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瑪儷 鮑嫘
【摘 要】目的:研究宮腔鏡下切除術治療宮頸息肉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醫院診治的88例宮頸息肉患者并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n=44)采用宮腔鏡下切除術治療,對照組(n=44)采用傳統手術方式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宮腔鏡下切除術在宮頸息肉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其創傷小,治療有效率高,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大力推廣和引用。
【關鍵詞】宮腔鏡;宮頸息肉;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1
宮頸息肉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其屬于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臨床表現。由于慢性炎癥刺激,會導致子宮頸管粘膜組織增生。由于子宮存在排異反應,會導致這部分增生組織自基底向宮頸外口突出從而成為宮頸息肉[1]。宮頸息肉可能引發血性白帶以及性交后出血等現象,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臨床可通過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但是由于宮頸息肉多存在于宮頸管中,所以傳統手術方式有著一定的操作難度。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宮腔鏡被更多的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中。本次研究以88例宮頸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傳統手術與宮腔鏡下切除術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診治的88例宮頸息肉患者并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n=44)采用宮腔鏡下切除術治療,對照組(n=44)采用傳統手術方式治療,兩組患者均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其中對照組年齡22—51歲,平均年齡(33.48±4.16)歲,息肉直徑1—7cm,平均直徑(3.62±0.33)cm,息肉個數1—6個,平均個數(2.51±0.33)個;研究組年齡23—50歲,平均年齡(33.51±4.22)歲,息肉直徑1—7cm,平均直徑(3.57±0.29)cm,息肉個數1—8個,平均個數(2.47±0.29)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在手術治療前兩個月,叮囑患者停止性生活,并在手術前接受陰道分泌物、血常規等多項檢查,所有患者均于經凈后一周進行手術。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患者外陰及陰道進行消毒,充分暴露宮頸后,用宮頸鉗子夾住宮頸前唇,隨后用長彎鉗固定息肉根部,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息肉并摘除,然后給予止血措施[2]。研究組采用宮腔鏡下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前對病灶進行全面消毒,宮腔鏡選用德國STORZ,并準備與手術相關藥品。在患者宮口擴張至7號左右時,讓檢查鏡進入宮腔,了解宮頸管中息肉的狀況,包括大小、數量以及位置等。宮口開至10號后做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宮頸外口緣為中心點,然后采用單極電切環從息肉底部開始由內至外縱向切除[3]。完成后采用電凝止血,并根據患者情況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表現為病灶徹底清除,并且TCT檢查結果呈陰性;有效表現為肉眼可以觀察宮頸體積肥大有縮小變化,并且TCT檢查結果呈陰性;無效表現為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且TCT檢查為炎性。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100%。(2)并發癥,包括宮頸粘連、感染等。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 SPSS21.0 軟件處理,設定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治療顯效計30例,有效計13例,無效計1例,治療有效率為97.7%(43/44);對照組治療顯效計21例,有效計16例,無效計7例,治療有效率為84.1%(37/44),研究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對照組,P<0.05(x2=11.180,P=0.001)。
2.2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宮口粘連計1例,感染計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5%(2/44);對照組宮口粘連計3例,感染計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2%(8/44),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x2=9.327,P=0.002)。
3 討論
宮頸息肉是一種由宮頸炎引起的、無明顯臨床表現的婦科疾病,多發于已婚婦女人群。息肉較小時,患者不會感到異常。一旦息肉擴大,會導致白帶增多,甚至出現陰道出血現象。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息肉可能會導致陰道阻塞,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4]。雖然宮頸息肉多為良性,但是如果反復發作,還會有癌變的可能。臨床可通過手術摘除息肉來治療患者,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傳統手術方式可以有著一定的療效,但是其只能切除宮頸外口的子宮息肉,因為宮頸息肉通常隱藏在宮頸管內,如果不能確定病灶位置,會增加手術難度。并且傳統手術傷口較大,出血量多,預后較為困難。如果在后期沒有良好的護理手段,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到患者的恢復。現如今,宮腔鏡逐漸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其在宮頸息肉切除手術中,可以快速準確的發現病灶位置,有效降低手術難度,同時這也極大的縮短了手術時間。并且這種手術方式創傷較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中承受的生理痛苦,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此外由于定位病灶準確,有著很高的清除率,可以有效降低病癥復發率,幫助患者保持身體健康。本次研究中,研究組采用宮腔鏡下切除術治療后,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說明宮腔鏡下切除術在宮頸息肉治療中效果較好,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綜上所述,宮腔鏡下切除術在宮頸息肉治療中應用效果理想,與傳統手術相比,其效果更加明顯,手術時間短,創傷少,且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較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紅巖. 宮腔鏡下宮頸息肉切除術的療效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05):889+892.
[2] 周世平. 傳統術式與宮腔鏡下切除術式治療宮頸息肉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32-33.
[3] 朱敏. 傳統術式與宮腔鏡下切除術治療宮頸息肉的臨床效果對比[J]. 中外醫學研究,2017,15(04):12-13.
[4] 江有蓮. 宮頸息肉患者接受傳統手術治療以及宮腔鏡切除治療的臨床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6):3626-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