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森 宋晨莉
摘 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鄉規劃建設的進程,人們開始關注可持續化發展中的人居環境問題,在城鄉規劃中不斷突出節能環保的重要性。此次研究立足于人居環境,分析城市規劃發展現狀,同時討論城鄉規劃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希望可以對相關人員起到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城鄉規劃;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
社會經濟發展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對于城鄉規劃建設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盡管城鎮化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經濟效益,然而必須關注到城市化發展期間產生的用地資源緊張與交通壓力問題,上述問題對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影響比較大。城鄉規劃建設期間,既要提升發展速度,還應當維護人居環境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1、城鄉規劃發展現狀
按照我國城鄉規劃與城鎮化建設要求可知,城鄉規劃屬于城市空間資源利益的協調與平衡,是一種公共政策。新型城鎮化發展期間,必須全面提升城鄉規劃質量,全面滿足城鎮化建設要求,以此促進城市群體化發展。為了實現以上規劃發展要求,必須制定合理的城鎮體系規劃、縣城規劃、集鎮規劃,同時確保空間安排的科學性。
2、基于人居環境促進城鄉規劃轉型
人居環境學科是為了掌握人類聚集的發展規律,建設適宜人類聚集的環境。城鄉規劃轉型發展期間,首先應當豐富內涵,轉變單一的物質空間規劃模式,過多關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公共政策的空間規劃,明確城鄉規劃的社會治理地位與角色。注重完善不同層次城鄉規劃內容,關注公共治理行為的協同效果。其次,注重生產空間的高效化與集約化發展,滿足生態空間發展要求,對城市布局與空間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劃定生態保護線、農田保護線、城市增長邊界線,注重市區鄉村與城郊的統籌規劃。同時注重人本理念,深入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全面確保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在城鄉規劃轉型過程中,應當摒棄擴張性規劃模式,注重向空間結構優化與城市邊界限定等方向發展,明確城市功能定位與形態,注重開發和管理城市空間,確保城市規模、保護性空間、開發強度的合理性。城鄉規劃轉型還應當朝著提質性規劃方向發展,全面體現出公共政策屬性,確保規劃的立體化和社會化,進一步提升公眾參與度,滿足社會成員的訴求與需求。
3、城鄉規劃發展存在的問題
3.1缺乏完善的規劃建設體制
城鄉規劃建設體制會對整體發展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完善規劃建設體制。通過分析我國城鄉規劃體制建設現狀可知,盡管發展時間比較長,然而在實際應用期間還存在較多問題,對城鄉規劃建設發展進程的制約影響比較大。
3.2存在不平衡發展狀態
在規劃城鄉建設時,政府部門過度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不注重城郊與鄉村的同步建設發展,極易導致城鄉在產業結構,經濟水平與規劃建設方面表現出較大差距,整體發展嚴重失衡,且貧富差距不斷加大。
3.3城鄉規劃的合理性不足
我國多數城市為了追求短期效益,沒有做出長遠規劃建設方案,極易導致城鄉空間布局不協調,合理性與科學性不足。此外,交通問題已經成為城市交通規劃的發展難題,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相應加劇了交通壓力。由于城鄉規劃缺乏前瞻性,城市道路建設規模與數量無法滿足私家車的增長需求,相應影響居民的交通出行,無法保障居住質量。
4、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優化設計人居環境
規劃屬于人居環境發展的重要起點,確保規劃與設計的合理性,有助于打造和諧的人居環境。在規劃階段,必須尊重城市職能,全面強化人居環境意識,處理現實問題,實現城市的穩定發展。
4.1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大力建設綠色城市
綠色城市的基本思路在于視覺綠色化與節能化。然而通過分析國際城市化發展經驗可知,綠色節能城市不僅具備可視性,還能夠提升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增加區域人口密度,全面減少資源與能源浪費。體制改革主要集中于轉變城市經濟模式和思想觀念,強化城市服務意識與公共安全意識,建立一套完整的產業結構,以此促進產業發展。在設計人居環境時,還應當確保民生政策的完善性,通過環境計劃,確保生態的長久發展。
4.2大力建設低碳社區,實現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社區主要是采用低碳建設模式,社區成員均采用低碳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全面降低社區活動的碳排放量。對住宅小區進行優化設計,首先應當考慮到日常生活習俗與需求,對空間布局進行優化,注重小區環境的美觀度,建立具備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的生態型小區。
4.3營造小區文化氛圍,加強人居環境品質
建筑設計人員應當聯合小區文化習俗,對總體空間布局進行合理安排,為小區居民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間。在布局安排時,應當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聯合職能因素和地形因素,提升自然環境品質。同時注重建立娛樂休閑空間,創造生動且豐富的活動環境,既可以滿足日常居住需求,還能夠聯合自然環境實現和諧發展。
4.4注重環評制度實踐
制度是確保措施落實的根本,只有確保各項制度的完善性,大力推行和落實制度,才可以保證措施的落地生根。在實行城鄉規劃建設后,必須深入研究和評定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全面做好規劃環評工作。規劃環評工作的根本在于確保整個規劃建設的合理性,避免城市化建設發展加劇環境污染,實現社會環境與經濟的長久穩定發展。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實行環評制度具備顯著作用,可以提升整體規劃建設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在編制城鄉規劃方案時,必須提升合理性和科學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城鄉規劃環評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缺乏多元化的編制主體、過度單一的評價方法、介入時機不合理、工作程序成果應用不理想等。所以在具體規劃建設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優化改進:第一,確保城鄉規劃的一體化,建立環評組織機構。在城鄉規劃建設中,確保規劃組織單位、編制小組、環評小組均能夠積極參與到具體規劃工作中,以此確保編制主體的多元化,全面提升編制結果的準確性。第二,在城鄉規劃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必須大力推行環評工作程序,在編制過程中納入環評機制,全面維護環評制度的完善性和可行性,確保制度機制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第三,在城鄉規劃的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注重完善審批管理制度,在規劃審批中滲透重新規劃內容和環評內容,以此提升規劃方式的有效性,加強規劃效果。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我國城鄉規劃建設可知,整體規劃工作處于關鍵發展階段。由于城鄉規劃建設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并且編制過程、審批過程、實施過程都比較龐大,所以必須規避風險問題與危險因素。為了實現城鄉規劃的人居環境設計目標,必須通過有效措施維護城鄉規劃的協調發展,以此滿足時代要求,促進社會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師滿江,曹琦.城鄉規劃視角下韌性理論研究進展及提升措施[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9,34(06):32-41.
[2]朱奕婕.基于人居環境科學視角的新城中心建設研究——以昆明南站片區為例[J].北京園林,2019,35(04):9-13.
[3]武聯,余侃華,魚曉惠,景文麗.秦巴山區典型鄉村“三生空間”振興路徑探究——以商洛市花園村鄉村振興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9,35(21):45-51.
[4]郭艷榮,汪晶晶.以實用性為導向的特色鄉村人居環境規劃探索——以樂山市燈塔村牟羅寨特色村落建設規劃為例[J].科技與創新,2019(21):104-105+107.
[5]楊延濤. “美好人居共同締造”導向下鄉村規劃新模式探索——以青海省土關村為例[C].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活力城鄉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9:47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