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淑
【摘 要】目的:研究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方法: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急診收治的嚴重創傷患者中選取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53例,其中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方式,而干預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入創傷急救護理,就兩種護理方式對有效搶救時間及搶救成功率的影響。結果:就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發現干預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0.57%,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1.70%(P<0.05),與此同時,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22%,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9.25%(P<0.05),有效搶救時間也較參照組更短(P<0.05)。結論:創傷急救護理應用于嚴重創傷患者中,能夠縮短有效搶救時間,提升搶救成功率,還對護理滿意度有提升作用,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創傷急救護理;嚴重創傷;有效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工業的發展加快了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創傷性事件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的身體與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而且,嚴重創傷還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這就對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創傷一般是突發的,且病情較為復雜,部分患者的傷情還會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在急性護理中護理人員能夠快速的對患者的傷情進行了解,從而與醫務人員一起評估患者的傷情,迅速指定救治方案。本文就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進行探討,以106例臨床患者為例,進行隨機對照研究,已取得較為理想的結果,現將研究結果以論文形式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急診收治的嚴重創傷患者中選取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53例,沒有智力障礙、血液病及精神病類患者。參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齡在2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4±5.73)歲,其中事故傷患者25例,墜跌傷17例,銳器傷11例;干預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齡在23-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57±5.92)歲,其中事故傷患者24例,墜跌傷16例,銳器傷13例。為確保組間對比的可行性,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進行統計學處理,發現P>0.05,組間對比可行性高。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與病情進行觀察評估,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并且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幫助患者相對穩定的狀態。干預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入創傷急救護理,內容包括:①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心率等進行臨床監測,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護理措施,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預見性,對患者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預判,并做好相應的準備。②為患者準備充足的臨床治療所需藥品,盡量排除影響患者救治的因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與對應的科室主治醫生聯系,為創傷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多一層保障。③嚴重創傷患者均需建立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能夠根據患者的情況同時進行補液輸注,同時嚴重創傷患者多數伴有呼吸障礙,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氣道進行清理,必要時可以進行氣管插管。④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并且高度集中注意力,對患者可能存在疑問進行解答,并且幫助患者樹立求生欲望。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與有效搶救時間進行統計對比;②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的調查問卷中得分90分及以上者為滿意,得分在75-89分之間為基本滿意,得分在75分以下的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為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參考性,需以SPSS21.0系統對兩組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檢驗,其中(n,%)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值檢驗,而(x±s)表示計量資料,行t值檢驗,若有檢驗值P<0.05,即統計學差異存在。
2 結果
2.1干預組與參照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對比
就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發現干預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0.57%,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1.70%(P<0.05),與此同時,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22%,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9.25%(P<0.05),詳見表1。
2.2干預組與參照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對比
研究數據顯示,干預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為(46.23±16.23)h,較參照組患者的(62.48±18.77)h,統計學檢驗發現t=4.768,P=0.000<0.05。
3 討論
嚴重創傷患者往往病發突然,病情復雜且在短時間內變化較大,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患者制定救治方案能夠有效提升搶救成功率,并且爭取更多的有效搶救時間。有研究認為,嚴重創傷患者死亡高發的階段主要為事發后的數分鐘內,因失血過多死亡,事發后的4-8h內,因呼吸不暢死亡以及治療后的數天內,因感染或并發癥死亡。最為重要的是,在治療后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影響治療。因此,在急救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十分重要,不但能夠幫助患者治療,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度[2-3]。研究結果顯示,就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發現干預組的搶救成功率為90.57%,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1.70%(P<0.05),與此同時,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22%,遠高于參照組患者的79.25%(P<0.05),有效搶救時間也較參照組更短(P<0.05)。
綜上所述,創傷急救護理應用于嚴重創傷患者中,能夠縮短有效搶救時間,提升搶救成功率,還對護理滿意度有提升作用,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譚麗亞. 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A4):93-94.
[2] 王澤. 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 醫療裝備, 2016, 29(14):191-192.
[3] 王秀芬, 宋愛華. 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2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