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驥斌 楊婕

【摘 ?要】目的:研究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前后的CRP變化規律及與IL-6、IL-8、IFN-γ的關系方法: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這一期間,我所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患兒21例,對其CRP、IL-6、IL-8以及IFN-γ水平進行測定,分析結果。結果:病發后第1、3以及7天患兒的CPR水平顯著高于未發病前,P<0.05;第1、3以及7天CRP水平與IL-6顯示為正相關,P<0.05,但與IL-8與IFN-γ水平則無明顯的相關性,P>0.05。結論:CRP在兒童白血病出現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診斷中特異性較高,同時聯合IL-6水平可以提升疾病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CRP;IL-6
【中圖分類號】R7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64-02
化療是臨床治療兒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式,但化療極容易引發骨髓抑制、外周血粒細胞減少、感染等并發癥。CRP是一種由肝臟產成的急性期反應蛋白,以IL-6為主要調節對象,是機體炎癥反應的種非特異性標志物,被臨床廣泛運用感染疾病、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診斷中[1]。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出現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前后CRP水平變化及其與(IL-6、IL-8、IFN-γ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對象、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這一期間,我所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患兒21例,當中11例為男患兒,10例為女患兒,年齡介于2-15歲之間,年齡均值為(6.25±4.28);其13例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8例為急性髓性白血病。
入選標準:化療前無發熱癥狀;化療后發現粒細胞缺乏癥,即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9/L;粒細胞缺乏癥后開始發熱,即體溫高于38.3℃或12h內體溫持續在38℃以上。
1.2方法
CRP水平檢測:于清晨空腹狀態下,以無菌操取患兒外周靜脈血液2ml,采用ROCHE COBAS 6000作為測定設備,以ROCHE作為配套試劑,運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指標檢測。
細胞因子水平檢測:于清晨空腹狀態下,取患兒外周靜脈血液2ml,于正常室溫保存1h,再放入4℃冰箱內冷凍1h,然后以3000r/min的速度進行10min離心處理,提取上清液,放于-80℃冰箱內冷存待測;采用Bio.Rad公司生產的儀器與試劑,以液相芯片技術(Bio.Plex公司提供試劑盒與儀器)對細胞因子進行檢測,所有操作必須嚴格依據Bio.Pad公司給出的標準進行,以確保細胞因子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1.3指標觀察
分別檢測患兒化療前、粒細胞缺乏癥合并發熱之后的第1、3以及7天的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干擾素-γ(IFN-γ)水平變化,分析CRP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據資料選擇%表示,以X2實施檢驗,計量數據選擇(x±s)代表,且T實施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CRP、IL-6、IL-8以及IFN-γ水平檢測結果分析
患兒發熱后第1、3以7天的CRP水平均高于化療前,P<0.05,且第1天的CRP水平顯著高于第3、7天,P<0.05,第3、7天相比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CPR與IL-6、IL-8及IFN-γ的相關性
運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發現,出現粒細胞缺乏癥合并發熱后第1、3、7天,患兒的CPR與IL-6水平呈現為正相關性,P<0.05;但與化療前相比則無著顯相關性,P>0.05;CPR與IL-6、IFN-γ在各個時間內均無明顯相關,P>0.05。
3.討論
CRP是機體因強烈刺激后于肝臟道理的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而粒細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白血病患兒,因為骨髓抑制,其中性粒細胞數量會減少,所以單從血象上無法確認有無感染,唯有進行“血培養”方能確診[2]。在本次研究中,粒細胞缺乏癥合并發熱之后的第1天患兒的CRP水平顯著高于化療前,P<0.05,故馬上進行抗生素治療,經42-72h的持續觀察,發現CRP水平開始呈現逐步下降低趨勢,所以第3、7天患兒的CPR水平顯著低于第1天,P<0.05,由此可見,CRP水平確實可以作為患兒是否發生感染的診斷指標。此外,本次研究還顯示CRP和IL-8、IFN-γ兩項指標并無顯著的相關性,P>0.05;但是CRP水平卻與IL-6水平顯示出一種正相關的關系,P<0.05,即IL-6水平越高,患者血液中的CRP水平也就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IL-6是一種多肽物質,當患者機體受到內毒素、腫瘤組織壞死以及IL-1等因素的刺激之后,IL-6的濃度就會異常升高,同時刺激機體肝細胞快速合成和急性期蛋白的分泌,導致患者機體分泌大量的CRP,并共同參與到炎癥反應的發生、發展過程中[3]。
綜上所述,CRP在兒童白血病出現粒細胞缺乏癥合并感染中有較高的敏感性,建議臨床可以聯合IL-6水平共同檢測以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樊天賜,姜柏生.粒細胞缺乏癥兒童合并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江蘇醫藥,2018,44(07):797-800.
[2] 楊瑩,王舒,劉冰,等.改良FLAG治療兒童血液腫瘤合并粒細胞缺乏感染的療效評估[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4):651-654.
[3] 樊天賜,姜柏生.粒細胞缺乏癥兒童合并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江蘇醫藥,2018,44(07):7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