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43年春季起,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先后攻克日偽軍據點1000余處,收復了一批重要鄉鎮。1944年1至2月,日軍陸續撤掉一些據點,根據地各級武裝趁機發起進攻,襲入肅寧等縣城。5月,八路軍再度攻克肅寧縣城。至此,除縣城以外的敵據點基本肅清。
8月29日,八路軍設伏全殲由河間返回肅寧的偽軍180余人,引起敵人極度恐慌。組織上派冀中軍區九分區參謀長李健等人前往肅寧指揮戰斗,指揮部決定:以三十四區隊與肅寧縣大隊為攻城部隊,從縣城東門、西門同時發起進攻;另派博野大隊、蠡縣大隊等部包圍城外玉皇廟、梁家村的兩處守敵,并分別在城外各交通要道和渡口構筑陣地,阻擊增援之敵。
9月29日夜,八路軍地方武裝1000余人來到城下,并動員民兵和群眾2000多人趕赴城外,準備在總攻開始后,擊鼓鳴鑼、燃放鞭炮,以震懾敵人。22時,戰斗從東、西兩面同時打響。主攻西門的部隊在火力掩護下,抬著云梯,涉水越過護城河,勇猛登城。東門攻城部隊利用由大方桌蓋多層棉被制造的“土坦克”強行推進到城下,采取爆破城門、人梯爬城相結合的方式攻城。到30日拂曉,兩路隊伍均攻入城內,經過激烈戰斗,消滅了除偽縣政府大崗樓以外的全部守敵。偽軍見大勢已去,打死督戰的日本顧問,繳械投降。9月30日13時,對玉皇廟、梁家村兩據點實施包圍的八路軍發起進攻,得知縣城已被攻克,兩個據點的守敵也繳械投降。
(摘自《人民政協報》,賈曉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