李冰
摘 要:《云嶺音畫》這首作品由當代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教授創作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首作品以云南少數民族中苗族、傣族的音樂為素材,將少數民族音樂與古箏藝術相融合,開創了箏曲創作的多樣性。
關鍵詞:《云嶺音畫》;古箏;民族音樂
一、王中山與《云嶺音畫》
王中山,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在古箏演奏、教學、創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云嶺音畫》這首作品創作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云嶺”指的是云南西北部的山嶺地帶,這里山脈與河流縱橫交錯,風光旖旎,有著許多的自然和人文勝景,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和大自然的風光交織在一起,常常使人產生很多遐想。作曲家以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中苗族、傣族的音樂為素材創作出了這一經典作品。
二、《云嶺音畫》音樂形態分析
《云嶺音畫》全曲分為四個部分,標題分別為“晨曲”、“寨慶”、“戀歌”、“夜火”,具有組曲的特點,從標題上看,就有著突出的音樂形象。樂曲主要以苗族、傣族的民族音樂為素材,尤其是借鑒了苗族音樂中的飛歌元素和傣族的孔雀舞音樂元素,為了能夠在風格上和這些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相吻合,作品中采用了特殊的定弦方式和音響效果,首先在定弦上突出?3、?7、?2等音的運用,這樣能夠適用于降角音的宮調式特點;其次為了能夠模仿傣族象腳鼓的音色,采用了拍弦技術等音響效果。所以此曲在民族音樂風格是很明顯的。因此在演奏此曲時,需要從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感表現的角度上進行把握,這樣才能夠結合不同的演奏技法,探求這些技法在樂曲中的表現民族音樂風格的作用。
(一)《晨曲》
第一段《晨曲》,主要以苗族飛歌為素材,在簡短的引子結束之后,獨奏聲部進入,以較弱的力度進入,在下滑音的基礎上以mi和sol的雙搖技法奏出,同時左手聲部伴以泛音,以體現出寧靜、朦朧之感。從第四小節開始,以較強力度的雙音與三和弦的進行停留在徵音上,連續六連音型的進行好比是將要揭開的幕布一般,開始呈現出山嶺清晨的風光。7-12小節是對前六個小節的變化重復和模仿,前后的落音形成了從sol—?mi—do的進行,從音程的進行上看實際上表現出了飛歌的音樂特點,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二)《寨慶》
這一段落描繪了少數民族歡歌笑語的場面,是對節慶生活的一種描繪,一起慶祝幸福的生活。此段音樂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旋律的抒情性與節奏的舞蹈性相結合。樂曲開始處的四分音型的撮弦奠定了此部分的舞蹈性節奏特點,在25-40小節中則主要突出旋律性與舞蹈性的結合,主要的音型為全十六和切分音型,十六分音型的前兩個音以滑音進行為主,由于速度較快,在按弦上要做到音準和韻味的表現,在切分音型上則是運用揉弦和輪指技巧,起到點綴旋律的作用。
(三)《戀歌》
此部分是樂曲最為柔美的一個樂段,開始時需要移碼變調,要移動第十弦,將升fa移高小二度,本部分旋律采用了傣族音樂素材,突出了la—do—mi、sol—la—do、do—mi—sol三組音列。在結構上有三個樂段構成,分別以不同的速度呈現出來,在音樂風格上非常講究歌唱化的表現。
(四)《夜火》
這一段落描寫了少數民族同胞們在節慶的日子里盡情的舞蹈,這一段主要注重左右手聲部上的節奏配合。左手從分解和弦到柱式和弦再到拍弦技巧,與右手節奏緊密結合。從281小節開始,右手的主旋律主要以十六分音型的進行為主,尤其強調升re-mi的二度上滑音,在此作曲家仍然采用了苗族飛歌的素材,并有著新的發展,演奏此部分時需要充分的考慮音樂特點。
從不同段落的音樂形象看,每一個部分都有著標題,在每一個標題背后有著不同的音樂形象和表達著不同的情感,而音樂的音響又具有非語義性的特點,因此詮釋樂曲時,需要根據標題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從作品創作背景的角度和音響中探索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在準確進行樂曲分析的基礎上,探求其在樂曲中所運用的演奏技術,特別是對很多創新技巧的運用,熟悉其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
三、《云嶺音畫》中的少數民族音樂風格
《云嶺音畫》在創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與少數民族音樂融合風格方面有著較高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在演奏技法與風格的探索上進行了較多的創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民族器樂音樂創作領域中涌現出了很多的少數民族風格作品,其中以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作為素材創作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數量,《云嶺音畫》更是為少數民族風格器樂作品的創作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另一方面,傳統的古箏樂曲主要是以五聲音階為主,傳統演奏技法居多,《云嶺音畫》則別出心裁,在定弦的設計上與苗族音樂特有的音階結合起來,而且注重左、右手的技巧表現,尤其是突出左手技巧的作用。
從《云嶺音畫》一曲的藝術風格上來看,此曲主要運用了《苗嶺的早晨》中的素材,特別是對其中飛歌表演素材的引用與發展直接體現出了苗族音樂風格的特色,其中對苗族音樂特有調式的運用,使古箏在傳統五聲音階的基礎上有了飛躍性的發展,而要詮釋好此曲的風格,就必須對此曲中所運用的音階調式要有很好的把握。
結 ?語
一首作品的音樂風格對演奏者來說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民族器樂而言,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多樣性,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特點。對演奏者而言,在演奏這些具有濃郁民族性或者地域性風格的樂曲時,把握好風格就如同把握住了音樂的精髓。
通過對古箏作品《云嶺音畫》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曲在創作上具有典型的現代古箏作品的特點,特別是在對民族風格的繼承和技法表現上,都有著高度的成就,對于少數民族古箏音樂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立新.符號學視域下的古箏演奏-以《云嶺音畫》為例[J].大眾文藝,2016,(06).
[2] 王偉.《云嶺音畫》的演奏風格處理[J].戲劇之家,2016,(03).
[3] 周璇.箏曲《云嶺音畫》意象形態及其演奏表現探析[J].交響,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