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銀站
【摘 要】目的:探討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和具體治療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4月-2019年10月,將所選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個小組,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臨床治療方法。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無效對應人數分別為1例、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78.26%,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在對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臨床治療中,需要對患者的病因進行詳細分析,具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的臨床治療方案,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神經內科;眩暈;治療總有效率;病因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前言:當人體處于眩暈狀態下,常會感到周圍物體不停旋轉,意識模糊。對于此類患者,就診場所一般在醫院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相關科室內。對于老年患者而言,考慮到自年齡較大,與青壯年相比較,老年患者身體抵抗能力下降,極易出現眩暈的癥狀。對于該癥狀的出現,醫生應仔細診斷,找出病癥發生的原因,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幫助患者身體早日恢復健康。如今,我國醫療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各種新型的診斷設備不斷出現,在臨床治療工作中發揮出了較大的作用。為此,醫生應合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根據患者所描述的癥狀,在診療設備的幫助下,對患者的疾病做出正確的判斷,以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4月-2019年10月,其中,共26名男性患者,其余20名患者均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2歲,所選患者均存在眩暈癥狀,通過對患者身體進行檢查,無其他器官性疾病,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組間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1]。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指導患者接受各項常規檢查,包括神經系統、耳科等檢查項目,詢問患者及其家屬發病期間的具體癥狀表現,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的診斷。將所選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在對觀察組患者治療時,若患者處于急性期,需調配適量異丙嗪藥劑,計量控制在25.0-50.0mg范圍內,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其注射至患者體內。對于間歇性患者,給予患者適量西比靈藥物,以口服的方式為主,每天服用1次,以10.0mg為使用標準。此外,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向患者體內輸注20.0mL的絡寧藥劑,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次服用劑量為75.0mg,每日服用1次,按照上述治療方法,連續治療2周后觀察效果。對照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于急性期患者,在注射安定時,將藥物劑量調整為5.0-10.0mg左右,在對間歇性患者治療時,給予患者阿司匹林腸溶片藥物,服用劑量為75.0mg,每日一次,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將20ml的丹參注射液輸注患者體內,連續治療2周后,觀察效果[2]。
1.3療效判斷標準
若患者治療后,眩暈癥狀基本消失,且一個月內沒有出現此類癥狀,則表示為有效;若患者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且眩暈癥狀發生頻率明顯降低,則表示為好轉;若患者治療后,眩暈癥狀仍然存在,且癥狀沒有減輕,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現象,則表示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作為本次實驗數據整理的方式,計數單位用%來表示,在x2檢驗方式下,若組間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則表示為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觀察組患者中共12人治療有效,10人好轉,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與對照組(78.26%)相比較,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2.2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概率分別為4.35%、17.39%,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3 討論
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眩暈癥狀較為常見,主要集中于老年群體。通常情況下,該病癥發生因素較多,涉及到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多個方面,實際治療難度較大。現如今,我國老齡化日益嚴峻,老年,眩暈患者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據統計,在老年患者中,存在眩暈癥狀的患者人數占據50%-60%范圍內,與此同時,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還會存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一些家屬無法在患者身邊陪伴,長期以往,患者還有可能會出現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若無法調整好患者的心態,還有可能會引發多種并發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大的傷害。為此,在對眩暈老年患者臨床治療中,醫務人員除了要找到病因,實施針對性治療措施外,還應多加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3]。
在本次研究當中,將所選46名患者分為兩組,并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見,在對眩暈老年患者臨床治療中,應仔細分析病因,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況的前提下,合理開展各項治療工作。在給予患者藥物時,應把控好藥量和使用方法,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出完善的臨床治療方案,確保其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價值。
參考文獻
[1] 莫修鳳.神經內科560例住院眩暈患者臨床特征分析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 袁慶.周圍性眩暈患者心身狀況分析及偏頭痛性眩暈的預防性治療研究[D].新疆醫科大學,2015.
[3] 汪芳俊.頸性眩暈的臨床相關因素研究及范炳華教授對其診治經驗的總結[D].浙江中醫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