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尼莫

▲ 攜帶Kh-22反艦導彈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曾被美國航母視為最大的威脅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航母戰斗群縱橫四海,而蘇聯為了對抗航母編隊的壓力,發展了一系列大型遠程反艦導彈。蘇聯的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一向令軍事迷們津津樂道,艦載和潛射有SS-N-19這樣的航母殺手,空射也有Kh-22和KSR-5等超聲速反艦導彈,其中Kh-22導彈現在還在俄羅斯軍隊服役,是圖-22M3“逆火”轟炸機的主力裝備之一。Kh-22導彈體積龐大、射程遠,而在它服役之前,蘇聯還曾研制和裝備了更大的超聲速反艦導彈,這就是Kh-20導彈!Kh-20導彈外形酷似戰斗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空射反艦導彈。
Kh-20導彈雖然一直戴著世界最大空射反艦導彈的桂冠,但它其實并非專門研制的反艦導彈,而是半路改行的產物。冷戰初期,蘇聯雖然成功研制出圖-95“熊”式遠程戰略轟炸機并大批裝備部隊,解了蘇聯缺乏戰略轟炸能力的燃眉之急,但它要突破美國的防空網實在不易,蘇聯戰略轟炸機部隊迫切需要一種遠程超音速空地導彈,這樣的需求推動了Kh-20導彈的出現。
1954年3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決定為圖-95戰略轟炸機研制Kh-20導彈。當時巡航導彈是個新事物,美蘇對巡航導彈如何設計都缺乏經驗,蘇聯設計師米哈伊爾·古列維奇決定以米格-17和米格-19戰斗機的研制為基礎,研制Kh-20超聲速遠程空對地導彈。Kh-20導彈的研制由OKB-155-1設計局負責,米格設計局的編號是OKB-155,從編號上就能看出兩個設計局的淵源,OKB-155-1實際上就是米格設計局的導彈設計分部,米哈伊爾·古列維奇在米格戰斗機的基礎上研制Kh-20導彈也就順理成章了。OKB-155-1設計局還研制了著名的SS-N-2冥河反艦導彈,1965年,OKB-155-1正式獨立出來成為彩虹設計局,并包攬了蘇聯空射重型反艦導彈的業務,這和它最初負責研制Kh-20導彈有很大的關系。

▲ 圖-22M3轟炸機發射Kh-22導彈

▲ KSR-5超聲速反艦導彈

▲ 掛載KSR-5超聲速反艦導彈的圖-22M3轟炸機

▲ OKB-155-1設計局研制的SS-N-2冥河反艦導彈
Kh-20導彈最初的試驗型導彈被稱為SM-20,是在蘇聯米格-19戰斗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由于米格-19戰斗機是相當成熟的機型,因此試驗型反艦導彈的發展比較順利。Kh-20導彈最大的改變之一是換裝了留里卡設計局的AL-7FK渦噴發動機。AL-7發動機是蘇-7和圖-128截擊機的主發動機,高空高速性能比米格-19的RD-9渦噴發動機更強,Kh-20導彈研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解決AL-7發動機在高空冷空氣中的點火問題。1955年兩架圖-95改裝為圖-95K,專門用于試驗Kh-20這種導彈。1956年秋,圖-95K轟炸機開始導彈的發射試驗。1958年3月17日,Kh-20導彈進行了首次空射試驗,不過首次試驗并不成功,導彈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都無法滿足需求。
蘇聯工程師分析認為,彈頭和制導系統超重是性能不達標的重要原因。改進后的導彈于當年10月又進行了打靶試驗,獲得了16次發射11次成功的成績,然而導彈的制導精度還是無法滿足需求。早期的無線電指令加慣導性能差,而Kh-20導彈的射程又達數百公里,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制導精度很難達標,即使使用的是核彈頭都很難有效打擊目標。即便如此,這種核導彈有助于提高圖-95轟炸機的生存概率,仍然投入生產并服役。1960年,Kh-20導彈加入蘇軍服役,改裝后的圖-95K轟炸機最多能攜帶2枚Kh-20導彈,不過隨后還是改為一機一彈,畢竟Kh-20導彈實在太大了。
Kh-20導彈由米格-19戰斗機發展而來,單看外形完全就是一架由圖-95轟炸機掛載的米格-19戰斗機。它的長度約15米,翼展9米多,直徑約1.8米,高度也有約3米,發射質量竟有12噸,相當于一架半米格-19戰斗機的重量,是有史以來世界上體積和重量最大的空對地導彈!當然,Kh-20導彈和米格-19戰斗機也有不小的區別:它頭部裝有整流罩,用于保護導彈的進氣道和發動機,整流罩在導彈發射前會拋棄;導彈采用單發AL-7發動機而不是雙發RD-9發動機;這種導彈沒有戰斗機的駕駛艙等分系統;彈體更流線化,阻力更小;加上發動機總推力更大,最大飛行速度也更高。
Kh-20導彈的AL-7FK渦噴發動機雖然高空性能好,但渦噴發動機本來耗油率就高,啟動加力燃燒室后耗油率更是倍增。Kh-20導彈為了實現超音速飛行必須開啟加力,飛行耗油十分厲害。Kh-20導彈沒有駕駛艙等分系統占用的空間,導彈帶油比米格-19戰斗機還多得多,但導彈射程卻比米格-19戰斗機的航程短多了,一般認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350~600公里,也有說法認為最大射程高達800公里。然而,射程并不是Kh-20導彈最大的短板,導彈本來制導精度就不高,分析認為它的圓概率誤差高達500~1500米,如果射程再遠一些,就更打不到目標了。相反,導彈實現高達2馬赫的高空飛行速度,增強突防能力明顯比無頭蒼蠅一般飛遠一些更劃算。

▲ 作為Kh-20導彈研制基礎的米格-19戰斗機
Kh-20導彈的射程雖然有數百公里,但美國北面是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圖-95轟炸機要飛過阿拉斯加、格陵蘭之后再穿越加拿大才能攻擊到美國腹地,Kh-20導彈的射程仍顯不足,它固然突破了空射遠程對地導彈的有無問題,卻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蘇聯軍方后來干脆將其轉行做為反艦導彈,尤其是用于攻擊航母戰斗群,這時候Kh-20導彈高達數百公里的射程,外加最高可達2馬赫的速度,更別說還使用了核彈頭,對美國航母戰斗群的威脅相當大。Kh-20導彈的制導精度差,可靠性也不好,無線電指令制導方式容易受到干擾,但對于美國人來說,這種最大射程800公里、最高速度2馬赫的超聲速反艦導彈還是挺恐怖的。美軍航母戰斗群當年搭載的預警機和截擊機,想要及時發現和攔截準備發射Kh-20導彈的圖-95轟炸機實在不太現實,多半要靠電子干擾等軟對抗手段應付。導彈攔截軟硬對抗,只剩軟對抗一個辦法完全是權宜之計,遠沒有擊落圖-95或是Kh-20導彈那么令人安心,一旦美軍艦隊電子軟對抗手段無效,航母戰斗群真要面臨滅頂之災,說Kh-20導彈是美國航母的克星,在當時是毫不夸張的說法。

▲ 戰斗機大小的Kh-20空地導彈

▲ 改裝升級后的圖-95MS轟炸機可掛載8枚X-101、102巡航導彈,大幅提升了作戰能力

▲ 美國的航母戰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