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云
摘 要:改革開放后,商業銀行的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中國金融走上迅速發展的快車道。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四大趨勢與兩大脫媒。本文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和數據,從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出發,結合社會實踐,運用波特的五力模型研究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并提出對策與建議。今后,商業銀行應抓住機遇,不斷對其經營模式和經營機制進行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充分發揮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商業銀行;發展趨勢
一、商業銀行的相關概念界定
薩繆爾森在《經濟學》中將商業銀行定義:“商業銀行是企業的銀行,是銀行貨幣的主要提供者。”貨幣金融學中,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s)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貨幣經營企業。商業銀行的性質:經營對象是特殊商品——貨幣資金;活動范圍是信用領域,而非生產、流通領域;具有創造存款貨幣功能。
李克強總理指出:“金融和實體經濟應該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商業銀行是特殊的金融企業,可作為推動金融行業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商業銀行既可通過信貸關系利用貨幣創造乘數創造大量的貨幣,又能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中國金融的發展有歷史性的意義。
二 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新時期,研究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立足于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通過聯系實際,結合社會實踐,并且查閱相關的資料,從微觀層面運用波特的五力模型研究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一)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兩化”。一是基層化,為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金融監管機構會對相應地區金融企業的設立與業務辦理給予優惠政策,推動其向基層化發展。二是國際化,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流日益密切,商業銀行要同時應對國際與國內市場的雙重競爭,因而出現了跨國經營的趨勢。
實踐出真知,通過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兩次實習經歷,進一步證明:商業銀行的發展傾向智能化和趨同化。一方面,商業銀行的業務辦理越來越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而未來對于高科技的依賴度會不斷增加。銀行職員提到:“商業銀行95%的服務都能通過智能柜員機、手機銀行或該行的微信公眾號在線上進行,只有百分之幾的業務需要在線下進行。”比如辦卡并激活、人民幣匯款、修改信息、更換E-token和開通手機銀行等業務都可在線上完成。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會模仿其他銀行的業務,使其在戰略、產品、服務以及機構等方面出現趨同化的態勢。結合實際情況,去年國家大力推動實現ETC的使用率達到90%,交通局把ETC的安裝任務交給商業銀行。2019年在中國銀行實習期間,參與了駐點和非駐點宣傳ETC活動,發現當時很多銀行都想方設法地宣傳本行的ETC業務,分配給銀行員工相應的任務量,給予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客戶。其中,大多數銀行職員以犧牲休息時間為機會成本,竭盡全力完成任務。
(二)波特的五力模型
產業經濟學中,波特的五力模型用于微觀環境評估,五種競爭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是:買方討價還價能力、賣方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威脅、替代威脅與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
第一、根據金融學,商業銀行的購買者可視為貨幣需求者即貸款人。從長期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對貸款人壟斷性很強。商業銀行必須按照《商業銀行法》和央行的相關規定確定存款利率和發放貸款,故商業銀行屬于標準化產業,買方的討價還價能力幾乎為零。
第二、同樣地,商業銀行的供應商可視為貨幣供給者即存款人。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商業銀行對存款人壟斷性也很強,但是隨著我國GDP的增加,存款人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多樣化,且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寬,賣方有一定的討價還價能力。
第三、法律規定,商業銀行的設立、分立與合并,都必須經過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準,且創立商業銀行需大量的資本。商業銀行的進入壁壘主要是結構性進入壁壘,包括法規政策壁壘和必要資本量壁壘,商業銀行潛在進入者的競爭力較小。
第四、商業銀行的替代威脅為著名的“兩大脫媒”。“資本性脫媒”指銀行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的現象正在改變,依靠傳統的存貸業務難以促進其發展。“技術性脫媒”是IT業會占領商業銀行支付的領域,我國的典型實例即為馬云旗下的“支付寶”,商業銀行替代品的威脅不斷增大。
第五、行業內的競爭力一般通過行業集中度和產品差異化來衡量。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網站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六大國有商業銀行的CR均超過50%,屬于典型的寡頭壟斷。然而,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其他銀行有一定的競爭力。當前,商業銀行同質化現象嚴重,傳統產品及相關業務在總收入的占比大于80%,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愈加明顯,凈利潤下降,金融風險增加。
三、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受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體現在四方面。一是信息化生存的趨勢。隨著貨幣的不斷數字化,商業銀行在有一定經營實體和支付終端的基礎上,以后更多的業務都會轉向虛擬經營。二是綜合化經營的趨勢。混業經營與集團經營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大勢所趨,利于精簡機構,有效縮減開支,形成規模效應。三是資本市場化的趨勢。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助于拓寬業務范圍和增加資金來源,以優化商業銀行的結構。四是發展國際化的趨勢。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在跨國經營中,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不論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都要順應時代前進的步伐,緊跟國民經濟發展的節奏,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明:“商業銀行轉型的唯一途徑是金融創新。”所以,商業銀行要不斷對其經營模式和經營機制進行創新,改善商業銀行治理結構,促進金融產業改革發展,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鄭艷文,荊國勇 譯.貨幣金融學(第九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42-45.
[2] 莊毓敏.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3-7.
[3] 邁克爾·波特,陳小悅 譯.競爭戰略 [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6(12):5-15.
[4] 臧旭恒,徐向藝,楊蕙馨.產業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6):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