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巖 圖/宿東
9月18日~21日,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
中國航天大會是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航天領域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行業盛會,已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科協重要學術會議指南。大會指導思想為“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繁榮學術,培養航天下一代”,致力于構建成為“航天領域面向國際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促進航天產學研協同的合作平臺、傳承航天精神和文化的科普宣傳平臺”。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是繼2018年和2019年之后召開的第三次大會。大會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空間法學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支持,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福建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承辦。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
本次大會依托學術、產業、科普、文創四大活動體系,共設計16場活動,包括1場主論壇、1場院士專家座談會、2場國際論壇、7場學術(技術)論壇、1場文化論壇、1場教育論壇、2場科普活動和1場展覽展示,傾力打造集學術論壇、產業盛會、前沿展示、賽事路演、文創體驗于一體的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術,深入探討航天未來愿景,廣泛推動世界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

▲ “航天重大項目獎”頒獎現場
據主辦方負責人介紹,2020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獨樹一幟的航天文化為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作出了積極貢獻。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就是希望傳承精神,讓更多公眾了解航天,激發公眾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熱情,勉勵航天人在接續奮斗中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同時,也意指以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著力推進衛星應用創新示范工程建設,加快培育發展“航天+”產業,打造新時代的海天絲路,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福建+航天”正能量。

▲ “錢學森杰出貢獻獎”頒獎現場
為獎勵在航天戰線上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航天基金會組織航天系統權威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了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評審工作。
開幕式上,大會宣布了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最終評選結果。其中“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陸基機動固體運載火箭研制2個項目獲得;“錢學森杰出貢獻獎”10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型號總設計師范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云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航天貢獻獎”267名。
大會現場頒發了“航天重大項目獎”和“錢學森杰出貢獻獎”兩個獎項。戚發軔院士、姜杰院士、侯曉院士、吳岳良院士作為頒獎嘉賓為獲獎者頒發獎杯、證書并進行合影留念。據了解,每一位“錢學森杰出貢獻獎”獲獎者將獲得20萬元人民幣獎金,每一個“航天重大項目獎”獲獎項目將獲得50萬元人民幣獎金。
航天兩大集團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上分別與福建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福建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福建省支持航天科技集團及所屬單位在福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雙方開展全面深入合作;航天科技集團充分發揮高科技優勢,在前期合作基礎上,為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撐。雙方將在衛星應用、智慧城市、文化創意、技術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與福建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充分發揮航天科工在戰略性高科技產業的雄厚實力和引領作用,以及福建省在區位、產業基礎、營商環境等領域綜合優勢,在2012年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圍繞后勤、產業布局與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本次大會分為開幕式暨主論壇(以下簡稱主論壇)和分論壇。作為中國航天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深的核心活動,主論壇匯集中外航天界的領軍人士,共同研討我國航天發展戰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海上絲綢之路”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全球航天與開放合作等熱點焦點問題。

▲ 簽約現場

▲ “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
在主論壇上,首發了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同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融合應用》《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概述》《載人月球探測方案及發展分析》3場特邀報告聚焦北斗導航、火星探測、載人登月等熱點話題,引起業內人士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
9月16日,作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的系列科普活動之一,院士、專家進校園航天科普大講堂在福州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申行運,全國航天科學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田如森,國杰研究院航空航天部主任、航天科普專家劉朝新等知名院士、專家走進當地多所中小學校園,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
院士、專家們通過宣講中國航天發展歷史、展示我國航天科技成就、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福建航天產業和數字福建發展儲備更多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9月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辦。
本屆展覽展廳面積約5000平方米,涵蓋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及商業航天展區。科普區展品涉及系列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斗導航、高分工程等任務主題,包括航天珍貴圖片、實物和仿真模型以及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等,采用VR、AR、3D等先進的互動展示手段。航天成就展區及商業航天展區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及相關航天主要研制單位的科研成果為核心,同時囊括航天產業鏈上下游的商業航天企業展示和航天產業融合成果。
9月19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精神高端論壇上,第二屆中國航天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正式啟動。啟動儀式回顧了首屆大賽的精彩瞬間,展示了參賽作品。
中國航天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承辦,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支持,并得到了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科協、中國僑聯等單位以及專業部門的大力支持。

▲ 航天愛好者在觀看模擬火箭發射

▲ 第二屆中國航天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此前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工程任務期間組織的“登陸火星、文昌始發”系列活動中,大賽組委會在海南文昌向全國發出了參加第二屆中國航天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的邀請。
大賽負責人介紹,該大賽的啟動,進一步為航天文創產業聯盟的組建夯實了基礎,也預示著航天文化創意逐漸成為航天領域的重要分支,呈現出越來越旺盛的發展態勢。
作為航天文化與航天精神的重要表達手段,首屆大賽于2019年9月啟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首屆大賽經過為期半年的作品征集,共有3000余件作品參加了評選,涵蓋工業設計、視覺和空間創作、科普互動等多個類別,最終有91件作品入圍決賽,并被存儲進“航天主題藝術芯片”,于今年4月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進入太空。
9月19至9月20日,中國航天大會“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在福州海峽會展中心成功舉辦,航天青年及福州大學師生近300人參與了論壇。
“成為——杰出航天青年說”論壇是“青聚閩江”青年科學家論壇的兩場主題活動之一,論壇上宣布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正式成立,并發布了俱樂部組織機構、章程、活動內容,隨后舉行了俱樂部主席團聘書頒發儀式。目前,該俱樂部首批顧問團由9位院士作為高級顧問。
論壇另一場活動——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首期沙龍暨航天運載器機構技術助力產業發展全國青年研討沙龍也在論壇期間舉辦。
沙龍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宋征宇作了題為《航天運載器及機構技術研究展望》報告。5位優秀青年科學家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也分別作了報告。
最后,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領銜,各位院士專家及青年科學家就航天運載器機構技術助力產業發展主題做了交流研討,為沙龍主題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