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樹宏
摘 要:中國搖滾樂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對中國搖滾樂進行研究的論文也在不斷涌現,其中對中國搖滾樂創作特征研究方面的論文較多,但都是對歌詞和作品特色進行闡述的,很少有結合旋律創作而研究的。
關鍵詞:中國搖滾樂;研究述評;創作特征
搖滾樂作為流行音樂中的一個分支,是中國流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搖滾樂的加入,也使得沉寂已久的中國內地流行音樂重新煥發生機。搖滾樂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音樂表達類型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正因為如此,搖滾樂的研究者也越來越多,研究的成果也十分豐富。中國第一位研究搖滾樂的學者是人民音樂雜志編輯部主任金兆鈞,其主要致力于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和流行音樂的研究,他于1989年在人民音樂發表的《崔健與中國搖滾樂》是第一篇關于中國搖滾樂的論文,他是通過搖滾樂對崔健的影響來論述中國搖滾樂的。搖滾樂雖然來自西方音樂體系,但是在我國的流傳與創作中必然面臨著本土化的發展階段,將本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搖滾樂創作中來,是推動中西音樂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思路,所以創作問題意義重大。
在中國發展近四十年的搖滾樂,在創作特征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成果如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學民族音樂學方向2008屆碩士研究生付菠益的博士論文《宣泄的儀式——中國大陸搖滾樂的音樂人類學研究》,是通過對崔健兩個不同時期作品的進行研究,文中論述到崔健在1984-1996年期間創作的作品運用了許多民族化元素,1997-2007年期間在創作中運用了嘻哈說唱元素。我認為付菠益的觀點是有依據的。在崔健創作的第一首歌曲《一無所有》中就運用了民族元素,這首作品因此成為了中國搖滾樂的開山之作,包括在以后的創作和改編中這都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還有崔健1998年發行在專輯《無能的力量》中《緩沖》的這首作品也運用了大量的說唱和電子音樂。如四川師范大學中國美學方向2011屆碩士研究生胡聰的碩士論文《接受美學視野下的中國搖滾樂》認為中國元素融合到了搖滾中,在內容上做到了“紅色搖滾”,在形式上做到了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回歸。搖滾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在中國生根發芽,必須要經歷一個與中國本土文化相交融的過程才能夠站住腳跟。在內容上中國的搖滾樂做到了與民族音樂的結合,很多創作視角都是對“紅色年代”的敘述。在形式方面,主要是表現在作品的歌詞創作中,它以中國歷史題材為內容,并且采用許多中國古典詩詞的表現方法,從而形成了一種具有特色的“民族搖滾”,唐朝樂隊就是其中的代表,所以胡聰的觀點是正確的。如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專業2014屆碩士研究生孫慧慧的碩士論文《20世紀80年代中國搖滾樂研究》,這篇論文以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大陸搖滾樂為研究對象,總結了中國搖滾樂在這個時期具備了搖滾樂外在的音樂形式,在音樂創作上有明顯的模仿特征,編配比較粗糙。歌詞方面多是個人情感的抒發,缺少思想深度,沒有把握住搖滾樂反叛性這一精神內核。搖滾樂是源自西方的產物,一開始我們只能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延伸,但是由于西方搖滾樂在旋律、配器、和聲等聽覺層次上并不符合中國內地大眾的審美要求,所以對于這一陌生的外來產物,我們只能慢慢摸索屬于中國的搖滾樂,而這個時期的歌手喜歡用搖滾樂來宣泄心中的想法,歌詞非常直接,但西方搖滾樂重要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反叛性,而在中國的搖滾樂中并沒有保留其本質特點。
如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聲樂演唱藝術方向2016屆碩士研究生張清源的碩士論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搖滾樂發展研究》以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大陸搖滾樂為研究對象,總結出了這個時期的中國原創搖滾樂在音樂創作上有民族化、歌詞文學化、作品突出旋律性的特點,強調中國搖滾樂已經擺脫早期發展中的“復制”、“翻唱”等創作方式。在搖滾樂剛傳入中國時,我們的搖滾樂都是采用模仿的方式進行表演,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一直到崔健創作的搖滾開山之作《一無所有》才開始慢慢形成中國搖滾的特點,而這個時期的搖滾樂歌詞過于口水化,題材生活化,旋律性上也不夠強,但作品從一開始就運用了民族樂器來強化其民族風,使搖滾樂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出作品的本土化。而90年代的搖滾樂有些作品歌詞引用了古典歌詞,有些體現了中國歷史,在旋律性上也進一步加強,使得詞曲結合得更嚴謹。如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流行音樂研究方向2013屆碩士研究生馮薇薇的碩士論文《二手玫瑰”樂隊的音樂語言與風格》,她認為“二手玫瑰”樂隊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西方搖滾樂形式進行了極具個性特色的結合,在戲謔表象之下蘊含著深刻的人文關懷。“二手玫瑰”樂隊作為中國內地搖滾樂隊,他們以“堅持做中國特色的搖滾樂”為宗旨,將東北二人轉的音樂元素與現代搖滾樂不露聲色的嫁接,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將獨立音樂與當代流行音樂完美融合。
從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國近三十年的搖滾樂創作風格的研究成果是豐厚而顯著的,此類研究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大部分文章都是對歌詞和作品特色進行闡述的,很少有結合旋律創作而研究的。筆者認為,做關于創作的研究,應該多做關于配器和旋律特征的研究,總結出搖滾樂在歌詞、旋律和配器上的特征,從而可以通過這些因素判斷中國搖滾樂。
參考文獻
[1] 金兆鈞.崔健與中國搖滾樂[J].人民音樂,1989,(04):32-33.
[2] 付菠益.宣泄的儀式[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3] 胡聰.接受美學視野下的中國搖滾樂[D].四川師范大學,2011.
[4] 孫慧慧.20世紀80年代中國搖滾樂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 張清源.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搖滾樂發展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6] 馮薇薇.“二手玫瑰”樂隊的音樂語言與風格[D].上海音樂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