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播”顧名思義就是“吃東西直播”,近幾年隨著各類直播平臺、視頻短視頻平臺的崛起、流行而迅速竄紅。“吃播”本無罪,但卻不知怎么一下子卻變了味,甚至畸形發展。很多“吃播”博主打著“大胃王”“野味奇珍”“感官刺激”的幌子直播、引流,其目的就是賺錢,大賺、特賺、快賺。
最近,年僅3歲的“最小網紅”佩琪因體重引起輿論廣泛關注。佩琪的媽媽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為她注冊了賬號,不時發布孩子吃飯視頻:2歲半50斤,3歲已經超過60斤、70斤,馬上突破100斤。與孩子年齡嚴重不符的體重背后,是飽受質疑和譴責的父母。有網友指責稱,其父母不顧孩子的健康,拿孩子“吃播”賺錢。針對網友的抨擊,佩琪的爸爸回應稱:“在拍視頻上,前后總共發了50條左右的視頻,但從一開始并不是為了賺錢為目的,就是出于好玩娛樂的心態。”“盈利是有一點點的,可能就是幾百塊,但這對我們來說也只是一個數字。當然也有一點小意義,當孩子長大的時候還可以給她講,你小的時候拍個視頻還能有點收入。”可憐的小佩琪讓人同情,因為她有這樣的父母,以犧牲孩子為賣點,吸睛賺錢,居然沒有一絲悔意和反思。
連3歲的孩子都拿來當賺錢工具,這也折射出“吃播”近年來的畸形發展:越來越多的“大胃王”在鏡頭前胡吃海塞、生吞活剝,不僅“吃得多”“吃得快”,還要“吃得怪”,除了強烈的感官刺激外,就是令人作嘔,更與健康飲食、節儉節約的理念相背。據了解,上百萬粉絲級別的“大胃王”主播,只需要在直播中吃50人分量的食物,就可以獲得來自商家的30萬元收入。在利益的驅動下,在流量的裹挾下,“吃播”變了味。美麗苗條的美女主播維持顏值高、胃口大、吃不胖的“人設”,但這背后卻有著殘酷的真相,每次吃完都會催吐,以保持完美身材。
這樣的“網紅”能引來百萬千萬的粉絲流量,不能不說是引導的失誤,以及與圍觀者的一些陰暗心理有關。
前不久,央視批評了“大胃王吃播”行為,稱此舉浪費嚴重,誤導消費。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三分之一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面臨饑餓,相當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浪費可恥、節約光榮,是時候對畸形“吃播”下狠手了。遏制餐飲浪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以及持續不斷的強力監管,同時還需要輿論的宣傳和引導。

微評
@李婉姣:連日來,媒體多次發聲,痛批畸形“吃播”。如佩琪這般,與健康飲食、節約糧食理念背道而馳,甚至有悖人倫的極端案例,自傷又浪費,是該叫停了。“吃播”不能越來越畸形,更不能把兒童當作犧牲品。
@趙光霞:“吃播”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不僅是一個信息傳播和分享的過程,也是一種行為方式倡導的過程。但“吃播”必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能欺騙、誘導、誤導網友,而是要回歸本源,倡導正常的、審美的、合理的“吃”,只有這樣的“吃播”才能做得有意義,“紅”得更長久。
@王四新:“吃播”之所以跑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播”作為一種商業行為,必須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才能獲得流量、進而變現。越有網友覺得你奇特,覺得你的吃法“與眾不同”,可能就越會吸引他們的關注,這樣的關注反過來又促進了這種畸形套路的發展。這些既需要相關部門加以規范、監管,也需要平臺加強內容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