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 要】目的:在分析骨外科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方法:本次將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進入我院骨科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250名患者視為研究主體對象,以是否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為參照劃分為2組,174例未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為對照組,76例已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為觀察組,全方位分析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因素,再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年齡>65歲、合并慢性疾病、術后制動時間≥5d、下肢骨折為骨外科患者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結論:骨外科患者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較多,需采取有效的護理防范措施,比如綜合護理干預方法,使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關鍵詞】骨外科手術;下肢靜脈血栓;因素識別;綜合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2
下肢靜脈血栓作為骨外科手術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原因相對復雜,與術后長時間臥躺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同時,術后患者受肢體疼痛腫脹等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其開展日常活動,造成其血流動力學出現改變,導致患者血液長期處于高凝狀態,最終引發下肢靜脈血栓[1]。如何有效識別骨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因素,得到越來越多醫務人員的關注及重視。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骨外科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因素及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將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進入我院骨科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250名患者視為研究主體對象,以是否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為參照劃分為2組,174例未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為對照組,76例已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7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8:56,年齡分布25歲至78歲,平均年齡為(48.49±2.74)歲;觀察組7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47:29,年齡分布26歲至79歲,平均年齡為(48.50±2.75)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意義。
1.2方法
本次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行骨外科手術治療,成立分析小組,共同分析討論年齡、性別、骨折位置、是否使用止血帶、手術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術后制動時間、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及是否發生肺內感染等因素,分析其引發下肢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并討論綜合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價值。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數據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年齡>65歲、合并慢性疾病、術后制動時間≥5d、下肢骨折為骨外科患者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具體數據結果如下表1:
3 討論
下肢靜脈血栓作為骨外科手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因素相對復雜,與患者骨折后下肢活動嚴重受限及長時間臥床休養促使其靜脈血流速度減緩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有研究資料顯示,年齡增長人體器官功能處于持續退化的狀態,其機體抵抗力持續下降,大大增加其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一旦患者機體免疫力功能削弱時則經骨外科手術治療后極易出現各種應激反應,明顯提升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2]。同時,骨科手術期間使用止血帶或麻醉藥物均可能減緩靜脈回流速度,促使血液長期處于高凝狀態,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由此可見,做好骨外科術后護理干預工作非常關鍵。
除全方位分析骨外科手術后各種風險因素外,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具備多方面的優勢,具體包括:(1)主張明確劃分風險因素等級,強調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強化健康宣教力度,利用發放宣傳手冊或播放宣傳視頻等手段能向患者詳細講解下肢靜脈血栓相關知識,例如:形成原因、具體危害及預防對策等,有助于樹立患者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其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2)綜合護理干預提倡患者盡早開展肢體鍛煉,例如:足踝被動運動及腓腸肌擠壓等,靈活使用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及藥物防治等手段,能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3)綜合護理干預中健康宣教能糾正患者及其家屬對下肢靜脈血栓的錯誤觀念,促使護理模式由被動向主動轉變,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待臨近出院時,醫院交由護士長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共同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向患者提供跟蹤式護理服務,盡可能于出院前指導患者掌握足底被動運動技巧及要點,充分發揮QQ或微信等即時通訊技術的作用,實現實時跟蹤調查康復訓練情況的目標[3]。
綜上所述:骨外科患者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較多,需采取有效的護理防范措施,比如上述重點提到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合理使用,使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參考文獻
[1] 劉芳.骨外科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因素識別及綜合護理干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7):2824-2825.
[2] 鄧麗,張旭.骨外科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因素識別及綜合護理干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04):1774-1779.
[3] 姜凡,李瑞芳,趙紅芳,楊新娟.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