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偉

【摘 要】目的:探討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行核磁共振成像(MRI)評價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時間段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選取患者為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3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診斷分期,總結分析其診斷結果。結果:本組30例患者共檢查185個關節軟骨面,檢出32處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金標準為關節鏡檢查結果,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經MRI評價特異性87.5%,靈敏度80.0%。評價分期上MRI與關節鏡的相關性系數分析r=0.795(P<0.05)。結論: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行MRI評價與關節鏡的相關性較好,且可明確患者臨床分期和病變嚴重程度,且檢查無創,值得研究推廣。
【關鍵詞】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核磁共振成像;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2;R6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1
在臨床上,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在膝關節疾病中較為常見,包括類風濕、創傷、骨性關節炎等,以功能障礙、疼痛為主要表現,且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此類患者,早期診斷和對臨床分期準確評價,則是其治療的關鍵。一般采取保守治療Ⅰ期退變,外科治療Ⅲ-Ⅳ期退變[1]。因此本文時間段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選取患者為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3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探討了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行核磁共振成像(MRI)評價的臨床應用價值,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時間段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選取患者為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3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患者年齡為16-75歲,均值為(45.3±2.7)歲;其中女11例,男19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診斷分期,儀器為的德國西門子3.0T超導磁共振儀,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和膝關節專用線圈,相關參數:層距1mm,層厚4mm,T2WI:TE102ms,TR3600ms;T1WI:TE10.1ms,TR500ms。行髕骨軸位、冠狀位、矢狀位MRI掃描。結束后由 2 名高年資影像科醫師實施雙盲分期評價。
1.3觀察指標
金標準為關節鏡結果,總結分析MRI診斷結果,分期評價標準:(1)關節鏡分期[2]關節軟骨正常為0級;軟骨表面泡狀結構或軟化水腫為Ⅰ級;軟骨輕中度纖維化,且變薄為Ⅱ級;軟骨可見蟹肉樣改變,重度纖維化為Ⅲ級;軟骨下骨質裸露,全層軟骨缺損,退變深度可達骨皮質為Ⅳ級。(2)MRI分期[3]軟骨表面光滑,呈均勻彌漫性變薄,且正常為0級;軟骨表面光滑,內部可見局灶性低信號區,分層結構消失為Ⅰ級;軟骨缺損未達全層厚度50%,表面輪廓不規則,呈輕中度為Ⅱ級;軟骨缺損達全層厚度≥50%,且表面輪廓不規則,呈重度為Ⅲ級;伴或不伴那軟骨下骨質信號改變,且暴露骨質,全層軟骨剝脫、缺損為Ⅳ級。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 軟件,P<0.05評定組間結果差異,計數數據使用x2檢驗,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采用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
2 結果
本組30例患者共檢查185個關節軟骨面,檢出32處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金標準為關節鏡檢查結果,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經MRI評價特異性87.5%(105/120),靈敏度80.0%(52/60)。評價分期上MRI與關節鏡的相關性系數分析r=0.795(P<0.05)。見表1。
3 討論
在人體內,膝關節軟骨是一種彈性負重組織,其組成了活動關節面,主要在運動關節骨性關節面處附著,厚度約1-1.5mm,為透明軟骨。膝關節軟骨是人體負重最大關節,且極易發生退行性變,而軟骨基質變化為退行性變的關鍵。以往診斷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時,其關節鏡屬于金標準,但其重復性較差,且屬于有創檢查。而MRI作為一種新型的影響診斷方法,其在診斷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方面效果顯著。關節軟骨以深部鈣化層、放射層、移行層、淺表層為組織學構成,且不同層次膠原、蛋白多糖、水等比例有所差異。通過MRI對患者進行診斷,則其利用自旋回波序列,其可清晰顯示軟骨分層、以及內外界情況,可明確患者分期,從而提升診斷準確性,并為患者臨床診療提供可靠依據[4]。本文的研究中,本組30例患者共檢查185個關節軟骨面,檢出32處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金標準為關節鏡檢查結果,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經MRI評價特異性87.5%,靈敏度80.0%。評價分期上MRI與關節鏡的相關性系數分析r=0.795(P<0.05)。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行MRI評價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行MRI評價與關節鏡的相關性較好,且可明確患者臨床分期和病變嚴重程度,且檢查無創,值得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紅梅,徐向陽,龔萍,等.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MRI分期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8,24(01):15-17.
[2] 陸大軍,張向陽,劉德余,等.低場MRI與CDFI在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分期評價中的對比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12):1826-1830.
[3] 張立,高文,肖海松,等.MR成像對于原發性膝關節退行性變與半月板損傷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05):822-824.
[4] 劉海芬,侯啟龍,唐華平.磁共振彌散結合T_2-mapping成像對膝關節軟骨損傷診斷價值探討[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23(04):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