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妍娟
【摘 要】心理咨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咨詢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文圍繞精神分析理論的概念、理論框架和咨詢技術而展開,通過對精神分析理論技術和心理咨詢理論的了解,以及這些技術療法在心理咨詢中應用的成效,來發現精神分析是心理咨詢理論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精神分析理論;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R39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1 引言
現代社會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在出現心理問題時開始重視并尋求心理咨詢。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各種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比如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心理問題。而心理咨詢恰恰針對這些因素積極有效地幫助人們維護和提高身心健康。因此,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起來。心理咨詢可以選擇運用各種流派的技術進行,下面針對精神分析法這一理論和技術進行探討。
2 心理咨詢的概述
對心理咨詢的定義我國和外國的不同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看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納將心理咨詢定義為:心理咨詢是指一種專門向他人提供幫助與尋求這種幫助的人們之間的關系。在這種咨詢關系、行為中,助人者(心理咨詢師)所用的方式、手段及其所營造的氛圍可以使求助者逐漸理解并學會以更積極的態度、方法對待自己和他人。心理咨詢能幫助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處理各種關系,逐漸改變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并學會與外界相適應的方法,不僅能夠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排除困擾、還能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障礙咨詢、心理適應咨詢和心理發展咨詢。[1]
3 精神分析心理咨詢理論的概述
該理論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立,以心理動力學理論為基礎,認為病人的心理障礙是由于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某些幼年時期所經歷的精神創傷所致。通過內省的方式,用自由聯想的方法將這些痛苦的體驗挖掘出來,讓焦慮的情緒得到發泄;并對病人所提供的談話內容進行分析解釋,使病人領悟,從而改變原行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達到治療目的[2]。
4 精神分析心理咨詢理論構成
精神分析理論屬于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于19世
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于臨床心理學領域,對于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并論。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4.1精神層次理論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
4.2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的理論是一種結構、內容、運作三位一體的人格理論。他把人格分為本我、超我、自我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相應的心理反映內容和功能,三部分又始終處于沖突協調矛盾的運動之中。本我是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次,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樂原則行事,是“原始的人”。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次,遵循的是道徳原則,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是“道德的人”。自我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次,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尋求在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本能沖動得到滿足,是人格的執行者,是實現的人。
4.3性本能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
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素行與個體的生存。
4.4釋夢理論
弗洛伊德是一個心理決定論者,他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系,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夢也不例外,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欲望的滿足,在睡眠時,超我的檢査松懈,潛意識中的欲望繞過抵抗,并以偽裝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形成夢,可見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欲望的一種委婉表達。夢是通向潛意識的一條秘密通道。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澘意識中的欲望和沖突。
5 精神分析理論在心理咨詢中應用的技術
該理論的咨詢方法有:自由聯想,夢的分析,聞釋與自我了解,轉移與移情等。
5.1自由聯想
讓患者躺在舒適的躺椅上,在肌肉和情緒放松的狀態下,無拘無束地把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或精神創傷敘述出來,從中發現與病情有關的心理因素。此法有賴于患者與治療者的密切配合,治療者可適時地施加暗示與誘導,最終目的是發掘出患者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致病情緒和矛盾沖突,以消除其心理病癥。
5.2夢的分析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被壓抑于潛意中的本能欲望在人入睡時的顯現。通過分析夢,我們可以認識人們在覺醒時不曾知曉的心理活動。不過,夢并不直接如實地顯現人的這些無意識心理,夢往往以偽裝的方式出現。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看到影響一個人,尤其是精神病人變態心理行為的情結所在。
5.3闡釋與自我了解
精神分析認為,在自由聯想中,病人不愿說出的自己過去生活的某些方面,正是心理失常的癥結之所在。故對病人應進行闡釋和引導,使其對本身無意識的矛盾有所領悟,并理解阻力所代表的意義,引導其盡量克服困難,盡情傾訴,以恢復健康。
5.4轉移與移情
患者與治療者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治療成敗的關鍵。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把以前對待親人的感情轉移到治療者身上,這種現象稱為移情現象。治療者根據患者情緒反應的性質,可以了解患者過去生活中的情緒經驗,從而解除其情緒上的負擔。
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
6.1了解心理活動
治療的最初主要是詳細地詢問既往史。如早期的心理發展,生活經歷,家庭
背景,親子關系,病情的發生與發展,還包括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及所遇到的心理挫折
6.2會談方式
首先要有一個比較安靜的治療室,會談的時間一般不超過60分鐘。咨詢頻
率一般每周在3-5次。咨詢時間根據情況需要半年到二年不等。長期的咨詢是需要的,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咨詢師無法得到可靠的心理資料,也是加深來訪者對
咨詢師信任的保證。在這種咨訪關系聯盟里,來訪者逐漸地消除自己的阻抗而認識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性格上的弱點而找到方向。
7 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療法的特征
此療法更注重有限的目標而不是重建患者的人格,咨詢師應該更少用到沙發,所能用療程更短,更多的使用支持性干預,比如安慰、表達同情與支持、暗示及咨詢師的我自我表露,重點在于現實壓力的增加覺察,而不是幻想材料。
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療過程能常分為四個階段
8.1開始階段
首先是要了解求助者需要解決的問題,確認求助者是否適應精神分析治療。確認后,咨詢雙方應就治療規則、治療階段、雙方責任取得共識。接下來,治療者開始由淺入深的了解求職者產生的內心沖突的根源。
8.2移情發展階段
隨著治療的逐步進行,求助者會出現對治方者的移情,移情是求助者將自己對過去生活中的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在治療者身上的投射。治療者依據求助者的投射對其進行體驗、理解并告知求助者。
8.3修通階段
結合求助者提供的各種材料和移情表現,運用解釋為主的技術,獲求助者理解和領語,在修通的過程中會遇到阻抗,這是治療過程中自然和必要的反應,只有將這種過程堅持下去才會逐漸獲得療效
8.4移情解決階段
對求助者的主要無意識沖突已經修通的情況下,治療者對結東治療確定一個大致的日期。在這個階段性中,求助者可能會在移情上出現反復,治療者需要繼續采取解釋技術解決求助者遺留的問題,使之能夠面對現實,當求助者能夠解決移情并做好結束的準備時,治療就可以結束了。
9 展望
綜上所述,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技術,深入探尋人性中的原始成長點和固著點,是探查問題的的根源,但是比較局限,單純依靠精神分析法這一個理論療法不足以解決如今社會上一些復雜的心理問題,人本主義是靈魂,貫穿始終;精神分析是前提,尋源有助;行為主義效果好,療效顯著;認知理論很關鍵,經常使用,有時候心理咨詢需要兼顧各個學派理論和方法體系中的某些部分,整合成一個綜合性的整體,以提高心理咨詢的效果。所以未來心理咨詢之路任重道遠,還需我們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把各個流派的知識貫穿起來應用,以便達到更好的咨詢療效。
參考文獻
[1] 洪慶平, 黃艷.心理咨詢理論與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教研資料:179-180.
[2] 范甜甜.心理流派理論在中職學校咨詢中的應用思考[J].校園心理, 2013, 3(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