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祖蓮
【摘 要】目的:對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椎體后凸成形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64例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采用的治療方案為穿常規保守治療方案,治療組則采用用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分別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椎體高度、功能障礙指數、手術有效率進行評價。結果:兩組患者的椎體高度、功能障礙指數在術后半年時間內均較治療前有了顯著改進,并且治療組患者的恢復效果明顯強于對照組患者,具備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椎體后凸成形術對于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是一項值得探索和發展的治療手段。
【關鍵詞】椎體后凸成形術;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01
骨折疏松性脊柱骨折屬于骨質疏松疾病中的并發癥,基于骨量減少和骨強度下降的影響,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輕微跌打損傷問題都可能引發骨折問題。臨床治療目前仍然以手術方案為主,但是治療經驗表明,傳統內固定治療手段的效果并不顯著,為此,本文就將對椎體后凸成形術問題進行詳細研究,進一步分析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8年9月-2019年12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n=32),對照組(n=32)。治療組患者有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66.42±7.5)歲,平均病程(2.1±1.1)年。對照組患者有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8.28±6.9)歲,平均病程(2.4±1.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病程差異性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均采用相同準備方案,也就是對患者進行抗骨質疏松的治療,對于合并癥患者也需要采用對癥方案進行治療,有效進行術前皮牽引。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療方法就是常規保守治療,對患者進行藥物鎮痛或是物理鎮痛,在輔助器幫助下對患肢進行固定,每天進行合理的復位牽引和康復訓練等,在保守治療過程中患者除了康復訓練期間,要保證臥床靜養90天,當患者痛感明顯減輕,滿足出院條件后結束治療。[1]。觀察組患者主要進行椎體后凸成形術的治療:保證患者的俯臥位,全身麻醉后,利用C臂C線透視機對體表位置進行明確,醫護人員在完成消毒后在患者骨折區域進行鋪巾處治,在椎弓根影外的上端進行穿刺,穿刺深度一般在椎體前三分之一左右位置。在兩側椎弓根位置上送入球囊,保證患者體態穩定。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及時進行注射器連接,實現對球囊的擴張,當骨折位置被調整到正常位置后就需要停止增加處理,并及時將體內球囊取出[2]。這一過程中需要對患者椎體注射2-3ml的骨水泥,當水泥凝固后就可以拔出針管,完成整個手術。在術后六小時內患者要始終保持臥位體態不變,避免術后骨折位置不穩定出現出血問題。專業護理人員也需要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術后護理,幫助患者盡早實現康復,并參與到相應訓練活動中。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出院后還需要進行為期半年的康復隨訪,并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椎體高度、功能障礙指標等問題進行分析,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功能障礙問題越為嚴重。治療效果的判斷標準:有效,手術后患者癥狀明顯改進或是消失,椎體功能恢復正?;蚴谴蟛糠止δ軟]有受到影響。無效,手術后患者癥狀毫無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數據軟件SPSS21.0對相關數據研究,計數資料用n(%),結果為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結果進行t檢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臨床治療的評價效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88%(62/64),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8.12%(50/64),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x2=10.2930,P=0.0013)。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椎體高度、功能障礙指標均比術前有了顯著改善,并且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3 討論
老年群體本身就存在功能退行性變化問題,由于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速度加快,很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問題,這也是出現脊柱骨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發顯著,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情況發展,由于該病疼痛感較強,所以不僅會對患者脊椎功能造成影響,還會加重老年患者的焦慮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種情況下,對其進行有效性治療就顯得尤為必要[3]。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規保守治療方案,但是患者骨質疏松問題顯著,骨密度大大低于正常人,并且老年患者的身體耐受性較差,保守治療并不能在老年患者群體中發揮優勢作用,治療有效率僅為78.12%,部分患者在完成術后治療后仍然會存在較強的疼痛感。治療組患者所采用的椎體后凸成形術,實在經皮椎體成形術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治療方案,在治療環節中通過球體膨脹對骨折位置進行椎體支撐,通過骨水泥的注射,完成椎體的復位操作,此種治療方式可以發揮更為穩定的固定恢復作用,對于椎體功能障礙問題有著顯著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椎體后凸成形術對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具備良好的預后效果,是一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進的技術手段。
參考文獻
[1] 王莊平.椎體后凸成形術在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4):75,77.
[2] 張慶福.椎體后凸成形術在多發性老年骨質疏松脊柱骨折治療中 的應用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17):3-5.
[3] 王振江.椎體后凸成形術在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