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焜媛


【摘 要】目的:探討輪狀病毒感染患兒發生肝損傷的相關因素。方法:抽選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間醫治的急性腹瀉患兒(140例)開展研究,膠體金法檢測糞便輪狀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檢查,根據糞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查結果分成對照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陰性,68例)、研究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陽性,72例),總結兩組患兒肝損傷發生情況,總結研究組發生肝損傷的相關因素。結果:對照組肝損傷發生率低于研究組,差異顯著,P<0.05。在研究組患兒中,發熱、腹瀉天數、腹瀉程度、嘔吐、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脫水等情況不是肝損傷發生的因素,P>0.05。年齡小于1歲患兒的肝損傷發生率高于年齡一歲及以上患兒,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于輪狀病毒感染患兒來說,易合并肝損傷,是否合并肝損傷同患兒病情無關,但同年齡有關,對于年齡小于一歲的輪狀病毒感染患兒應強化監護,并要給予患兒肝保護。
【關鍵詞】急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肝損傷;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1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其臨床癥狀主要為嘔吐、腹痛、腹瀉并伴有發燒等癥狀,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幾乎世界上每個大約五歲左右的小孩都曾經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1]。輪狀病毒感染從無癥狀,從輕微發病到嚴重發病,導致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的現象發生[2]。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選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間醫治的急性腹瀉患兒(140例)開展研究,膠體金法檢測糞便輪狀病毒抗原,并做肝功能檢查,根據糞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查結果分成對照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陰性,68例)、研究組(糞便輪狀病毒抗原陽性,72例)。女性60例、男性80例;其年齡在0.4-3歲之間,平均為(1.32±0.22)歲。通過分析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資料,發現P>0.05,也就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所以可兩組進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140例急性腹瀉患兒在入院當天對糞便進行檢查,輪狀病毒抗原經膠體金法進行檢測,在入院第二天的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肝功能、血生化等檢查。
1.3評價標準
肝損傷:以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升高為主,一些患兒可出現白蛋白下降、膽紅素升高或者肝輕度增大,但肝炎系列呈陰性。肝損傷相關肝酶參考值:谷丙轉氨酶超過60IU/L;谷草轉氨酶超過50IU/L;谷氨酸轉肽酶超過50IU/L[3]。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經SPSS21.0軟件做分析,(x±s)表示計量資料,開展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開展x2檢驗,兩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用P<0.05進行表示。
2 結果
2.1總結兩組患兒肝損傷發生情況
對照組肝損傷發生率低于研究組,差異顯著(x2=5.490,P=0.019)。見表1。
2.2總結研究組發生肝損傷的相關因素
在研究組患兒中,發熱、腹瀉天數、腹瀉程度、嘔吐、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脫水等情況不是肝損傷發生的因素,P>0.05。年齡小于1歲患兒的肝損傷發生率高于年齡一歲及以上患兒,差異顯著(x2=5.727,P=0.017)。見表2。
3 討論
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經過糞口途徑傳染,會感染與小腸連結的腸粘膜細胞,并且產生腸毒素,在我國,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嬰幼兒腹瀉比例在50%-60%,在發展國家中,每年約有八萬多死亡病例都是由于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引起的[4]。據國內外報道,輪狀病毒除了會引起胃腸道感染外,還會對肝、腎、腦引起損傷,在對兒童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在兒童的肝、腎中都發現了輪狀病毒,并且會發展成肝炎,但是引起肝炎的機制并不明確[5]。在本次研究的72例研究組患兒中,有24例患兒發生肝損傷,原因可能是:輪狀病毒經胃腸道屏障由血擴散而形成病毒血癥,亦或經門脈逆行而進入肝臟直接造成感染。對照組肝損傷發生率低于研究組,P<0.05。提示:肝臟酶學變化可能屬于輪狀病毒感染患兒特有表現,并非所有腹瀉患兒共同的表現。且本研究發現:輪狀病毒感染患兒的肝損傷發生同發熱、腹瀉天數、腹瀉程度、嘔吐、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脫水等無關,只是同年齡有關。
總之,對于輪狀病毒感染患兒來說,易合并肝損傷,是否合并肝損傷同患兒病情無關,但同年齡有關,對于年齡小于一歲的輪狀病毒感染患兒應強化監護,并要給予患兒肝保護。
參考文獻
[1] 李文琳,林秋玉,沈敏.輪狀病毒感染腹瀉患兒肝損害狀況調查[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7,20(3):370-371.
[2] 高運金,陳圣璽.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肝功能和心肌酶譜檢測的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學,2014,30(4):80-82.
[3] 盛歡,呂偉.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肝功能、心肌損傷及免疫功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9,53(1):87-90.
[4] 朱冬卉,林冬云,賴冬雪.180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及其腸道外損傷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8,39(3):438-439.
[5] 曲濤.輪狀病毒性腸炎腸道外損害的臨床表現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