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一博
摘要: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空間分隔較為靈活,并且框架結構工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工期;而且框架結構整體性能強且剛度又高,抗震性能強,可以根據工程實際截面自由澆筑。因此為了保障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建設的順利進行,本文概述了框架結構,闡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主要特征,對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框架結構;建筑工程;特征;施工技術
基于框架結構工程的優勢特點,使其在現代建筑工程建設中被得到廣泛應用,因此為了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質量,以下就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框架結構工程的概述
框架結構工程主要是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工程,其是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框架結構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優勢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框架結構空間分隔較為靈活,可以隨意布置工程平面;框架結構本身自重又輕、又節省材料,提高企業效益;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可以有效地縮短施工工期;框架結構整體性能強且剛度又高,抗震性能強。
二、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主要特征
1、抗震特征。施工人員可以根據框架結構的受力特征對其抗震情況進行分析,科學合理的對剪力墻剛度和框架剛度的比例進行設計,最大限度的確保框架結構的穩定性,從而實現提升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能力的目標。在框架結構系統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明確建筑物的抗震等級。
2、受力特征。框架結構與傳統的建筑物結構相比,框架結構底部結構的位移比較小,能夠承受更多的水平力,隨著框架彎曲情況的變化,其變形特征也會有所改變。框架結構上部的位移比較大,具有一定的外側趨勢,框架結構的形變會隨著剪切方向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能夠承受水平力和附加水平力兩種。
三、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的分析
1、模板施工技術分析。
1.1基礎模板安裝技術分析。在完成墊層施工之后,應該每天定時的對水平基礎依照軸線進行測量,利用基礎平面尺量好各個需要的邊線,并在各個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對應的標記,確保安裝模板的過程中,完全按照各個控制邊線將材料支柱固定,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模板的硬度以及穩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澆筑過程中產生的施工負載以及施工載荷。
1.2主體結構模板施工技術分析。立桿是整個結構的支撐體系,施工過程中應該保證其立于堅實的平面之上,保證在安裝好上層模板與支架之后能夠承受對應的載荷,保證其不會被壓垮。否則,不僅下層樓板結構的支撐體系不能逐層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個垂線上時,整個結構體系將不能正常施工。并且整個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對應程序進行,在沒有完全固定前,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1.3模板拆除技術。模板在拆除過程中要保證按照一定順序進行,一般是在后續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則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撐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時還應該將拆下的東西及時的運到安全場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
2、?鋼筋施工技術分析。
2.1焊接施工準備技術要點分析。在正式焊接施工前,需要根據對應的操作規范走好焊接試驗工作;對進場的每一批鋼筋都應該進行逐批次的自檢。同時做好取樣力學試驗工作,在自檢的基礎之上還要對焊接質量進行適當的抽查,尤其要對那些由疑問的鋼筋做重點抽查。
2.2放樣與下料施工技術分析。?在實際施工的放樣以及下料過程中,都應該留有一定的余量,這主要是考慮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縫處將出現線性的收縮,且框架結構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彎矩作用之后還將拱起。雖然其收縮和變形量與其他各種因素相關,但是結合施工實踐,通常需要考慮的收縮量一般是:當受彎構件的總長不超過24m時,放樣余量在5mm?左右,當總長在24m?以上時,放樣余量則取8mm。
3、混凝土配筋與配箍施工技術分析。
框架結構梁柱節點處,不但要求箍筋數量要少,而且要求箍筋的截面積要小。并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鋼筋間距與錨固長度,二者會對整體的穩固性與荷載產生顯著的影響。具體到控制層面上而言可以通過固定模板、施工培訓以及標準化認定及現場管理等手段來予以有效的控制。從實踐經驗中發現,鋼筋數量在一定程度上的減少能夠有利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如果鋼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較小,那么鋼筋間的凈距離將會較大,有利于振搗棒插入。
4、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4.1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控制配合比可以達到提高水泥強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對應的造價自然會增加,且會造成混凝土體積的變化率以及用水量發生變化。所以,還應該對摻入的水泥量進行控制,水泥用量應該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4.2混凝土澆筑施工。通常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需要通過審批,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證最佳的計算結果。同時在澆筑前還應該對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標高等來進行控制,保證與設計相吻合,且支撐足夠牢固。
5、梁柱節點處施工技術分析。梁柱節點處施工技術對于整個工程的安全性影響巨大。捆扎鋼筋時,必須保證箍筋數量,并且要注意鋼筋的分散緊密的特點。當在節點處少放箍筋,或者沒有箍筋的時候,對于整個工程的安全就埋下了隱患,所以千萬不要立模后再捆扎。在捆扎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相關的施工要求,特別是在安全意識方面。針對如何實現對箍筋的有效配置的問題,必須考慮到梁與支座的距離,二者之間的距離越近,那么剪力也就會越強。要想減少剪力,就必須考慮抗震問題,合理有效對箍筋進行配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高層以及超高層建筑不斷增多,而高層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在豎向構件以及構成方面帶來了逐層累積的重力以及載荷,這就需要較大尺寸的柱體以及墻體來支撐,給框架結構施工帶來了新的技術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賈雪峰.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
[2]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07).
[3]王利東.如何優化框架結構工程施工技術[J].科學導報,2019(20).
(作者單位:沈陽金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