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幸媛
摘要: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是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優化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市政工程項目中的管道較多,并且不同的管道交錯復雜,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并合理運用BIM技術。基于此,本文概述了BIM技術,闡述了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重要意義,對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BIM技術;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意義;應用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已然成為評價城市工程系統性、綜合性、科學性的重要標尺。并且綜合管廊可以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綜合化、集約化和現代化。而應用BIM技術,可以全面降低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設計與組織難度,因此為了保障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的有效性,以下就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BIM技術的概述
BIM技術(建筑信息模型),其通過將三維數字的成像技術作為基礎,按照工程基礎分類的標準將多種建模工具進行集成,通過數字信息模擬實際的建筑物信息得到工程所需的具體數據,其本質是一種信息化管理技術。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管道眾多,管道網絡復雜,在管線布置與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管線網絡進行科學合理建設,盡量減少管道交叉。施工過程中要對管道進行合理安裝與連接,遇到交叉問題時要按照施工標準和要求進行規范化施工,從而提高市政管廊建設的合理性,而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其建設質量及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重要意義
1、統一規劃設計。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因已有管網信息不完善致使施工中出現管線爆裂、道路塌陷等事故也屢見不鮮。為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編制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統籌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布局,推動綜合管廊的建設。
2、集中規范管理,提升運維可靠性。管線是城市的生命線,其受損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由于監管力度不足,政府對于老城區、老舊小區的地下管網數據掌握不完備;加之相關數據分散在城建、城市規劃、水利等多個部門,很難形成有效統一的數據庫。綜合管廊建設后為各類管線提供統一的監控、維護平臺,通過內設的現代化、智能化監控設備及規范化的管理流程,提升后期運維可靠性。
3、減少路面開挖。傳統管線通常直埋于地下,并借助道路走向形成管網。各主管部門分別對所屬管線單獨進行管理、維護和檢修,任何管線發生問題,均需對道路進行開挖。不僅妨礙道路通行,長此以往,還嚴重縮短道路的使用壽命。綜合管廊對各類管線進行集成化管理,設置專門的監控及檢修通道,可以減少開挖,保證了道路的完整性及各類管線的耐久性。
三、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1、BIM技術在市政管廊設計中的應用。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設計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充分調動自身的可視化能力,以及信息自動統計與計算能力,對于正式施工開始之間將地下管道周邊的環境進行考察,并且制作出相應的地下管網環境模型,以增強實際施工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跨河時,需要避讓橋梁的基礎。通過在三維模型中模擬完整的角度和線路,可以從中選擇出最佳的線路,從而降低了實際施工建設過程的難度。
2、BIM技術在市政管廊管線排布中的應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可以將各類電纜、熱力管道、天然氣管道、給排水以及天然氣管道等市政建設公共管線納入其中。利用BIM技術以及BIM 3D模型進行模擬仿真過程中,可以將不同類型的管線排布進行分類管理。通過對不同類型管線的功能、數量以及距離等進行分類管理,可以有效確保不同種類管線之間功能不會相互干擾。同時在管線的運輸、安裝、檢修以及維護過程中,降低管道質檢與維修工人的工作難度。例如某地區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利用BIM技術結合BIM 3D仿真模型對各個不同種類的管線排布進行模擬仿真,從而可以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查看正在進行布設的管線與已經布設好的其他管線之間距離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并且在完成安裝布設之后可以通過BIM技術實現碰撞檢查,通過三維漫游模擬技術,將預留檢修的空間和人行道空間是否滿足后期正式投入運營過程中需求進行驗證,從而確保工程整體質量符合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工程質量要求。因為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可以發現,城市中并不是每一條道路都會設置市政工程綜合管廊,部分區域道路的管廊會與外部的管道直接相連,因此在對接管線需要考慮預留洞口大小并且在預留口位置對周圍管廊的鋼筋排布進行定位優化,以確保后期建設環節中管廊的出線與過路套管銜接順暢。
3、BIM技術在市政管廊動態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對于市政工程綜合管廊構件以及管線等進行拆分可以得到為管線和構件進行編碼和命名,從而確定構件和管線的身份。例如,我國某地區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施工單位,利用了RFID射頻技術,將芯片卡埋入到預制的構件當中,并且使用手持掃描的設備將構件中的芯片卡進行掃描,從而將構件的具體信息數據輸入到信息數據庫當中。之后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相應的編碼和程序,對構件采購到使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操作時間以及操作人員信息進行查詢,實現動態化的市政工程綜合管廊生產運輸信息管理。在數據庫以及管理平臺當中,工作人員可以實時觀看工程的進度情況,以及各部分構件的生產情況、存儲數量以及運輸狀態等,確保了施工安全以及施工整體質量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BIM技術在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對項目正式實施前進行項目整體的狀況估算,并且利用預施工形式對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地下管線在鋪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管線交叉等意外情況進行分析和預判,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出應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在實際施工環節出現管線交叉或者其他沖突而導致的返工情況,提高了市政工程綜合管廊建設的施工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淦開.BIM技術在地下綜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7(22).
[2]鄭思龍.基于BIM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協同設計應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
[3]李婧琳.BIM技術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家苑,2018(04).
(作者單位:青海泰豐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