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梁
【摘 要】目的:探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溶栓方法不同分為A組與B組各56例,A組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B組采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對兩組治療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出血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結果:A組血管再通率為94.64%,明顯較B組64.29%高(P<0.05);A組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5.36%,較B組17.86%的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結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優于尿激酶,也能減少出血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阿替普酶;尿激酶;靜脈溶栓;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以心電圖ST段抬高為主要表現,伴隨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等癥狀,病情危及,致死率高。該病主要由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所致,目前通過溶栓治療能夠使梗阻、閉塞血管再通,快速恢復缺血半暗帶血供,促使梗死面積減少,有效改善預后[1]。溶栓治療中阿替普酶與尿激酶均為常用有效藥物,不過對于兩種藥物療效對照研究報道尚少。本研究比較阿替普酶與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溶栓方法不同分為A組與B組各56例。A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0.53±8.24)歲;心功能分級為I級32例,II級24例。B組: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60.14±7.92)歲;心功能分級為I級30例,II級2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頒布的診斷標準,確診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②發病時間6h以內;③無溶栓禁忌證;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既往腦卒中、活動性出血病史;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⑤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等難以配合者。
1.2方法
溶栓治療前予以氯吡格雷0.3g、阿司匹林0.3g嚼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A組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靜脈推注普通肝素4000U(50~70U/kg)后取阿替普酶(生產廠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準文號:S20110051)15mg快速靜脈推注,之后在30min內將50mg阿替普酶持續靜脈滴注完,最后1h內再靜脈滴注35mg;期間持續靜脈滴入肝素,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在60~80s,48h后改為低分子肝素抗凝3~5d。B組采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取尿激酶(生產廠家: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1023283)150萬U或以2.2萬U/k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稀釋,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30min內滴注完,6h后取低分子肝素5000U隔12h進行1次皮下注射治療,持續治療3~5d。
1.3觀察指標
(1)觀察統計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率。(2)觀察統計兩組患者出血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小出血、大出血。
1.4評價標準
血管再通:①溶栓后2h胸痛等癥狀基本消失;②肌酸激酶高峰時間在16h內,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時間在14h內;③心電圖顯示抬高的ST段在2h內回落50%以上;④冠脈造影顯示再通;⑤溶栓2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符合上述項目2項以上即評價為血管再通。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血管再通率
A組血管再通率為94.64%,明顯較B組64.29%高(P<0.05),見表1。
2.2兩組出血并發癥發生情況
A組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5.36%,較B組17.86%的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治療關鍵在于及時進行再灌注治療,近年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已成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不過由于難以普及,藥物溶栓治療在未具備PCI能力的縣級醫院仍是常用的有效手段[2]。
在藥物溶栓治療中,血管再通率高、并發癥少的藥物是首選藥物,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溶栓藥物包括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尿激酶能夠將無活性的纖溶酶原激活,轉變為纖溶酶,對血栓中纖維蛋白凝塊進行降解,從而發揮溶栓的作用[3]。尿激酶價格低廉,在基層醫院易于推廣,不過近年來研究顯示其血管再通率不高,且出血并發癥較多。阿替普酶是一種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物,能夠將血栓纖溶酶原選擇性激活,并轉化成血纖維蛋白酶,從而促使血栓溶解,不會對全身纖溶系統造成明顯影響,無抗原性[4]。本研究對比尿激酶與阿替普酶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阿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比尿激酶明顯更高,出血并發癥發生比例較B組明顯更低,說明阿替普酶在療效與安全性上均更具優勢。
綜合上述,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優于尿激酶,安全性也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文娟.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7):50-52.
[2] 侯俊會.阿替普酶與尿激酶靜脈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0):3734-3735.
[3] 蒼春陽,姜春玉.阿替普酶治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9,35(16):1727-1730.
[4] 王明飛.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