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曼 黃晶晶 葉美麟
【摘 ?要】目的:優化纖維素酶法輔助超聲波提取桑寄生超微粉總黃酮工藝及考察桑寄生超微粉顆粒溶出性。方法:通過星點設計-響應面法預測最佳桑寄生超微粉總黃酮提取工藝,并根據人體消化部位設計四種介質,考察桑寄生超微粉顆粒的體外溶出度。結果: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酶用量3.0mg/g、酶解時間18min、料液比1:32、超聲時間16min;體外溶出量分別為:水97.85%、pH1.2鹽酸溶液78.45%、pH4.0 醋酸鹽溶液80.94%、pH6.8 磷酸鹽緩沖液96.55%。結論: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工藝與實際值相似度高,能快速篩選出最佳桑寄生超微粉提取工藝;桑寄生超微粉顆粒溶出性良好,適合用水沖服,在人體消化道各器官均釋放和良好,易于吸收。
【關鍵詞】桑寄生超微粉顆粒;星點設計-響應面法;提取工藝;溶出性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265-01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 的干燥帶葉莖枝。桑寄生藥用歷史悠久,補益療效顯著,但甚少作為單一補劑用于臨床。現研究發現桑寄生多種功效的藥用成分為黃酮及生物堿類化合物[1],為更好地發揮桑寄生的補益藥用功效,體現其臨床用藥價值,現采用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纖維素酶法輔助超聲波提取桑寄生超微粉總黃酮工藝工藝,并以考察超微粉顆粒在擬人體消化部位介質中的溶出度,為優化桑寄生藥用成分的提取工藝及溶出性考察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1?儀器與材料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Cary 60)X015,Agilent technology;自動取樣溶出儀(708DS)R004?Agilent technology。桑寄生超微粉顆粒,自制顆粒;蘆丁標準品(批號:100080-201929)中國檢定研究院;纖維素酶(批號:20191012),和氏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超微粉顆粒的制備 按比例取超微粉、輔料及濕浸膏適量,充分混勻,1%PVP作粘合劑,制軟材干燥1h,即得。
2.2蘆丁含量測定
吸收波長的確定 取對照品溶液0.018mg/ml,以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顯色法?[2]掃描得于500nm波長處有較平穩的最大吸收且無雜峰干擾,故以500nm為測定波長。
供試液制備 精密稱取超微粉顆粒2g,以70%乙醇20 ml超聲40min,加入鹽酸2ml水浴1h,過濾并定容于25ml容量瓶?[3],即得。
標準曲線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2,3,4,5與6 ml,分別置于25 ml比色管中,測定吸光度 ,得回歸方程為y=1.9086x,相關系數 r=1,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0.10ml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別置于25ml比色管中,連續測定吸光度五次,結果RSD均為0.05%,表明儀器的精密度性良好。
重復性試驗 取供試液6份測定吸光度,測得供試液0.32mg/g,RSD結果為1.21%,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穩定性試驗 取供試液和對照品,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60min內的吸光度變化,于0、15、30、45、60min時,供試品與對照品平均值分別為0.6033、0.6175mg/ml?,RSD分別為0.04%、0.05%。
加樣回收率 取供試液6份,精密加入對照品適量,測定吸光度,平均回收率為86.77%,RSD為2.25%。
2.3提取工藝優化
單因素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中纖維素酶用量為3mg;酶解時間15min,料液比1:30,超聲時間15min提取率最大值
試驗設計與結果 根據Box-Benhnken試驗設計,以蘆丁收率(Y)為響應值,在酶用量、酶解時間、料液比、超聲時間4個單因素的基礎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分析方法進行試驗設計,酶用量為2、3、4mg;酶解時間為10、15、20min;料液比為1:20、1:30、1:40;超聲時間為10、15、20min。
響應面分析 根據桑寄生超微粉總黃酮提取工藝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對各因素進行回歸擬合,得到二次回歸方程:
Y=2.35-0.012A+0.043B-0.076C-0.049D+0.035AB+0.030AC-0.0050AD+0.013BC-0.0025BD+0.000CD-0.19A2-0.27B2-0.27C2-0.22D2。
作用、酶解時間和料液比(乙醇量)的交互作用對桑寄生總黃酮收率影響顯著。而其他交互項顯著性較差,表明試驗因素對曲面響應值是一種非線性的關系。
驗證試驗 考慮到實際生產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調整最優提取工藝為酶用量3.0mg、酶解時間18min、料液比1:32、超聲時間16min,總黃酮理論收率為2.29%,纖維素酶輔助超聲提取桑寄生總黃酮平均提取收率為2.26%。試驗結果與模型預測值相對誤差為0.25%。表明模型預測性良好。
2.4 體外溶出試驗
取桑寄生超微粉顆粒10.0g,采用溶出度測定法漿法(第二法),分別以4種溶出介質為溶劑(900ml),溫度37℃±5,轉速75r·min-1
,于5、10、15、20、30、45、60min時取樣10ml(及時補液),離心處理,取上清液3ml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作為供試品溶液,在50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結果如圖7所示。
桑寄生超微粉顆粒的溶出性在介質水和pH6.8 磷酸鹽緩沖液30min內累計溶出達97.85%及96.55%;pH1.2鹽酸溶液和pH4.0 醋酸鹽溶液的溶出量只有78.45%和80.94%。
3 討論
3. 1 酶法輔助超聲波提取工藝的優化 通過星點設計-響應面法分析優化,預測纖維素酶輔助超聲提取桑寄生總黃酮的最佳工藝條件,根據最優條件調整值對桑寄生中總黃酮進行提取,平均提取收率為2.26%。試驗結果與模型預測值相對誤差為0.25%。測得值與預測值偏差較小,重復性良好,進一步證實了該方法用于優化桑寄生超微粉提取工藝的可行性。
3. 2 桑寄生超微粉顆粒在溶出性 根據人體胃腸道Ph值設計四種不同介質[4],對桑寄生超微粉顆粒的溶出性進行考察,其中,介質水和pH6.8 磷酸鹽緩沖液溶出性較好,介質水溶出介質5min溶出量達91.25%,說明桑寄生制備成超微粉顆粒使有效作用成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雖然在pH1.2鹽酸溶液和pH4.0 醋酸鹽溶液的溶出量只有78.45%和80.94%,但是在pH6.8 磷酸鹽緩沖液,即小腸生理Ph值模擬介質中有較好的溶出量。模擬體外溶出試驗,可對超微粉顆粒制劑品質評價提供有力依據。
參考文獻
[1] 管俊,崔瑛. 桑寄生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2017,03:460-463.
[2] 倪曉霞,王慶芬,劉曉玲,葉財發. 復方黃連灌腸液的總黃酮測定方法研究[J]. 藥學實踐雜志,2019,04:352-356+374.
[3] 楊紅梅,田春林,梁燕妮,卓梅芳,陳超杰,陳小敏. 梧州桑寄生茶中槲皮素提取工藝優化[J]. 梧州學院學報,2018,06:49-54.
[4] 謝沐風. 簡介日本“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溶出度研究系列一)[J]. 中國藥品標準,2005,06:42-46.
基金項目:
梧州學院重點科研項目(2017B017);2018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811354095)
通訊作者:
葉美麟,女,碩士,中級藥劑師,研究方向:中藥新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