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秋芳
美麗的天池湖,一個位于廣安華鎣市境內的川東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海拔600余米)的高山湖泊濕地,水域面積達3800余畝,湖區集雨面積84.36平方公里,被譽為“川東小西湖”“人間瑤池”,系華鎣市20萬多城鎮居民的重要飲用水源地。自2018年以來,為充分發揮天池湖濕地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蓄洪防旱、凈化水質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廣安市充分利用天池湖濕地生態特征和自然風貌,使其環境更優美、生態更宜人、景色更秀美,讓這顆鑲嵌在華鎣山最璀璨的“明珠”更加耀眼,依托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大力實施天池湖的添彩增綠與保護修復工程。
廣安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編制了《天池湖片區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以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實施為契機,以庫塘濕地修復為基礎,以消落帶景觀整治、植被恢復為重點,充分發揮濕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碳庫保護、蓄洪減災等方面的生態功能,全面恢復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同時,結合項目區產業特點,將產業發展與濕地修復融為一體,發揮好生態治理帶動產業扶貧,實現生態產業化。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于華鎣山有著及其豐富的煤炭儲量和石灰巖資源,被國家列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和能源建材基地,興辦了一大批企業,天池湖污染極為嚴重,水體質量極為不佳。2017年5月,為保護華鎣山天池湖,廣安市相繼關閉了湖泊周邊30多家大小紙廠、洗選煤廠、煤窯及石灰窯等污染企業;實施"潔凈水"行動和"河(湖)長制",加大了天池湖片區環境整治力度,天池湖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為進一步提升天池湖水體質量,2018年實施了華鎣天池湖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合理選擇修復方式,科學搭配樹種,在湖周岸邊栽植栽植桃樹、李樹、枇杷、梨樹等經濟林樹種,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栽植銀杏、水杉、池杉等喬木樹種,提升綠化景觀效果;在消落帶栽植蘆葦、美人蕉、再力花、花葉蘆竹、鳶尾、荷花等水生植物以培育天池湖濕地景觀果。這樣將消落帶治理與景觀培育、植被恢復與土壤凈化、水生植物與岸線綠化美化相互映襯有機結合,有力提升了天池湖濕地功能。
天池湖緊鄰滬蓉高速公路邊沿,是著名的華鎣山石林景區必經之路,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區位優勢。通過濕地的修復與保護,培育濕地景觀,為推進濕地旅游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旅游產品開發建設上與華鎣山旅游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打造,通過區域聯動,協同發展,能有效地將天池湖濕地與華鎣山石林有機結合,共同打造游山玩水的旅游經典綜合體;天池湖為開展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利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獨特的濕地自然景觀為青少年普及濕地科學知識,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同時,濕地保護事業是一項群眾性的事業,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才能完成,廣泛宣傳濕地的功能、作用和開展濕地保護的重大意義,讓廣大群眾認識和理解實施保護濕地的意義,從而提高全民保護濕地的自覺性。
目前天池湖的添彩增綠與保護修復工程已投資金1700多萬元、修復治理濕地面積共150余公頃、治理消落帶面積21.2萬多平方米,栽植桃樹、李樹、枇杷等經濟林樹種和水杉、池杉等喬木樹種以及共20余個品種1000多萬株(叢)。項目的實施效益已初步顯現。一是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美化了周邊環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放松、釋放壓力的場所,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靈感。二是改善水體質量,發揮了濕地有效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有機物、N、P等超標物質功能作用;三是凈化了雨水,減少雨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四是調節了水源,加強了保水能力,天池湖濕地依靠土壤與豐富的植物資源儲存一部分水分,有效增強了儲水能力;五是實現消落帶治理(海拔478-483m)60.7012公頃,改變濕地樹種、林分結構,為形成復合生態系統創造條件,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發揮巨大的綜合效益;合理的樹種配置對避免發生大的病蟲災害和預防森林火災、減少火災隱患創造了條件;綠色生態屏障的建立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提供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放眼望去,天池湖碧波蕩漾,群山疊秀,繁花錦簇,如詩如畫,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