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兵 張曉靜
摘要: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建設,對于水利工程建設而言也不例外,尤其是各種信息技術的層出不窮更是在水利工程防汛方面充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緩解重大洪水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有明顯的改善,下面文章重點從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術角度闡述。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水利防汛信息技術;智能云技術
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對各行業發展建設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水利工程建設也不例外。尤其是防汛工程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方面對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防汛工程建設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提高防汛工程對信息的準確性掌握,大大降低汛期時所帶來的經濟財產損失。這也是對水利工程建設相關技術人員的一種挑戰,可以從被動抗洪轉為主動防汛,真正意義上推動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
1信息化技術對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充分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管理與維護,更加可以從信息技術的角度來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信息化。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的速度之快,從某種問題上來講所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逐漸明顯,需要利用有效的信息技術來增強防汛作業的順利開展,為防汛工作提供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各行業發展建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尤其是對于水利工程建設而言,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影響。換言之,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建設發展,更能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和質量的提升,所以對我國江河建設的發展和城市防洪措施有著重要意義。水文建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依托于信息技術很好地指導水利工程建設防汛工作的順利開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僅僅對城市防汛整體的抗洪能力有較大的提升,更加能夠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以保障。
2水利防汛信息技術的特點
2.1精確性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防汛作業的順利開展,這對于水利工程建設而言是亟待解決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計算機技術與衛星的同步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水利工程建設防汛的準確性和精準性。同時這也為水利工程建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2.2?抗干擾性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信息技術的抗干擾性比一般的設備技術要好很多,因為自身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如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針對職工的能力素質、身體健康等指標進行合理的數據采集,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預測,從而為其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提供保障。
3水利防汛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3.1智能云信息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21?世紀,智能云技術是在廣域網或局域網內將硬件、軟件、網絡等系列資源與人工智能統一起來,實現數據的計算、儲存、處理和共享的一種智能技術,該技術已成為現代水利防汛的重要載體。通過建立降水預警測報系統、末端傳感器降水觀測系統等,使智能技術的綜合應用得以廣泛實施。其中,含沙量、水位、雨量、溫度、墑情等檢測設備共同組成了末端傳感器。借助它分布面大、分布范圍廣、分布位置偏遠的優點,可以將大量的信息通過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采集并傳輸至防汛監控中心和決策機構。短波、GPRS、衛星等組網技術共同組成了傳感器中所包含的智能通訊技術。相對于衛星聯網費用成本較高且必須占用特定的通訊頻道的短波傳感來說,GPRS?具有組網非常靈活而且成本低、能方便快捷地采集原始數據、在信息的傳輸過程中沒有中控和站點的距離限制等優點,因此其可以廣泛使用。無論采取哪種傳感方式,都必須確保信息傳輸的穩定、可靠和安全。由于大多數的設備采集數據主要依靠機器操作,因此如果機器異常,則會使數據出現錯誤,以至于整個決策發生重大錯誤。綜上,智能信息技術尤其是GPRS技術,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中具有不替代的作用。
3.2網格化管理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為提高防汛應對精準能力,根據防汛突發事件的發生頻率或事件大小將防汛區塊劃分為網格,這就是現代水利防汛網格化管理的主要思路。在網格內明確管理部件,實現網格內部信息的智能化流動。對于防汛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流程,完成信息流動是網格化管理的必要節點。網格化管理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具有網格化部件關聯、事件驅動運行控制、標準化處置流程與結果的優點。綜上所述,將智能網格化管理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是極有必要的。
3.3視頻會商系統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當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因為其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優點,所以研究人員加快了其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的速度,并通過互聯網建立了相關的遠程防汛會商系統。所謂會商系統,即將信息以圖片、視頻或音樂等方式利用超文本信息系統集合成為會商信息并展示出來。它具有交互、便攜、動態等特性。視頻會商系統就是以遠程視頻為傳播手段,通過寬帶網絡連接為紐帶,將每一個節點內的水量、水位、降水等水情用文本、音頻或圖像等方式傳輸出去,于是在每一個節點的工作人員、決策人員或專家便可以通過視頻進行遠程討論、交流、決策或指導,充分解決了必須親臨現場等弊端,大幅度提高了決策效率。因此,將視頻會商系統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指揮決策的效率,使防汛工作布局更合理、更科學,減少了洪汛等自然災害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
3.4衛星定位系統技術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隨著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也在不斷地完善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廣域網技術的發展。衛星定位系統(BDS)或(GPS)被廣泛應用于防洪抗旱等救災工作中。當洪水災害發生時,最關鍵、最核心的一項步驟便是確定災害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以衛星定位技術為基礎,遙感技術為影像傳輸、地理信息系統為載體的綜合平臺便發揮了巨大作用。三者之間相互融合、依靠、補充,共同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目前我國已在一些降水量較大的地區大力發展并且廣泛應用衛星定位系統,大幅度降低了洪澇等災害的危害。
4結束語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異,洪澇災害日趨增多,但我國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而且政府在水利防汛方面的投入比重也越來越大。將信息、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于水利防汛工作,能更加科學、合理、高效地應對洪澇災害,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朱冰.水利防汛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8(29):101-102.
[2]朱洪戩.水利防汛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8(10):71.
[3]邵盼攀,劉鐵錘.普陀區“智慧防汛”建設初探[J].浙江水利科技,2017,45(06):86-89.
[4]袁莎莎.?防汛抗旱信息資源整合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7.
[5]代曉平.淺論水文信息化技術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7(04):285-286.
(作者單位:濟南市錦繡川水庫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