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原滿族自治縣大蘇河鄉南天門村駐村工作隊宿舍門上貼著一副對聯:“脫貧需要大家幫,致富不忘共產黨。”橫批:“決勝二〇二〇。”這支備受群眾認可、喜愛的駐村工作隊就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真抓實干、幫扶到位,抓黨建、聚民心,建產業、謀發展,與全村人一道拼搏奮進,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山路水路”變成“致富之路”,描繪出一道脫貧攻堅的美麗風景線。
2014年入駐伊始,駐村工作隊便確定了以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工作思路。“黨建引領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手抓支部建設,一手抓產業發展,二者同步推進,才能在黨組織引領下,迅速把產業發展起來,實現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南天門村第一書記吳承猛的話語擲地有聲。
抓發展就要抓項目。南天門村位于渾河上游河谷中,毗鄰紅河峽谷風景區,周邊山清水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駐村工作隊經過深入調研,發現南天門村是“捧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馬上邀請專家對旅游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并于同年幫助村集體成立了“清原渾河谷農業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積極招商引資,開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駐村工作隊隊長吳承猛(右二)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
在駐村工作隊的引領下,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景區建設緊鑼密鼓,一天一個新變化。2015年12月,首個旅游項目——“關東大院”正式啟動。2018年,村集體進行股份重組,實施“村集體+合作社+公司”的經營模式。目前,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00余萬元。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又新開發兩個項目:“玻璃懸索橋”系列項目總投資9645萬元,“馬池溝生態旅游度假村”一期項目建設總投資180萬元。
“駐村工作隊幫扶真給力,讓村里人都吃上了‘旅游飯’。我在合作社上班,媳婦在景區當售貨員,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貧困戶姚長學高興地說。村委會主任朱永順同樣感觸頗深:“駐村工作隊對我們村的幫助太大了,經濟發展方向選得準,工作落得實,真正讓老百姓告別了有糧吃卻沒錢花的窮日子……”大家的話都不虛,一組數據足以證明:駐村工作隊通過引導南天門村發展旅游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了周邊村屯18戶41人成功脫貧,2019年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村民分紅12萬元,安置周邊村民就業100余人,人均增收6000余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經過駐村工作隊的密切聯系,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發揮教育資源優勢,與對口幫扶貧困家庭實際需求精準對接,組織學生黨員與貧困家庭學生結對子,在有效幫扶的同時實現了“雙向成長”。得到幫扶的貧困家庭學生林晶滿含深情地說:“我一定不辜負學長們的厚望,刻苦學習、學好本領,畢業后努力工作、不斷拼搏,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回報社會、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