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
(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業過程中,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有效展開,能夠充分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同時對于工程施工的安全及穩定性綜合效果優化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工作推進期間,部分設計人員并未嚴格遵循相關設計準則執行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導致后續的施工流程受到影響的同時,對于各項技術的應用和執行也產生一定阻礙。鑒于此,本文針對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與解決對策這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工作開展時,地基設計和選址問題是兩項比較常見的設計問題,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詳細問題內容:①地基設計不科學問題。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地基建設工作的有效推進,能夠充分在傳力系統的作用下,承受建筑整體所帶來的荷載力,如果對于地基的設計工作開展不合理且不科學,那么將會導致整個建筑的荷載能力出現問題,進一步影響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安全性。目前階段,部分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對于地基設計的選型考量因素并不全面,甚至少部分設計人員在進行地基設計時并未提前針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所以對于勘察報告中部分數據的不精準問題了解程度也不深刻,而是直接按照以往工程設計經驗“想當然”進行套用設計[1]。此種情況出現,一方面會造成建筑結構承載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會導致施工材料使用出現浪費現象;②選址問題。為了進一步確保地基設計的承載能力,對于建筑選址進行結構設計時也需要投入相應精力,但是部分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并未充分針對建筑工程實際需求進行建筑地址的選擇,也并未針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構成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導致工程施工安全系數降低的同時,對于建筑未來使用壽命以及運行安全性也產生極大影響。
在進行建筑設計方案問題分析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以探討:①整體設計不合理,部分施工設計為了進一步降低施工成本,縮短作業周期,并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展開建筑結構的縱向框架結構設計工作,導致建筑縱向抗水平側向力降低[2];②功能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化,整體建筑方案中并未將建筑與周邊環境進行融合處理,導致建筑施工完成后自身美觀性不足的同時,與周邊景觀也存在格格不入的現象,影響建筑整體美感。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期間,結構布置不足以及施工圖問題也是影響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詳細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方面,部分工程設計人員針對建筑結構布置進行設計時,對于布置比例的選用并不合理,導致各個施工構件在結構中的位置和相互關系不協調。在視圖選擇過程中并未直接利用結構平面設計圖對建筑結構空間結構體系加以呈現,導致現場施工操作難度提升[3]。另一方面,在施工圖處理上,部分設計人員設計整理出來的圖紙十分簡易,并未將設計圖紙進行精細化整理,尤其是在設計重點的標注時,沒有加以標注,導致后期施工環節作業難度提升。與此同時,部分設計人員在進行施工圖處理時,在設計軟件中隨意填入相關參考系數,導致設計成果與實際施工需求標準不一致問題出現,此類圖紙應用于現場施工中后,會導致工程安全性和穩定性受到威脅,并對后期施工進度推進造成不良影響。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管理時,為了進一步統一設計工作效益目標建筑式結構設計工作人員應該充分將設計工作與投資效益進行關聯,詳細分析,應該做好下述工作內容:①在用地總規劃設計管理期間,需要就建筑群體形象進行綜合考量,選用最佳設計方案,并且在此期間確保建筑結構設計各項內容能夠滿足建筑施工功能需求,例如在進行平面設計時,將建筑內容的自然通風功能凸顯出來,并充分與人文社會、室外綠化以及人防、消防等設計效益因素考量到設計內容中去[4];②在建筑設計工作效益分析時,應該充分將新科技應用到其中去,促使工程設計的經濟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需對建筑物體的美觀、造型及色彩呈現方面進行設計目標的重點關注;③在進行民用建筑結構的設計時,為了確保設計工作效益目標的統一性,還需進行建筑的樓層、容積率以及建筑密度等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同時在住宅設計的優雅、祥和氛圍營造方面也必須加以思考,確保建筑結構施工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增加建筑結構設計工作開展效益。
進行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推進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優化工作質量,針對工作流程化加以管理十分有必要,具體分析之下,可從以下不同角度著手展開分析:①需要在建筑結構設計期間針對各組織機構圖進行設計,以技術部門為例,比較常見的設計圖如圖1所示;②針對建筑結構設計部門的職責與崗位進行設定和管控,要求嚴格貫徹國家以及行業發展的相關法律規范內容,有效組織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設計咨詢、會審以及竣工驗收等工作內容,制定完善且健全的施工工藝操作流程,實時性針對項目進度進行追蹤,期間需要配合建筑結構施工中的結算和分包價格審定等設計工作開展[5];③工程驗收期間,要求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必須到場,根據設計圖紙以及相關設計標準針對施工成果及建筑質量輔助審計和驗收工作順利展開,為工程驗收質量過關提供設計保障。

圖1 常規性建筑工程結構施工技術部組織機構
在進行建筑設計工作時,為了進一步增強工程結構細節設計的合理性,應該做好下述建筑細節的設計工作:①針對建筑結構的剛度進行設計,其對于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以及剛度高低具有重要影響,例如在土地比較淺層地區進行剛度設計時,建筑基礎設計應該以基樁為主,促使建筑物的承受層能夠陷入小型化結構,而在進行巖層建筑結構細節設計時,確保基礎穩定性和強度,控制標準需基于建筑結構極限形變參數進行考量;②進行建筑節能細節的設計時,需全局分析建筑布局情況,適當增加建筑內部采光以及對于施工現場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保溫設計,降低冷暖控制的能源消耗[6];③建筑下部基礎結構細節設計,進行此項設計時應該選用樁基設計方式,降低經濟成本,并嚴格按照樁端力層的厚度參數,設計更合理的灌裝長度;④針對地下室外墻進行建筑細節設計時,應該重點考量建筑整體質量要求標準,并與建筑現場地質特征進行結合性的設計分析,例如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地下室外墻的厚度設計應該高于25cm,并且不能過度加固地下室外墻,建筑總體設計需設計為C30。
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所有施工環節以及施工任務均由人操作完成,同時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也同樣由人為操作完成,由此可見,人是設計工作流程推進的核心參與方。此時,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等條件是否滿足設計工作要求,就能夠直接影響建筑工程設計工作的質量情況。在這一條件要求下,為了進一步確保工程設計工作開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為建筑工程穩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時,就必須就工程設計人員整體設計工作水平進行培養,要求所有參與到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的工作人員均具備執業資格。具體而言,進行設計人員職業資格培訓時,為了有效達到建筑設計預期目標,培訓工作完成后,需要將培訓管控的重點集中在成果考核上,對于部分通過考核的設計人員應該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給予相應的獎勵,借此激發設計人員提升自身設計能力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對于整體設計人員的培訓活動參與積極性提升起促進作用。對于部分未通過設計培訓考核的設計人員,需要對其進行二次培訓乃至多次培訓,必須確保所有設計人員專業能力及素養過關,針對部分態度不專業的設計人員還需加以懲處,給予警告,嚴重者直接將其從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團隊中開除,借此保障建筑結構設計團隊的專業水平。
通過對全文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能夠得出,在整項工程施工推進的過程中,結構設計工作的開展能夠為工程驗收質量優化提供保障,并且該項工作執行效果的好壞直接關聯到建筑的最終質量。在這一基礎上,作為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工程設計時,首先需要針對設計工作效益目標加以統一,并加強設計工作流程管控,借此促進建筑結構細節的完善和科學合理性提升,最終方能夠為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