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816)
中國是全球工業硅產量排名第一的國家,2019年中國工業硅產量為220萬噸,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占比為68.3%。國內產量中,新疆產量達到97萬噸,國內占比為44.1%,全球占比30.1%。由此可見,新疆工業硅生產在中國乃至全球硅市場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工業硅生產始于1957年,在前蘇聯幫助下遼寧撫順鋁廠建成投產了我國第一臺工業硅冶煉爐。1960年以后,我國開始自行設計建設單相和三相電極工業硅爐。從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先后在遼寧、河北、江蘇、上海、天津、河南、青海、貴州等省區建成投產了十幾個生產單位,形成了5萬噸/年的生產能力。這一階段,我國的工業硅生產是國內自產自用,達到了自給自足。從1980年以后,我國的工業硅開始出口,之后隨著出口量的不斷提升,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迅速增加。90年代后期,受國際工業硅價格下滑和亞洲金屬危機等因素影響,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區的一些工業硅企業被迫停產或轉產,同時在電力供應充足的貴州、云南、四川等省區又新建了一批工業硅企業。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各地區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狀況和價格的不斷變化,高成本企業被迫關停,工業硅企業逐漸集中在西南、西北等地。
近年來,隨著多晶硅、光伏和有機硅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工業硅產能、產量出現大幅增加。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隨著大量有機硅和多晶硅項目的投產以及汽車產量的劇增,國內工業硅市場需求大幅增長,進一步激發了民間投資工業硅產業的熱情。新疆地區由于擁有較強的能源、資源優勢,工業硅投資項目層出不窮。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我國工業硅產能從2009年的240萬噸增加至2019年的482萬噸,新增產能總計242萬噸,其中新疆新增產能155萬噸,占比達到64.0%;同期我國產量從80萬噸增加至220萬噸,產量增長140萬噸,其中新疆產量增長91萬噸,占比達到65.0%,年均增長率達到32.1%。新疆自2015年超越云南,成為我國工業硅產量第一的省份。截至2019年,新疆工業硅產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35.2%和44.1%,較2009年分別提高了29個百分點和36.6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表明,新疆工業硅產業產能產量的快速增加是帶動我國工業硅產業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2019年我國產量位居前10的企業中,新疆企業共計4家,分別為合盛硅業、東方希望、新疆晶鑫、新疆晶維克,4家企業產量共計76.8萬噸,占新疆地區產量的79.2%,占全國產量的34.9%。

圖1 2009-2019年我國工業硅分地區產量分布圖 單位:萬噸
合盛硅業為我國最大的工業硅生產企業,公司在新疆石河子擁有12500KVA冶煉爐32臺,25000 KVA冶煉爐20臺;鄯善工廠一期、二期項目共計32臺33000KVA冶煉爐分別于2017年底、2018上半年建成,并陸續投入運行;同時公司于2018年收購金松硅業4臺12500 KVA冶煉爐,三廠累計產能共計80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16.5%。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30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鄯善工廠二期項目建成后,合盛硅業已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工業硅生產商。

表1 2009-2019年我國工業硅分地區產量情況表(單位:萬噸)

表2 2019年我國前10大工業硅廠產量表 (單位:萬噸)

表3 新疆地區擬建及在建的工業硅項目統計表
東方希望為我國第二大工業硅生產企業,公司于2015年進入工業硅行業。工廠采用孤網運行模式,電價優勢明顯,項目在建設初期就備受行業關注,一期8臺33000 KVA礦熱爐項目在2015年底前建設完成,同年8月份陸續投產運行;二期項目9臺33000 KVA礦熱爐2016年10月竣工進入設備調試階段,于2017年3月份陸續投入生產。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新疆地區工業硅產能達到170萬噸/年,較2014年底增加105萬噸。值得關注的是東方希望孤網運行的煤電硅一體化項目給業內帶來巨大的沖擊。據硅業分會統計,近些年在新疆已建或計劃在新疆擬建的項目多以孤立電網的煤電硅一體化項目為主。其中已建項目包括合盛、東方希望、新疆中硅、鑫濤硅業,產能共計70萬噸;在建、擬建項目產能仍超過50萬噸/年,盡管在建項目全部投產運營還需時日,但我國工業硅產業向新疆地區轉移的趨勢已十分明顯。
新疆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講依然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新疆長期以來都是商品流通的末端,可以說是貨到地頭;新疆地區具有明顯的本地化特征,參與國內產業分工依然是初步的,“原字號”工業品居多,是典型的原材料基地;21世紀以來,原字號產品發展較快,能源優勢逐漸被發掘,高載能產業開始受到關注,硅產業在其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新疆硅產業歷史不長,2008年前后,一批內地企業瞄準伊犁河谷的水電優勢拉開了硅產業發展的序幕,工業硅、多晶硅、碳化硅等項目紛紛落地,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特點鮮明的路子,形成了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硅產業集群。
圖4是2019年我國各地區生產成本細分表,如圖所示,電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工業硅生產成本的多少。工業硅屬于資源性、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0%以上。傳統工業硅大省湖南、貴州地區受到淘汰落后產能政策以及電價的不斷上調的影響,企業競爭力大大降低,不少企業退出市場,而擁有電力資源優勢的新疆企業以及水電豐富的西南地區企業得到快速增長。目前工業硅產業布局逐步向西部發展,特別是新疆地區,依托于廉價的自然資源優勢及特有的政策優勢成為近年來工業硅產能擴張最快的省份。
從內部環境來看,新疆工業硅生產企業的優勢在于相對廉價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電力資源和工業硅生產過程中作為還原劑的煤炭資源,以上兩項成本占到工業硅生產總成本的60%-70%;另一方面,新疆全年電價平穩,生產穩定,不存在豐枯水期,這對下游客戶的采購來說也是一利好因素。
然而凡事都具有雙面性,有優勢就有劣勢,新疆地區能源優勢雖明顯,但原料及產品銷售在外,物流成本高。特別是每年夏季瓜果成熟、冬季雨雪天氣影響、煤炭資源的運出都會導致新疆工業硅產品的運力下降,運費會有所上調。原材料不能夠及時運進或者是產品不能夠及時運出都將一定程度影響新疆工業硅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進度。

表4 2019年我國各地區工業硅生產成本細分表 (單位:元/噸)
從外部環境來看,隨著我國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的提出,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可以作為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等國家交流合作,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外部環境存在機會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威脅。2015年東方希望的煤電硅一體化項目順利投產,新疆工業硅投資熱度高漲,2016-2019年間,新疆地區新增產能已突破50萬噸。產能的過剩、區域性的原材料競爭以及下游市場容量有限等問題都給新疆工業硅產業帶來不小挑戰。另外,國家電改政策的不確定性也給新投資項目帶來風險。
隨著新疆工業硅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工業硅產業集中度逐年提高,根據硅業分會統計2019年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生產總量占國內總產量的46.6%,較2009年提高27.6個百分點。新疆企業利用能源優勢快速發展,產能擴張明顯,然而在借助優勢逐漸發展的同時,也應警惕區位產能過剩帶來的隱患。企業應在充分了解行業發展狀況的前提下,考慮企業自身優勢,嚴格遵守國家環保政策,防止產能過剩。
近年來,我國新疆新建在建工業硅項目大多為25000KVA以上的大爐型。截止2019年底,國內大爐型產能為148萬噸/年,占全國產能的31%。一些新建項目大多在設計階段便采用余熱發電技術。隨著大型冶煉爐采用全煤技術生產和新型還原劑工藝實現突破,整個產業技術升級加速前進,生產經濟指標進一步優化。在大型爐裝備不斷提升的同時,中小企業也十分注重技術提升,特別是新疆的企業紛紛通過技術改造完成了生產自動化和機械化。
新疆地區硅石品質與南方地區有所差別,品質略低,導致新疆地區生產高品位工業硅存在難度。例如2202#牌號(硅含量99.58%、Fe含量0.2%、Al含量0.2%、Ca含量0.02%)工業硅目前國內只有福建、云南的幾家企業可以生產,盡管上述地區電價成本高于新疆,但其工廠生產仍舊存在競爭力,并且產品可以以高價出售。而553#、441#等低品位工業硅在各地區都能夠生產的情況下,市場主流價格會因新疆產能的逐步釋放而難以走高。新疆工業硅產業在全國的地位雖然日趨重要,但其也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南地區的工業硅生產。
綜上所述,新疆工業硅產業的崛起帶動我國工業硅生產格局向西部轉移,存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行業和企業應避免產業的盲目投資,創新激發市場有效需求,在寒冬中尋找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