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大力度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只是我國抓住戰略機遇的根本需要,還是在強烈的國際競爭背景下謀求良性發展地位的實際需要。基于此,為了進一步促使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積極培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便顯得極為重要。本文深度分析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正確對策,助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44??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1-0125-02
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上就是一種具備全局特性、長遠特性、動態特性和導向特性的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直接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般來講,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極具爆發力,附加值較高,資源消耗較低,并且就業機會也多,這些基本特點加大力度調節產業結構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需要。因此,可以說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產業結構,促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對于產業升級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其最高級的一種形式,可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產業升級的速度和質量,進而有效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備受國際競爭和社會發展的制約,很多產業都在面臨升級的困境,因此必須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樣才可以促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戰略性經濟,對提升我國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十分有意義。
2?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增加就業率
在“十二五”時期,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極為迅速,并且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效果,逐漸代替了我國傳統產業,進而成為了主導產業。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急需就業者的工作得到了落實,進一步為社會減輕了就業壓力。
3?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爭占科技制高點
不可否認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僅代表著科技進步,也展現了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先發戰略”為其帶來了發展動力。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側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到新材料領域、信息領域、環保領域和新科學領域。然而,我國還是發展中的國家,若要成為一個愈加強大的國家,就需要緊緊抓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以便于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搶占科技制高點。
4?增強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后,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也逐漸增加起來,當前,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況,對生活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方向是市場需求,這一點毋庸置疑。努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只是符合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生產力。
5?提高區域競爭加速崛起的需求
現如今全球產業結構正在面臨著重大調整,傳統的產業空間正在日漸縮小,新興產業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突破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世界新一輪產業的良性競爭。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搶占發展先機,全力打造我國未來經濟的主導產業,勢必就要增強區域競爭能力,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恰恰可以為其帶來諸多便利。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欠缺高素養人才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身就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不僅需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還需要有自主創新能力。然而我國現如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面臨著兩種問題,自主研發能力甚是不達標,眾多核心技術都源于國外,關于自主知識產權方面的創新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自主研發具備不可預測的風險,我國現有的風險控制機制也并不完善,所以有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與規避風險,并不愿意從根本上突破企業現有的發展狀況,也不想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自主創新。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脫離不了高精尖人才的付出,但是我國諸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發展中并沒有建立起專業的人才隊伍,嚴重缺少頂尖的技術性人才。
2?產業結構比例不平衡,產業基礎有待提升
我國大多企業結構的分布不科學,甚至可以說是正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已是普遍現象,第三產業雖然得到了良性發展,但是在社會經濟總量中卻未能占據到預期的理想份額,尤其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數量少之又少,所以其所收獲的投資也不堪想象,根本就無法促進新興產業的穩定發展。
3?缺少完善的法規制度和激勵機制
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我國雖然已經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但是在法規制度方面并不夠完善,同時也缺少激勵機制。與此同時,我國整個經濟社會一直都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機制依然處于最初發育的水平,與之相對應的是政治體系、科技體系和經濟體系也不完善。另外,國家的扶持政策也沒有落實到位,政策宣傳更是差強人意,這些問題都不利于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三、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對策
1?提高新興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在致力于提升新興產業的自主研發水平之際,首先,要將核心產業與非核心產業進行合理的劃分,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核心產業的科技能力上,然后再依托核心產業的發展來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最終形成創新型科技的迅猛發展,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創建起更為完善的產業自主研發體系。其次,還需要加大力度提高企業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水平,以便于可以促使傳統企業可以靈活的發展,企業的規模也會隨之擴大起來。另外,還需要促進產業、學業和科研的聯合發展,從而提高新興產業的科技人才水平。積極與高等院校達成合作,高效利用專業院校的科研資源,引導企業與相關院校聯合推進科研任務的進行,令企業可以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成果。同時,也要積極完善我國科技中介的服務水平,借助各項制度的督促影響和激勵機制的督促意義,提高科技中介的服務能力,進而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種產業中的推廣,以及相關應用問題,促使新興產業的科研創新成果可以在充足的時間內轉化為一種實際性的生產力,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與升級
為了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構調整到最合理的狀態,首先要優化產業布局,平衡各個生產基地間的發展狀況,意在于可以促進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優勢形成互補。善于發掘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特征,借助這些優勢特征來更好地輻射其他地區的經濟,進而帶動一些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進行改革,最終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明確且合理的區域分工布局。對一些產能過剩的部門來說,應該加快速度促使其生產方向的改變,以便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的完美統一。與此同時,當然也需要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一些弱勢產業進行技術研究的水平,促使各個子行業都可以實現可觀的發展目標,避免行業瓶頸的頻繁出現。其次還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進行整合,打造出一條頗為完整的產業鏈條不是根本目的,關鍵的是這個鏈條要能夠在眾多產業鏈條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在對新興產業鏈整合之際,將發展重點放置在較為薄弱的環節,是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平衡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整個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還要積極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水平,充分整合眾多產業的市場資源和技術人力資源,從根源上促進新興產業結構的更新與換代。企業資源的合理兼并與整合,實際上就是企業擴大規模的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推動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完善法規機制與激勵機制,提升新興產業持續發力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既要有政府部門的支持、科學合理的產業規劃,還需要有良性的市場環境進行積極配合。同時,產業發展還要配備相應的政策、法規制度和激勵機制,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都可以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做好新興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把新興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和相關核心產業的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國家也需要制定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政策對其進行扶持。充分落實我國現有的各項幫扶政策,及時發揮出政策的應用價值,可以進一步幫助企業早日走出眼前的發展困境。當然這需要找準合適的契機,并且制定與出臺更為完善的扶持政策。關于扶持政策的內容,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就是要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關鍵產業的扶持,為其申請充足的資金。第二,要對一些重點項目設置固定資金,可以融入貸款貼息規則,充足的資金可以增進企業的自主創新投入。第三,需要做好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引進工作,在企業內部分紅激勵政策順利推進的過程中,還應該相應地提高企業人才的福利待遇,令這些高級科技人才找到歸屬感,進而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新興產業的工作中,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當然還要增強對國家政策資金的應用效率,促使眾多戰略性新興企業可以愈加合理地應用國家所設置的扶持政策,在明確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后,對戰略性產業進行充分的長遠規劃也是極有必要的一項工作,這樣可以逐漸讓科技創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創造出更多實用性超強的科技產品服務于新興產業。
四、結語
在全球化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格外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支柱影響作用,理所應當備受國家與社會的高度重視,所以對其進行全面優化升級很有必要。積極提高新興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與科技創新勢力,拉近產業與高校科研之間的合作距離,促使新興產業可以取得更多更優質的科研創新成果,從而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偉慶?基于協同創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演化機制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1):188~188
[2]馬靜洲,伍新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國際對比研究——基于中、美、德、日四國的對比[J].河南社會科學,2018,26(04):22~28
作者簡介:
王利英,供職于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