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霞

【摘 要】目的:闡述對心腦血管病患者強化護理干預的措施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選擇期間我院收治心腦血管病患者78例,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觀察組輔以強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經強化護理干預后,軀體質量評分(23.02±1.07)、心理質量評分(22.98±0.59)、物質功能質量評分(21.77±1.41)、社會功能質量評分(20.09±2.11)、總質量評分(86.45±3.5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腦血管病患者接受強化護理干預后能夠明顯提高其生存質量,促進患者更快康復,提倡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心腦血管疾病;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2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effect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2018 to June 2019, 78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hysical quality score (23.02±1.07), psychological quality score (22.98±0.59), physical function quality score (21.77±1.41), social function quality score (20.09±2.11) and total quality score (86.45±3.59)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promote faster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advocat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Quality of life
心腦血管病屬于臨床極為常見的一種病癥,患者多集中于中老年群體,對其健康、生存質量等均產生不良影響。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推進,患心腦血管病的概率逐年升高[1]。臨床研究發現,誘發心腦血管病的因素較多,在對癥治療的同時更應重視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從而減輕患者痛楚,促進患者恢復,提高其生存質量。本文以2018.5-2019.6我院收治78例心腦血管病患者為例,闡述強化護理干預的措施及應用價值,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決定自2018年5月起至2019年6月止,研究目標選擇期間我院收治心腦血管病患者78例,以患者入院時間為標準進行分組,39例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25例,女性14例,最低年齡55歲,最高年齡79歲,平均年齡(64.5±1.3)歲,其中9例確診患冠心病,11例確診患腦梗死,19例患原發性高血壓。39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5例,最低年齡56歲,最高年齡81歲,平均年齡(64.6±1.4)歲,其中10例確診患冠心病,12例確診患腦梗死,17例患原發性高血壓。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基礎信息較為相近(P>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輔以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實時記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予以對癥用藥治療等。
觀察組輔以強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護理人員利用溝通的方式掌握患者既往病史、家族遺傳史、用藥史、學歷等基本信息,并對其心理狀態、性格、疾病認知程度等進行評估,從而綜合掌握具體情況。其次,根據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種類、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在方案制定后還需征求患者、家屬的同意,如對護理方案有異議可協商修改,但前提是不能影響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2]。第三,根據患者學歷和理解能力為其說明各類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誘發條件、治療方法、用藥須知等,宣教的方式應以單對單、講座等方式聯合開展,重點使其掌握血壓計、自動血糖儀等設備的使用方法,做到血糖、血壓等基礎數據的自測。第四,根據日常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疏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并鼓勵家屬多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必要時可尋找同病房或相鄰病房內治療效果較好的病友現身說法,以可見的病例為其提供參考。第五,了解患者日常飲食偏好,再根據其所患心腦血管疾病特點予以調整,為其制定更加健康的食譜,嚴格控制食鹽、白糖、脂類物質等的攝入量,并要求患者戒煙戒酒,鼓勵以少量葡萄酒代替白酒和啤酒,以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3]。同時,鼓勵患者堅持每日的運動鍛煉,且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慢跑、散步、廣場舞、太極拳、交際舞等,還可為患者組織文娛活動,例如書法、象棋、樂器演奏等,以此鍛煉患者腦神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腦神經病變。另外,在日常護理中要反復強調暴飲暴食的危害,并嚴格控制患者的作息時間,以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
通過QOL-BREF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包括項目有:軀體質量、心理質量、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各項總分均25分,患者生存質量越佳,相應分數越高,反之越低。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結果錄入SPSS 20.0 軟件內完成處理分析,利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強化護理干預后,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困擾我國群眾健康的重要疾病類型之一,其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且后天煙酒、飲食、代謝障礙性疾病等也有極大幾率誘發該類病癥[4]。由于心腦血管疾病的復雜程度較高,單純的常規護理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必須利用更綜合、更全面的護理模式,從健康宣教、疾病評估、心理干預、生活護理等多個方面入手,糾正患者以往錯誤的認知和習慣,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在于培養患者正確的遵醫用藥行為、飲食習慣和運動方式,全面地緩解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
參考文獻
[1] 陳娟.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狀態調查及心理護理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4):1781-1783.
[2] 蔡穎.護理干預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147-148.
[3] 于曉敏.護理干預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4):132-134.
[4] 陳麗麗.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