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婭瓊
【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月經周期干預聯合藥物治療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不孕不育患者價值。方法:選我院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導致不孕不育患者60例,隨機分兩組,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藥物聯合人工月經周期干預,比較治療結局。結果:觀察組子宮相關指標改善程度、妊娠成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導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進行藥物聯合人工月經周期干預,療效顯著,妊娠成功率高。
【關鍵詞】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不孕不育;藥物干預
【中圖分類號】R71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artificial menstrual cycle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gonadotropin amenorrhea and infertilit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caused by low gonadotropin ameno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menstrual cycl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outcomes.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uterine related index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pregna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fertility caused by low gonadotropin amenorrhea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menstrual cycle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is high.
【Key words】low gonadotropin amenorrhea; infertility; drug intervention
生殖功能對于人類至關重要[1],一個完整的家庭常常帶給人幸福,不孕癥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人類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與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并列,由于目前環境及生活壓力的增大,臨床多表現為雌激素分泌不足的表現,卵巢及子宮發育較為遲緩,月經周期停止,嚴重影響了當今女性的身心健康。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藥物療法,但是起效較慢,患者滿意度不高,目前,也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在治療過程中聯合人工月經周期干預[2],有利于治療的進一步開展,為了進一步探討該方案的臨床療效,本院特選取在我院求醫治療的患者60例,探討相應的治療方法,并評價治療后之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以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尋求治療的前庭大腺炎患者共計60例,我們把這60例患者完全遵循隨機化的方法分成兩個小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0—38歲之間,平均(27.6±3.57)歲。她們的病程約在0.5—5年之間,平均(1.22±0.26)年。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1—37歲之間,平均(26.7±4.11)歲。她們的病程在0.7—6年之間,平均(2.15±0.89)年。兩組之間患者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發現,差異不顯著,可以進行研究與分析,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施行目前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案,按時做好查房記錄,完善護理操作,貫徹無菌觀念,同時注意患者的個人衛生。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藥物治療:應用尿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觀察患者卵泡大小調整用量。
觀察組采用藥物聯合人工周期進行治療:首先雌二醇1mg口服,1次/d,在停止用藥出血后[3],約第5天服用,堅持用藥21d,用藥的第16天后,服用8mg的醋酸甲羥孕酮,1次/d,連續服用5d后停藥,一般停藥4-7d月經來潮。以上為一個療程,用藥3個療程后,月經第5d時經肌肉注射尿促性腺激素75U,用藥1周,之后觀察卵泡的直徑約為20mm停止注射,改用5000U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第二天囑咐患者同房。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卵泡及妊娠的情況,記錄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大小,子宮內膜的厚度及卵巢的體積。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0.0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子宮及卵巢發育相關指標的比較
按規定服規定療程后后,相比之下,觀察組對疾病及治療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2.2組間患者妊娠成功及卵泡情況對比
干預后,在觀察組中,患者1年內妊娠成功率為83.33%,較優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不孕癥在我國發病率逐年遞增,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是目前女性不孕不育的常見病因之一,正常的月經周期的維持需要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各環節穩定及生殖道及子宮內膜發育良好[4],低促性腺激素患者由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進一步導致患者雌激素分泌低下,導致月經不能正常維持,甚至閉經,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通常需要見效快,較為安全穩定的治療方案,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要不斷探討其治療方法。
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通常采用藥物治療以往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以替代治療,如尿促性腺激素等達到恢復正常月經的目的,但是效果不夠明顯,患者短時間內妊娠的成功率較低,不能滿足廣大女性患者的生育需求。但臨床研究發現,由于此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可以采用人工月經周期干預的治療方法,利用外源性的藥物改變女性的生理狀態,模擬月經周期,通過大約三次月經周期的時間保證子宮的進一步發育,為進一步誘導排卵做準備,同時輔以尿促性腺激素,促進FSH及LH的分泌,此外促進其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以維持妊娠黃體的功能,從而促進卵泡的成熟及排出,尿促性腺激素以及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聯合人工周期干預改善卵巢及子宮的發育情況,理論上可以提高卵泡的發育情況及妊娠成功率。
本次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各種子宮相關指標改善程度較對照組大,此外觀察組中,患者1年內妊娠成功率為83.33%,較優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對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導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進行藥物聯合人工月經周期干預,治療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綜上所述,對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導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進行藥物聯合人工月經周期干預,治療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同時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貴.藥物干預聯合人工月經周期治療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6):3879-3881.
[2] 楊琳.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療方法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19):15-16.
[3] 李永紅.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療方法及預后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03(05):59-60.
[4] 王曉坤.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療與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