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埭頭,原名湖埭,因洮湖或長蕩湖而得名。
埭頭鎮位于溧陽市境東北部。全鎮總面積43.7平方公里,集鎮建成區達7.3平方公里,轄七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在籍人口2.76萬。境內有長蕩湖、有山,可謂山水相映。而貫境的蕪太運河與233國道、239省道、常溧高速道口、寧杭高鐵連線,是埭頭鎮經濟社會發展的能量動脈。
埭頭鎮境內,歷史文化資源積淀豐厚。
東漢永平二年(59),為劉秀平定天下而立下汗馬功勞的史崇封溧陽侯,在長蕩湖南畔開府建第,其后裔傳承至今一千九百余年。唐代進士張籍,流連長蕩湖,抒發情懷。南宋進士朱熹,前來史侯祠拜謁,還到?山拜訪寨官陳英。南宋末年,江東轉運判官趙淮在山前巡檢寨屯兵置寨抗元軍。明代御史馬從謙賜祭葬于?山。史崇的忠勇與愛民,張籍的耿介與文雅,朱熹的直言極諫與為民請命,趙淮的忠誠與殉國,馬從謙的敢怒敢言與不懼權貴。所有這些歷史人物的品德品格,成了埭頭這方土地的魂魄。
埭頭鎮境內,鎮村公共文化服務已成體系。
中共十八大以來,埭頭鎮黨委政府堅持文化惠民,加快了鎮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載體建設。建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面積1500余平方米,設置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活動室、道德講堂、共享工程室、舞蹈排練室等功能。建有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健身等六館為一體的全民健身中心。鎮文化站圖書室藏書達6000冊。這些鎮級設施,皆免費開放。建有八個村委(居委)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大院、文化小禮堂),具有農家書屋并完善了圖書借閱系統,以及閱覽室、老年活動室等功能。各村都建成文化健身廣場,為群眾業余文化體育活動提供了場地。公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三送”即送書、送戲、送影到村,已成常態。每年重要節日,鎮文化站組織開展大型文體活動。
當前,如何將埭頭鎮村文化建設切實服務于鄉村振興,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對此,我以為,必須繼續挖堀整理彰顯本土歷史資源,打造文化品牌;必須更加貼近村民群眾對鄉村經濟文化的需求,打造新時代文化的“一村一品”。為此,就如何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品牌,推進埭頭鄉村振興,提出幾點思考。
一是打造史侯祠品牌。一千九百余年前,溧陽侯史崇攜妻帶子舉家從干旱的北方黃土高原杜陵(今陜西西安)千里迢迢來到溫濕的江南水鄉,在溧陽縣東鄉洮湖(今長蕩湖)南畔的一塊高地上筑府邸,俗稱土樓。史崇在封地溧陽,布衣簡從,走訪民間,體察疾苦,排憂解難。對待百姓寬厚,簡明宣示皇法,勸導百姓自覺遵守,逐漸形成了種田人或漁獵人都相互禮讓和睦相處的社會風尚。湖蕩濕地里飼養著成群的麋鹿,肥沃的原野上禾苗茂盛迎風飄擺,百姓或栽桑養蠶,或下湖捕魚,一派安平豐饒景象。史崇還倡導治理河流,發展水陸交通,開設物產交易市場。凡遇到天災,史崇主動減免食邑賦稅,百姓都很喜悅。在溧陽東鄉,史崇土樓的湖蕩南畔,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個新鎮。史崇在封地溧陽二十三年,章帝建初七年(82)五月五日,薨于洮湖新鎮,享年七十有九。“榜人舍棹,桑女投籠,惟見與聞,莫不揮淚。”詔贈司空,使持節徐兗二州刺史,謚曰壯。史崇墓在土樓北側。史崇去世后,其五世嗣爵溧陽侯,皆有名望政聲。史崇去世四十余年,其孫史茅以祖父創建且居住一生的土樓作為家廟奉祀。之后,世代修建史侯祠,到清代已成為江南大祠。從2005年起,史氏后裔按舊制重建史侯祠。2010年,組建中華族譜博物館、匯聚乘牒文化資源。2013年,建成史氏清廉堂。從一個家族的祠堂,提升起一個切合時代的亮點。2014年,創建為2A級旅游景區。2017年,升格為3A級旅游景區。目前,仍需在挖掘展陳史氏人文精神,在做大做亮方面形成品牌效應。
二是打造長蕩湖品牌。長蕩湖,是一個自然大湖。一千二百多年前,因唐代進士張籍泛舟湖上并作《長塘湖》詩而精彩。其詩曰:“長蕩湖,一斛水中半斛魚。大魚如柳葉,小魚如針鋒。濁水誰能辨真龍?”張籍,字文昌,祖籍吳郡,遷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張籍與孟郊、韓愈相友善。唐貞元十五年(799)二月登進士第,時三十三歲。官至國子監司業。張籍之后,有許多仕宦者流連長蕩湖。元代進士、溧陽嚴瑄《長蕩湖》詩:“遠水長天人望賒,有人當檻岸烏紗。八風不動飛孤鶩(野鴨),萬頃無垠浴落霞。漁父垂綸秋練凈,商人倚棹夕陽斜。直疑身在冰壺里,孺子歌殘興未涯。”明代進士、江西李遜《長蕩湖》詩:“水光蕩漾涵空溟,山色倒浸芙蓉青。老龍夜蟄喚不醒,紫氣曄曄如云蒸。西風吹雁南來早,菰米初香荻花老。”明代進士、溧陽狄斯彬《洮湖》詩:“峰松石瞰長湖,萬頃煙光似有無。鳥去遠山隨樹沒,漁依古埭向人酤。片帆風駛驚濤涌,斜日僧歸斷浦呼。如在畫圖行未了,扁舟早已入平蕪。”明代宗室朱多炡《泊長蕩》詩:“蒹葭一望暮蒼蒼,?長蕩湖頭煙水長。怪道今朝楓葉盡,?夜來七十二橋霜。”清代進士、溧陽費達《長蕩湖舟中》詩:“浩淼湖光漾碧天,涇帆斜曳荻洲前。長空千頃歸云晚,都是涪山一抹煙。”鑒于此,可在長蕩湖畔石界灘處構建以張籍為主的文化景觀,成為自然與人文結合的一道鄉村旅游風景。
三是打造?山品牌。一千余年前的宋代,山南麓的山前大河險扼控御處設置山前巡檢寨,設寨官,招收土軍,閱習武藝,以防盜賊。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十一月,朱熹應溧陽侯史崇三十五世孫史浩邀請前來溧陽。當時,朱熹任樞密院編修官、正在武夷山沖佑觀專心著述、還未赴知江西南康軍。是年史浩七十三歲,朱熹四十九歲。朱熹,婺源人。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登進士第。朱熹隨史浩來到山前巡檢寨,拜訪寨官陳英,作《贈山前巡檢司都巡舍人陳英》詩:“古寨依山麓,頹垣近水湄。有兵耕綠野,無盜弄潢池(池塘)。歲稔村村樂,官閑事事宜。我來無所饋,聊遺(讀wèi贈與)一聯詩。”陳巡檢將朱熹贈詩刻石,立于寨前。朱熹贈詩刻石,直到清乾隆間移放至溧陽縣學宮鄉賢祠內,嘉慶年間仍存,光緒年間不載。朱熹此行,還為史侯祠題書“海岳堂”三字。朱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九考,一腔真情為民請命興利辦實事;立于朝才四十日。然則無論仕外與立朝,多直言極諫,且不阿諛奉迎權貴。慶元六年(1200)三月卒,年七十有一。謚曰文。贈太師。從祀孔子廟。
南宋末年,戰云密布,趙淮來到山前巡檢寨屯兵置寨抗元軍。趙淮,長沙人。因叔父南宋丞相趙葵賜宅第于溧陽,遂始遷溧陽城北。南宋咸淳中(1270),邊事日棘,朝廷以趙氏累世將家,起用趙淮。德祐元年(1275)二月,元軍大肆南侵,三月,授趙淮太府寺丞,命戍銀樹(今高淳東壩)、東壩(今高淳下壩)措置防拓,募義兵,聚糧草,造舟艦于長蕩湖,倚山屯兵置寨,以扼建康東出之元兵。不久,授趙淮江東轉運判官,置司溧陽。十一月,元軍破銀樹壩寨。翌年(1276)正月十一日,趙淮屯兵永豐圩(今高淳固城湖西),與元軍血戰,兵敗被擒被害。宋相陳宜中以趙淮死節,事聞,謚忠愍。入祀溧陽忠孝祠。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十二日,馬從謙因赤膽直言,卒于廷杖之下,壽五十八,靈柩歸溧陽,葬山塋。馬從謙,甓橋河東馬家村人。明嘉靖十年(1531)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時四十歲。歷工部主事、禮部主事、尚寶司丞、光祿寺少卿兼翰林院五經博士。在光祿寺少卿任上,上疏彈劾當朝首輔大學士嚴嵩貪奸誤國,上疏勸諫嘉靖皇帝免除日費數千緡的齋醮,奏發提督中官(大太監)杜泰侵吞光祿寺庫銀巨萬銀兩。三十八年后,贈太常少卿,賜祭葬,墓葬山塋。
歷經歲月滄桑,山已不見山前巡檢寨遺址,不見朱熹詩石遺物,不見馬從謙墓蹤。目前,已建成山牌坊以示地標。鑒于此,可在山建構朱熹文化景觀以弘傳清風,可建構趙淮文化景觀以弘傳忠烈,可建構馬從謙文化景觀以弘傳忠節。所有這些,連同古寺崇寧寺,可將山打造成文化旅游名山。
四是打造新時代文化品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主題,注重公共文化的內容引領。目前,鎮村文化服務中心硬件已初具規模,雖然都配置了圖書、電腦與多功能室以及文化廣場,但如何發揮其作用,如何引領其人氣?一是要可看。鎮村文化服務中心內應有一個綜合展覽,以圖文、視頻、實物為形態,展陳鎮村的歷史人文、經濟發展、民生變化,讓村民感同身受,從而熱愛家鄉、貢獻家鄉。二是要可讀。鎮村文化服務中心的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要廣泛聽取讀者的意見建議,不僅由讀者點單及時增加讀本,同時更要推薦讀本。三是要可聽。鎮村文化服務中心應適時舉辦講座,特邀有關人士,開展時事政治、歷史人文、道德法制、生活知識等講座,尤其要請本鎮村的先進人物現身說法,以身邊人感動身邊人。四是要可樂。鎮文化服務中心應組織全鎮主題性文化大聚會活動,如以田徑、游泳、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的全民健身活動,以舞龍、舞獅、腰鼓、太極扇等民俗文化活動,以新歌、新舞、新說唱等時代文藝表演活動。村文化服務中心,要利用文化大院或文化小禮堂,做出“一村一品”。
打造文化品牌,服務鄉村振興,是埭頭鎮的政心所依、民心所向。
東漢初溧陽侯史崇在此“俯營川陸,魚鹽所聚”而成新鎮。近兩千年來,一代代人在埭頭這片古老美麗的土地上,延創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積淀了其植根固的歷史人文古跡,涌現出其流波漫的功績德澤人物,徙集成棋羅星布的鄉野風情村聚。所有這些,如同滄海桑田歲月雕鑿的精神坐標,是今天埭頭鎮的歷史認知與精彩文脈記憶,更是建設新埭頭華章的精氣神采。
當前,鄉村振興是鎮村工作的主題目標,農村農民是主體力量。政心與民心合志合力,打造史侯祠品牌、長蕩湖品牌、山品牌、時代文化品牌,是埭頭鎮文化底蘊的張揚,是埭頭鎮文化旅游的開拓,是埭頭鎮村民美好生活的擁享,是埭頭鎮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更是對溧陽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埭頭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