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地礦局一一三地質大隊,貴州 六盤水 553001)
貴州省水槽堡鉛鋅礦床大地構造位于揚子地塊西南緣,處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與濱太平洋構造域兩大構造單元結合部位,小江、師宗-盤縣、紫云-埡都三條深大斷裂圍限的三角地帶北東緣。
東南部為右江造山帶,西部為三江復雜變形區,其北為四川盆地,屬揚子陸塊構造單元,基底為“層式”結構,即下層為太古代-早元古代的中深變質雜巖;中層是中元古代的變質火山沉積巖系;上層則是由晚元古代淺變質巖組成。震旦紀以來為蓋層,尤以晚古生代至三疊紀被動大陸邊緣海相淺水碳酸鹽巖地層發育,表層構造變形較為強烈,其主體屬前陸沖斷褶皺帶。廣西運動后區內形成海陸分布的格局各類重力流沉積發育,受古斷裂和同沉積斷裂的控制十分明顯。
水潮堡鉛鋅礦區主要發育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其沉積作用以海相沉積為主,海陸過渡相及陸相沉積次之。區內鉛鋅礦主要賦礦層位以二疊系棲霞組為主,其次為石炭系擺佐組、黃龍組。
研究表明,草33薄層稠油油藏在水平井井網條件下具備蒸汽驅可行性。但為了穩妥起見,建議實施井組礦場試驗,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大規模推廣,同時在試驗過程中需要加大監測資料的錄取和分析,及時配套工藝技術解決現場的開發問題。
棲霞組(P2q):為一套臺地相淺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泥灰巖、生物屑灰巖夾夾白云質灰巖、灰質白云巖、薄層泥巖,局部含燧石團塊,370m~460m,為區內主要的鉛鋅礦賦礦地層或圍巖。
Ⅰ礦體位于F1斷層下盤P2q地層層間破碎帶中。礦體走向295°,傾向205°,傾角23°,礦體厚8.78m~15.04m、平均13.21m,鉛品位2.52%~3.86%、平均3.37%,鋅品位8.29%~8.83%、平均8.48%。圍巖蝕變主要為白云石化、黃鐵礦化,礦石類型為鉛鋅硫化礦石,礦石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閃鋅礦及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白云質灰巖、白云石、方解石。
黃龍組(C2h):礦區大面積出露,下部為淺灰色厚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夾細-中晶白云巖及灰綠色泥巖薄層;中上部為淺灰色厚層塊狀泥-亮晶灰巖、生物屑灰巖,偶見見白云質化,厚約50m~80m,為一套開闊臺地相淺灰色灰巖夾白云巖,是區內重要的鉛鋅礦賦礦地層或圍巖之一。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與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發生風險相關性的Meta分析 ……………… 周 強等(13):1831
擺佐組(C1-2b):巖性為淺灰、灰色厚層塊狀中-粗晶白云巖夾灰巖,底部見約0.5m~1m灰綠色薄層泥質,厚約90m~110m,為一套局限臺地相白云巖,是區內重要的鉛鋅礦賦礦層位。
研究區位于埡都-蟒洞斷裂帶北西段,區內褶皺不發育,且規模較小,斷裂構造發育,以北西向為主,北東向及近東西向斷層次之(圖1)。
在素食文化節期間,寺院還會舉行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文藝演出,給大家表演佛樂、禪舞,唱傳統歌曲……寺院的師父也說,現在的開釋不再像過去一樣照本宣科,也要與當下的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讓信眾能夠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寺院也要積極倡導信眾用道德來約束自己。
構造標志:熱液型鉛鋅礦床是含礦熱液在有利的構造條件下通過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形成的產物,其形成、分布與控礦構造的特征有密切的聯系,研究區鉛鋅礦受北西向斷裂構造及次級斷層破碎帶控制,因此區內北西向斷裂及次級斷層破碎帶為有利成礦構造,是該類型鉛鋅礦的重要找礦標志之一。
Ⅱ礦體沿F2斷層破碎帶呈透鏡狀產出。礦體厚8.65m,鉛品位0.04%~2.27%,平均品位0.78%,鋅品位0.24%~11.62%,平均品位3.01%;Ⅱ-12礦體厚1.37m,鉛品位2.45%,鋅品位7.73%。

圖1 水槽堡找礦靶區地質簡圖
??OECD,Competitive Neutrality:A Compendium of OECD Recommendations,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OECD Publishing,2012,pp.5 ~9,pp.15 ~69.
F2斷層:大致與F1斷層平行,呈南東-北西向展布,貫穿整個研究區,傾向南西,傾角40°~75°,斷面傾角陡緩起伏。上盤地層為志留系下統韓家店組(S1h)、泥盆系上統望城坡組(D3w)、堯梭組(D3y)、石炭系下統祥擺組(C1x)、舊司-上司組(C1j+sh)、擺佐組(C1-2b)、中統黃龍組(C2h),下盤地層為二疊系中統棲霞組(P2q)。該斷層由南東向北西,斷距逐漸變小,由2km變為0.3km,斷層破碎帶寬1m~60m,以斷層角礫、斷層泥、碎裂巖及灰巖透鏡體組成,角礫成份為灰巖、白云巖、石英砂巖等,泥質、鈣質、方解石等膠結,呈棱角-次棱角-次圓狀,具明顯褐鐵礦化、方解石化、硅化、白云石化及鐵質浸染現象,地表零星見弱鉛鋅礦化現象,主要為蝕變白云巖、灰巖,風化后呈砂狀,斷層旁側見同向褶曲及次級走滑斷層。為區內主要控礦構造之一。
F1斷層:分布于水潮堡、陳家寨一線,貫穿整個研究區,總體走向為北西315°,傾向南東,傾角45°~70°,走向長大于10km,為埡都-蟒洞斷裂帶北西段最前緣構造。其形成繼承了早期階梯狀正斷層,走向和傾向上呈波狀起伏,在地表多形成高角度逆沖斷層,深部漸緩。上盤地層為二疊系中統棲霞組(P2q),下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峨眉山玄武巖(P2-3em)及中統棲霞組(P2q)。斷層斷距大于400m,斷層破碎帶寬0.5m~25m,主要為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及灰巖透鏡體組成,帶內擠壓構造片理發育,表明其具有較長的活動歷史。淺部具白云石化、方解石化,深部具白云石化、硅化、鉛鋅礦化,礦體形態產狀與斷裂破碎帶一致,為區內主要控礦斷層之一。
地層宏觀標志:石炭系擺佐組和黃龍組白云巖、灰巖,二疊系棲霞組和茅口組泥灰巖、灰巖,為一套孔隙度較高的碳酸鹽巖,是區內鉛鋅礦成礦的有利容礦圍巖,是區內鉛鋅找礦的重要標志。
礦化蝕變宏觀標志:礦化蝕變作用主要發生在構造破碎帶及構造裂隙兩側及礦體上、下盤圍巖中,鉛鋅礦圍巖蝕變構造帶內蝕變強烈,構造帶外蝕變逐漸減弱,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褐鐵礦化、鉛鋅礦化等為區內礦化蝕變宏觀標志。
紫云-埡都斷裂帶在早古生代形成,經歷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沉降、巖漿侵位、消亡等階段,其區域構造演化具有形成鉛鋅礦床的優越的地質條件。
女孩身上的男式衣衫已經被換成了那件綠色的羽衫。玉臂如藕,纖腰微露,綠色的翎羽搭配著她冰雪般的肌膚,帶著令人心旌神搖的美。
研究區的鉛鋅礦(化)體嚴格受北西向斷裂構造帶的控制,目前所發現的礦體均賦存于北西向斷裂破碎帶中。斷裂控礦是區內鉛鋅礦控礦基本特征,礦區控礦構造1000m標高以下尚顯示出充足的熱源活動及礦化蝕變特征,且具有較好的含礦巖性組合和有利的構造條件。按照熱液礦床的成礦規律,已有礦體向深部仍有較大的延伸空間,資源潛力較大。綜合分析認為區內北西向斷裂、北西向次級斷裂及層間剝離構造,是區內有利于成礦的構造與成礦結構面,且成礦作用標志特征較為清晰。通過對北西向控礦斷裂走向及傾向延伸進一步的地質找礦評價工作,有望在研究區深部實現找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