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媛
【摘 要】目的:比較氟伐他汀與普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依據治療藥物分為2組,氟伐他汀組與普伐他汀組各100例,兩組均治療3個月,評價臨床療效,在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的血脂水平。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氟伐他汀組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于普伐他汀組,高密度脂質蛋白膽固醇(HDL-C)高于普伐他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冠心病患者時,氟伐他汀與普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氟伐他汀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冠心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9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于老年人,由于脂質代謝異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如果動脈壁上的斑塊形成潰瘍或破裂,就會形成血栓,使整個血管血流完全中斷,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本研究中對比了氟伐他汀與普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旨在為我院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9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齡50~79歲,平均(61.3±3.4)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3.3±0.8)年;合并癥:高血壓78例,糖尿病29例;單支病變83例,多支病變35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并符合診斷標準;(2)30d內未服用對血脂水平產生影響藥物;(3)排除藥物過敏、肝腎功能不全、伴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依據治療藥物分為2組,氟伐他汀組與普伐他汀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近,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住院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治療,給予患者硝酸甘油(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3021574)0.25~0.5g,舌下含服;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300g,每天1次;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44)50~100mg,口服,每天2次。在此基礎上,氟伐他汀組應用氟伐他?。ū本┲Z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79)治療,每次劑量20mg,每天1次,晚間服用;普伐他汀組應用普伐他汀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215)治療,每次劑量20mg,每天1次,晚間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3個月后,依據心絞痛狀況評價治療效果。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測患者的血脂水平,指標包含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1.4療效判定
顯效:消除心絞痛癥狀,分級降低2級以上;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分級降低1~2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和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氟伐他汀組與普伐他汀組總治療有效率相近,氟伐他汀組顯效84例、有效3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5.1%;普伐他汀組顯效80例、有效3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3.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氟伐他汀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普伐他汀組,HDL-C水平高于普伐他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氟伐他汀組治TC、TG、LDL-C、HDL-C(mmol/L)前后數值比較6.03±0.52、4.35±0.46;2.91±0.48、1.54±0.44;3.90±0.51、2.08±0.38;0.93±0.20、1.42±0.16。普伐他汀組治TC、TG、LDL-C、HDL-C(mmol/L)前后數值比較6.01±0.49、5.22±0.50;2.90±0.50、2.12±0.47;3.93±0.50、3.01±0.42;0.95±0.18、1.08±0.15。治療后,與氟伐他汀組相比,P<0.05。
3 討論
冠狀動脈狹窄、心臟供血不足等為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患者發病后,影響血液中的脂質代謝功能,導致其出現異常,大量的脂質沉積在血液中,造成粥樣硬化病變發生在心臟血管中,因此,臨床治療冠心病患者時,還應嚴格的控制器血脂水平,以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1]。他汀類藥物為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調脂藥物,此外,此種藥物還可對血小板聚集、炎癥等發揮抑制、拮抗作用,促進內皮功能的改善[2]。心肌梗死治療指南中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ST段抬高型時,如果禁忌癥不存在,他汀類藥物可及早的使用,而且患者膽固醇水平并不要考慮。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患者時,可對HMG-CoA還原酶有選擇性的、競爭性的抑制,從而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均屬于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氟伐他汀的優點為低親油性、高肝選擇性,而普伐他汀的優點則為可順利穿透細胞膜屏障,于細胞內部中發揮作用[3]。本研究結果中,從療效方面看,這兩種藥物均能夠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預防病情進展;從改善血脂水平方面看,二者均可明顯的降低TC、TG、LDL-C水平,提升HDL-C水平,但氟伐他汀的改善效果更為明顯。
綜上,冠心病治療中,氟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氟伐他汀可更強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本文樣本量較少,還需更為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方玲, 李冠蘭.阿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與氟伐他汀鈉膠囊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24(12):59-61.
[2] 劉海霞, 李全斌.普伐他汀的多效性研究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4,1273-74+76.
[3] 曹健, 蔣躍絨.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 19(08):106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