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遠 王少亭 汪桂琴 李立國 王琰 任行勤


【摘 ?要】目的:了解老年人醫養結合養老意愿和困擾,結合業內研究情況,探討可行性的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側對策。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360位60以上老年人,按照門診、社區、老年醫學科隨機原則,在每個環節納入100-130人進行問卷調查,采用Exce12016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問卷有效率94.99%,調查28個方面、涉及5個以上維度;居家養老占93.26%,慢性病及亞健康61.29%,困擾的問題是疾病、無人照料與寂寞無聊、社區服務不了解;希望社區提供的服務是養生保健、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結論:居家養老是老年人的首選養老方式,探索基于老年人需求的新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應該進一步建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以及與社區相互延伸的主動健康動態管理模式,建立三級醫療機構-社區-居家全鏈式全方位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打通環節、建立長效機制,全方位提升社區及居家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是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促進醫養結合事業科學規范化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社區養老;居家養老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69-02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ing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and trouble of medical care combined with pension,Combined with industry research,Discussion on the feasible supply side strategy of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intenance.Method: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for 360 elderly people over 60,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 of outpatient, community and geriatric department,100-130 people are included in each link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Excel2016.Result:The effective rate of questionnaire was 94.99%,Survey 28 aspects, involving more than 5 dimensions;Home based care accounts for 93.26%,Chronic diseases and sub-health 61.29%,The problems are diseases、unattendedloneliness and boredom and No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servi;It is hoped that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community are health care,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cultural entertainment.Conclusion:Home-based care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lderly,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stablish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relying on the community,and the active health dynamic management mode extending with the community,Establish a three-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 - Community - home full chain and all-round intelligent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intenance、Link up、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mmunity and home service personnel in an all-round way is the key to meet the diversified pension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Key word】The aged;service to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intenance;Community support for the aged;Home care for the aged.
我國于1999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至2019年中國老齡人口達到2.5億。如何基于老年人的需求現狀,實現供給側實踐改革,減輕老年人慢性病負擔、改善生命質量、提高老年人健康狀況成為實現健康老齡化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也面臨著我國傳統家庭功能弱化及人口結構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老年人一旦患病,將會在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來回奔波[1],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醫養結合是目前重點服務模式,其社會需求主要表現在老年人群長期住院導致資源浪費和多數養老院無法同時滿足老年人醫療和養老的需要等內容[2],研究以老年人需求選擇為導向的醫養結合服務策對,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與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1.一般資料
查閱文獻顯示,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養老服務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多是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宏觀介紹,鮮有通過定量分析對比老年人的選擇意愿;對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的供求研究也鮮有與既定標準進行對比研究:缺乏不同類型醫養結合機構人、財、物等要素之間的對比以及醫養結合機構各要素與入住率之間關系的研究。
1.1文獻檢索
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檢索“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需求選擇”2015年至2019年度5年間出現133條結果[3],檢索關鍵詞發現(表1)
從上表關鍵詞出現檢索結果可以看出,服務需求、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分別占2.53%、3%、2.53%、1.71%,由此說明,9073或9064格局下,業內學者對養老服務需求、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研究頻率極低。
1.2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現狀問卷調查
1.2.1問卷設計 鄭州大學五附院基于老年人常見的醫養結合需求,通過專家討論、老年醫學科試用篩選、反復論證等程序,最終設計了“河南省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調查問卷”,問卷涉及老年人一般情況、自理情況、慢性病照護、康復照護、長期照護、社區照護、居家自我照護、消費水準、養老支付方式、社區活動、社交活動以及困擾問題等28個方面,每個方面5個維度以上;統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單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歸等,采用Exce12016進行統計分析。
1.2.2問卷調查
1.2.2.1范圍及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們隨機調查360位老年人,按照門診、社區、老年醫學科隨機在每個環節納入標準的老年人100-130人,共收回問卷359份,有效問卷341份,有效率94.99%。
1.2.2.2調查內容 28個方面,除老年人一般資料收集以外,自理情況、慢性病照護、康復照護、長期照護、社區照護、居家自我照護、消費水準、養老支付方式、社區活動、社交活動以及困擾問題等每個方面設計5個以上維度,其中,我們重視了9073或9064格局下的社區、居家相關的內容,涉及調查內容涉及社區、居家的有15個方面,占53.57%。
1.2.2.3調查結果
(1)一般資料 調查老年人年齡60-70歲占55.43%、71-80歲占31.96%、81-90歲占10.26%、90歲以上2.35%;其中男44.57%、女55.43%.
(2)醫養結合需求現狀 341例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選擇情況,我們把需求比較集中的居家養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居家活動需求、社區服務需求、社區服務問題、困擾問題、慢性病及亞健康情況7個方面的調查結果通過Excel2016匯總如下(見表2)
(3)長期照護機構選擇 我們設計了如果需要長期照護如何選擇照護機構,結果如下表(表3)
2.討論及對策
2.1關注社區及居家養老
查閱近5年文獻關鍵詞出現頻率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分別占2.53%、3%、2.53%、1.71%的結果看,我國業內學者對社區及居家養老的關注度與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涉及內容更符合我國構建“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4]以及9073格局下的養老相關情況,更具現實意義。
2.2老人醫養結合需求以居家及自我生活照料為主
從341例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調查結果看,有93.26%的老人目前的生存狀態是居家,有72.14%的老人在居家日常生活料理靠自己與配偶,李敏對社區居家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為例的研究結果64.1%的老年人愿意選擇家庭養老,68.6%的老年人感覺比較滿意[5],與本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而且李敏通過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意愿研究發現,老年人如果老伴或子女不能提供照顧,47.0%接受朋友、鄰居或以前的同事來家里照顧自己,社區護士上門提供照顧服務也受到多數老年人的歡迎。
因此,應該進一步建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以及與社區相互延伸的主動健康動態管理模式,保障老年人安全,迎合老年人愿意居家養老的需求。
2.3困擾老年人的問題及對策
我們341例調研結果顯示,身體狀況方面亞健康與慢性病占61.29%、慢性疾病影響生活不能自理的占9.68%,感到比較困擾的問題方面身體疾病占40.76%,說明老年人醫療護理是剛需。
因此,如何建立三級醫療機構-社區-居家全鏈式全方位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是各級業內學者應該著力研究與探討的問題,同時,各級政府如何打通環節,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
2.4社區服務需求、問題及對策
我們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社區提供服務需求前三位的是:養生保健健康檢查咨詢占54.84%、康復護理38.42%、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琴棋書畫、歌曲舞蹈)占33.14%;無法享受社區養護服務的原因前幾位的是:有自理不需要57.48%、不了解這方面服務的占17.01%、社區護理服務費用支付能力不足16.13%、對護工素質和護理水平存在質疑14.08%等。因此,多種形式的社區健康知識宣教進家庭,組建醫康護一體化的家庭服務團隊按需提供服務,社區健全文化娛樂類服務,全方位提升社區及居家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是各級機構與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的工作。
2.5需要長期照護的機構選擇差異性不大
我們對341例老年人需要長期照護的機構選擇結果顯示,醫院的老年病房、養老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晚上回家、居家請陪護、和子女一起由家人照護5個方面占比在22-29%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符合黨和政府提出的“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相關文件要求。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關乎每個家庭、社區和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與幸福感和獲得感,構建良好的養老服務模式,將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可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及民生福社改善[5];相關研究表明,對于養老模式的選擇研究[6]職業類型為辦事人員或軍人的、文化程度低的、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對生活現狀越滿意的老年人更傾向于居家養老模式,而幾乎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高齡老年人,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服務成為其青睞的養老模式[7];結合我們341例老年人醫養結合需求現狀調查發現,老年人大多處在老而有病、同時還意愿居家養老的狀態,亟待構建以社區為依托的專業規范、系統健全的居家醫康護及照料團隊與智慧化便捷醫養結合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司明舒.老年人醫養結合機構模式選擇與服務供給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9.
[2] 王文潔 張拓紅.醫養結合需求與醫療資源配置的關系淺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9):651-653.
[3] http://g.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2020.1.29
[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2019-04-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content_5383270.htm.
[5] 李敏.社區居家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14(1):46-50.
[6] 謝嬌,高艷斌郭詢.長春市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162-3163.
[7] 劉日森,葉坤鳳,劉晴等.深圳市某區75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養老需求現況及其影響因素評估[J].河南醫學研究,2017(1):5-7.
[8] 李綿利,龐書勤,吳異蘭等.高齡老年人“以老養老”照護模式的選擇意愿及其可行性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2):134-136.
科技部重點專項課題項目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與規范的應用示范》(項目編號:2020YFC20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