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委 王莉 李建莊
編者按: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有序推進,知識產權之于農業的推動作用已不止來源于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所提升的農產品附加值,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產品所帶動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無不為鄉村振興提供著新的思路。本文以淮濱縣王角村為例以期探索一條知識產權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的實踐道路。
1 引 言
鄉村經濟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鄉村經濟振興的問題通俗地講就是農民脫貧和鄉村產業扶貧的問題。然而,沒有產業發展帶動,缺乏產業支撐,脫貧難以持續,所以,鄉村經濟振興必須構建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技文化,科技文化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的發展,而與農業相關的科技文化的發展,需要知識產權助力。
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商標、地理標志、專利、商業秘密等,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在助推鄉村經濟振興中能發揮各自的獨特作用。比如,通過重塑歷史故事的方式形成相關著作權,確保鄉村經濟發展的文化自信;商標有利于鄉村企業品牌的樹立和保護;地理標志對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有重要作用;專利既能為鄉村企業提供技術參考,又能保護鄉村企業的技術成果;商業秘密保護鄉村企業的核心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等。
本文結合河南鄉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對信陽市淮濱縣王角村利用知識產權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的實踐進行歸納和總結,認為知識產權在鄉村經濟振興中確能起到較好的助力作用。
2 淮濱縣王角村的經濟發展現狀
王角村位于淮濱縣新里鎮南部2.5公里,全村區域面積2.89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 843畝,轄12個村民組,全村總戶數336戶1 655人。2016年之前,王角村的農戶收入普遍比較低,屬于貧困戶的家庭比較多,貧困戶主要是缺少技術,沒有特長,另外還有部分貧困戶主要是因為疾病、殘疾等原因,從而造成每戶年收入寥寥無幾,生活困苦,究其根本在于農民沒有經濟來源,收入低。
3 淮濱縣王角村產業脫貧路徑
目前,全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作物有弱筋小麥、優質水稻、花生、蔬菜、花木、果樹、蠶桑產業等,并以弱筋小麥和優質水稻為短期脫貧主導產業,尤其是被譽為淮濱縣地理標志的弱筋小麥,于2018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然而對鄉村經濟振興來說,實現脫貧只是經濟振興的起步,實現經濟持續發展,長久致富才是根本。
為了振興王角村的經濟,方便統一管理,王角村委會于2018年成立淮濱縣新角農業科技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本文以下簡稱“新角公司”),為農戶提供技術、銷售、農用機械、農機、化肥等服務。鑒于弱筋小麥為整個淮濱縣的特色,而王角村當地不僅適合種植弱筋小麥,還適合發展蠶桑業,所以,王角村的脫貧路徑是以弱筋小麥和蠶桑特色產業為基礎。一是通過聘請相關專家或技術人員指導當地群眾提供經濟桑樹林育苗種植技術、果桑種植技術、弱筋小麥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二是與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研發桑椹采集工具、鮮桑椹貯藏以及郵寄保存技術等,并組建研究提高弱筋小麥的產量和品質,以及弱筋小麥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團隊;三是調查研究桑椹、桑葉、桑樹等部位的用途,對果桑相關部位進行深加工,建立包括果桑采摘基地、桑蠶養殖基地、桑魚養殖基地、桑葉制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特色食品設計基地的農業休閑觀光場所。
4 知識產權助力河南鄉村經濟發展的路徑
鄉村經濟振興迫切需要一種以知識產權制度為依托和導向的發展戰略,激勵與引導鄉村農業自主創新,培育新型農業主體,促進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下面以王角村為例,探討知識產權助力河南鄉村經濟振興的路徑。
4.1 重塑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往往蘊含深刻的文化精神,重塑歷史故事不僅能使人們了解故事本身,更有助于傳承歷史文化精神,也能使歷史故事具有現代精神,確保鄉村經濟發展的文化自信。
王角村有12個村民組,個個都有故事,如代廟、劉樓、黃井、葉莊、孔堯、尹堯、屈寨等,其中三套溝、蠶桑等有關傳說。王角村小學成立于民國初年,至今已近百年,名人輩出,如王炯、華長明等。王角村的歷史故事目前還沒有進行深層次挖掘整理,但這些故事主要是關于地理名稱、蠶桑、歷史人物等。如有必要,則按照以下方式重塑王角村的歷史故事,并在將產出的短片、圖片、文字等以著作權的形勢進行傳承。
首先,對歷史故事進行歸納整理與分類。通過調查當地的農戶、查閱縣志等方式了解故事內容,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分類。
其次,選擇性重塑歷史故事。選擇有重要歷史意義或體現精神文明的歷史故事進行文化重塑,使塑歷史故事不僅能呈現歷史性、文化性,還能體現現代精神。
第三,故事內容場景展示。通過短片、現場展示模擬重塑歷史故事中的核心場景,讓人們直接感受歷史故事,體味其中的精神文化,增強鄉村的文化自信。
4.2 品牌保護和宣傳
所謂品牌保護,就是對品牌的所有人、合法使用人的品牌實行資格保護措施,以防范來自各方面的侵害和侵權行為。為此,王角村成立的新角公司于2018年分別以“金角”和“新角”注冊商標,其中“金角”核定商品/服務項目適用于第42和44類,“新角”核定商品/服務項目適用于第29、30、31、33、42和44等類別,為樹立品牌做準備。
注冊商標僅僅完成了品牌樹立的初步工作,為保證公司的持續發展,還需要督促銷售部門實時關注市場動態,避免市場上出現混淆商品,必要時,結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同防止市場上出現混淆商品,以保護經營品牌。另外,需要不定期進行市場調查,了解消費者的口味動向,根據消費者需求調整品牌內容以保護其品牌;同時,進一步挖掘產品自身優勢,突出特色,根據市場情況保持產品差異化,維持其品牌的獨特性;另外,需要通過新角公司與科研單位或企業合作,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等。
在宣傳方面,通過配合政府部門推廣、多種媒體宣傳推廣、各種電商品臺以及參加農貿展等方式宣傳其產品及品牌,逐漸打開市場,樹立品牌。但還需將農產品進行綠色食品認證,擴大產品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堅持走質量路線和創新路線。
4.3 地理標志保護和宣傳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記。根據王角村現有資源和發展狀況,王角村受淮濱縣管轄,其種植的弱筋小麥具有地理標志淮濱弱筋小麥的特點,可以通過宣傳淮濱弱筋小麥提升其弱筋小麥的價值。但在利用淮濱縣的弱筋小麥短期脫貧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強化主體品牌意識、加強區域產業的協調運作能力、提升產品質量和完善立法體系等手段保護淮濱縣弱筋小麥的地理標志。
4.4 專利技術保護
雖然目前王角村已脫貧,但在邁向長久致富的道路上,王角村仍需要在弱筋小麥及蠶桑產業技術上投入研發,并在以下領域布局專利:
一是弱筋小麥品種的生產方法、弱筋面粉加工工藝、弱筋面粉深加工制品及其制作工藝。
二是桑種的培育方法、果桑或蠶桑育苗方法、栽培方法、稻魚種植方法、稻桑魚聯合種養方法、桑蠶養殖方法、蠶桑產業資源循環利用方法。
三是鮮桑椹保鮮方法、桑椹的深加工工藝、桑葉茶的加工工藝、桑葉其它制品的深加工工藝。
四是桑椹采摘工具、養蠶工具、桑椹及桑葉的深加工設備。
五是,弱筋小麥、弱筋面粉、鮮桑果、桑葉茶以及其他深加工產品的外觀設計。
針對鄉村的特色產業進行持續研發,并對研發成果進行專利保護,進行專利組合,形成專利布局,能夠有效保護鄉村的創新技術,推動技術創新,提高鄉村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4.5 商業秘密保護
商業秘密保護不僅可以保護核心技術秘密,還可以保護各種商業經營相關的信息以及企業管理信息。根據王角村的情況,能夠采用商業秘密形式保護的包括:各種桑樹育苗及栽培技術、鮮桑椹保鮮技術、桑椹深加工技術、弱筋小麥新品種及培育技術、弱筋面粉加工技術、桑蠶養殖技術等不易流失的技術,以及新角公司、休閑觀光園區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營數據、經營渠道、價格、管理等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涉密管理,有利于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王角村種植的弱筋小麥具有地方特色,各級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在該領域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未來可能培育出新的弱筋小麥品種,并對該新品種進行商業秘密保護。
4.6 與農業相關的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養
眾所周知,與農業相關的知識產權對激勵農業科技文化創新、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鄉村企事業單位欠缺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此,根據河南省為農業大省的特點,需要對鄉村企事業單位進行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的培養。首先,培養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其次,培養運用知識產權信息的意識;第三,設立農業知識產權基金,促進鄉村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第四,健全與農業相關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培養與農業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第五,立足鄉村特色產業特殊需求,開發建設專題平臺和數據庫,培養鄉村企事業單位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使知識產權制度有效運用于鄉村經濟建設的商業競爭中,逐步提升河南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5 結 語
總之,鄉村經濟的振興,持續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實現鄉村經濟振興,應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原則,堅持先短期脫貧、再長遠致富、鄉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方針;以當地人文歷史和地理特征為基礎,因時因地制宜,結合知識產權的特定屬性,以樹立品牌、地理標志保護和重塑歷史故事等為核心途徑,實現運用知識產權助力河南鄉村經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