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懿
摘要: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是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政策及其配套策略的最直接、最有力手段,對塑造環保行政秩序,維護公眾權利,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因此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本文闡述了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現狀問題,對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策略及其創新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執法工作;現狀問題;策略;創新
2015年以來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規定了環境監察的法律地位,給予了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更大的權力,提升了環境監察的威懾力。但是雖然監察執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以下就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現狀問題分析
1、體制問題。新法第十條在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重申了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體系,確立了縱向和橫向兩個層級的監督管理體系。但是對“統一監督管理”的核心在于監督、管理還是協調并沒有給出清晰的說明,這將引發體制上的混亂。
2、機制問題。目前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與基層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能力羸弱形成了強烈反差。這一方面是因為基層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隊伍專業化程度低、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執法經費和裝備難以保障,另一方面則與地方政府的能動性、積極性不高有關,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地方政府“穩增長、保就業”的發展目標與環境監察目標之間的張力關系日漸增大,地方政府的輕視造成了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機關的執法地位不明、權威性較差的窘境。同時選擇性執法等執法不公和缺位問題也從側面反映了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能力意識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對地方政府提出的統一性要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3、執行問題。當前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既存在“越權、越位”問題,也有“缺位、不到位”問題。在新法實施后,全國掀起了一場嚴格執法的新浪潮,但各地方的執法效果參差不齊。一方面,部分新制度的實施還存在爭議,監察執法難免存在紕漏錯訛之處;另一方面,新法賦予環保機關現場檢查權之外,還賦予它們查封、扣押、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權力,權力的擴大和輿論的導引極易造成執法權的濫用,使其陷入越位、越權的陷阱。
二、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策略
1、合理應用網絡化的監察執法系統,搭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合作的平臺。本文所述合作機制是多層次的復合結構:在垂直關系上,重視上下級政府之間、政府與環保行政部門之間、上下級環保行政部門之間的領導或指導關系,探索理順中央和地方的環保職責、調動地方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積極性的新機制,以生態文明和依法行政的雙重理念重塑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的權力結構和運行環境,破除地方政府權力運行中阻礙環境保護的負面因素,以“嚴把環境執法關”為主線將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確立為政府的核心任務之一。在水平關系上,既要理順不同職能部門之間關系,調動有關部門開展環保工作的積極性,還要通過經濟激勵、契約模式等新型治理模式塑造企業自主規制的能力和動力機制,也要借助于社會組織和公眾通過公益訴訟、檢舉監督權、第三方治理、代履行等方式與行政機關形成執法合力。
2、加強頂層的科學設計,構建系統的監察執法制度體系。主要表現為:(1)明確當前制度體系中核心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對“屬地責任”“統一監督管理”“按日計罰”“保護優先”等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才能準確理解政府、環保職能機構、執法人員的法定職責和履行程序,使新法真正發揮基礎性、綜合性法律的統領作用。(2)以新法為基準,制定或修訂土壤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消除新舊法之間的沖突,彌補現有監察執法體系的制度漏洞。另外,在《立法》修改之后,設區的市被賦予了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立法權,這給基層環保機構因地制宜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帶來了便利。
三、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創新
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和執行創新將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引入了新常態,其創新具體表現為:(1)創新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體制與機制。第一、新法化解了長期困擾環境監察部門的“身份危機”,明確了環境監察機構的“現場檢查權”,為獨立執法、權威執法提供了規范依據。第二、為遏制排污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新法通過“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強制信息公開”等極具威懾力的制度創設了更加系統完善的行政處罰和執行體系,并出臺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和《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配套辦法作為實施保障。(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執行的創新。主要表現為:第一、健全完善區域協調機制,通過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和強化執法的方式,加強跨區協作,以監察執法的整體性回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整體性。第二、創新環保、公安、檢察和司法機關的聯動執法機制,推進“兩法銜接”工作,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銜接。實踐中的常規做法是,借助公安機關的介入遏制環保機關執法檢查時的暴力抗法情形;通過環保部門的通力合作幫助公安部門在偵查過程中更便捷地取證、監測、評估污染損失;通過檢察機關的提前介入確保涉嫌環境污染罪的嫌疑人被及時批捕起訴,向環保機關提起檢察建議督促其提升執法水平和能力;通過公益訴訟、行政訴訟等司法方式發揮法院在監督執法、追究排污者責任方面的“兜底”功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得廢物廢氣的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節能減排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性任務。同時給我國環保執法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對生態環境保護下的監察執法工作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夏陽.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07).
[2]薛振明.關于新形勢下環境監察的執法效能提升途徑[J].環境與發展,2017(08).
[3]閆洪濤.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西部論叢,2018(09).
(作者單位:遵義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