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麗 劉雪杰
【摘 要】目的:分析在產后盆底康復時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的療效。方法:隨機選擇2018.12-2019.2期間本院收治的11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盆底肌鍛煉)與觀察組(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每組各55例。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盆底肌力恢復正常率為81.8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4.55%(x2=17.140,P,=0.000)。結論: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具有更佳的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效果。
【關鍵詞】產后盆底康復;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鍛煉
【中圖分類號】R271.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產婦盆底肌的承受壓力可隨著胎兒在子宮中的成長(胎重增加)而加重,導致盆底肌在妊娠后期長期保持高張力狀態,從而極易出現變形情況,且肌張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故產婦在產后常出現盆底受損現象,甚至出現女性盆底功能障礙(FPFD),造成女性性功能障礙、盆腔臟器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1-2]。因此,為了改善產婦產后的盆底情況,本文就此分析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的療效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8.12-2019.2期間本院收治的11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盆底肌鍛煉)與觀察組(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每組各55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4±1.6)歲,初產婦26例,經產婦29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8±1.9)歲,初產婦27例,經產婦28例。兩組的年齡、產次等臨床資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盆底肌鍛煉進行治療,采用Kegel訓練方式,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縮緊肛門的訓練動作,縮緊時間應>3S/次,持續進行訓練15-30min,并逐漸增長訓練時間,訓練以2-3次/d為宜,連續訓練6-8周。另外,在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可將手放置于腹部,保持運動全程呼吸自然及身體放松,若在運動時出現腹部肌肉收縮情況,則表明肌肉運動有誤。
觀察組加用生物反饋與電刺激進行治療,具體為:囑咐患者將膀胱排空,取平臥位,屈曲雙腿并分開,采用PHENIX盆底康復治療儀在患者陰道內置入肌電位探頭,采取不同強度的電刺激進行康復治療,同時利用生物反饋將會陰力量、電位及疲勞值等信息轉變成聽覺與視覺信號以反饋給產婦,使其根據反饋進行場景反射、膀胱生物反饋及肌肉生物反饋等訓練,從而促進其恢復盆底肌力,生物反饋與電刺激的治療時間均以30min/次為宜,2次/7d,進行10-15次。
1.3觀察項目
對比所有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評定標準[3]:采用盆底肌力測試進行評定,共有6級,其中0級為無收縮(收縮次數為0次、維持收縮時間為0S);I級:僅纖維顫動且收縮次數為1次、維持收縮時間為1S;II級:收縮不完全且收縮次數為2次、維持收縮時間為2S;III級:收縮完全、無抗力且收縮次數為3次、維持收縮時間為3S;IV級:收縮完全、有一定抗力且收縮次數為4次、維持收縮時間為4S;V級:收縮完全、存在持續抗力且收縮次數為5次、維持收縮時間>5S。注:III級及以上為正常。
1.4統計學處理
全文所有計算數據均使用SPSS19.0統計軟實施分析,表達方式為n(%),其計算使用x2,表達方式為(x±s),其計算使用t,P<0.05該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盆底肌力為V級的有14例,IV級的有19例,III級的有12例,II級的有10例,并無0級與I級,恢復正常率為81.82%,而對照組盆底肌張力為V級的有6例,IV級的有13例,III級的有11例,II級的有12例,I級的有9例,0級的有4例,恢復正常率為54.55%,觀察組的盆底肌力恢復正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x2=17.140,P,=0.000)。
3 討論
女性盆底肌肉不僅可維持多個臟器(膀胱與子宮等)的解剖位置,還參與了機體的多種生理活動(排尿、維持陰道緊縮程度等),故若女性盆底受損則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另外。由于女性在妊娠與分娩過程中常可受多種因素(胎兒壓迫與產道松弛等)影響,從而極易導致其盆底結構受損,甚至引發FPFD,因此及時有效的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是至關重要的[4-5]。
目前,盆底肌鍛煉是臨床治療盆底損傷的常規手段,其可有效提高患者尿道口、陰道及肛門等肌肉收縮力,并抑制膀胱收縮功能與提高膀胱尿容量,從而使患者陰道的緊縮狀態得到恢復,但若只采取此一種治療方案,則并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故還需聯合其他治療方法。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的盆底肌力恢復正常率為81.8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4.55%(x2=17.140,P,=0.000),提示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具有更佳的治療效果。這是由于生物反饋可指導患者正確的進行自主盆底肌肉訓練,并將其形成條件反射,而電刺激則可有效預防肌肉受損與萎縮,并激活與喚醒患者的肌肉被動收縮功能,從而促進恢復神經細胞功能,同時還具有抑制膀胱收縮與加強儲尿能力等作用,最終達到恢復盆底功能目的。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具有更佳的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葉仁靜,俞紅麗.盆底肌康復鍛煉輔助生物反饋電刺激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8,39(7):52-54.
[2] 黃慧,海莎,洪霞.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在產后盆底肌力減退中的臨床意義[J].四川醫學,2017,38(1):29-32.
[3] 杜霄.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及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6):2586-2589.
[4] 尹玲,曾碧濤,朱詠梅.不同盆底康復治療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療效評估[J].中國性科學,2015,24(11):106-108.
[5] 李霞,龐稼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