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林群英,是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也是此次莆田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的首席專家。今年1月24日的除夕夜,林群英所在醫院收治了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那一晚,她與同事一直奮戰到第二天凌晨3點多才下班。
這樣的工作節奏,對奮戰在呼吸與危重病癥防治一線的林群英來說已是家常便飯。自除夕夜抗疫“戰斗”打響后,林群英每天都要進入疫情防控病區隔離病房,親自指導重癥患者救治工作。穿著厚厚防護服的她,在病床前察看病人病情,有時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防護服里都是汗,“每天幾乎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投入工作,手機里全都是病例病情的資料,忙得沒有時間概念,都不清楚當天是大年初幾、星期幾。”林群英說,“只要病人有一口氣在,我們就有責任去救治,要用心、盡最大努力去拼。”
2月3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濱江供電分公司市場客戶部(互聯網事業部)主任徐川子接到杭州市濱江山一社區“用電力大數據監測判斷社區人員流動情況”的求助電話后,第一時間思考構建用電力大數據防疫的研發方案。徐川子召集了一支8人組成的青年黨員突擊隊,在短時間內研發了全國首個“電力大數據+社區網格化”算法,構建了居民短暫和長期外出、外出頻次、舉家返回、暫未返回、隔離人員異動等6個場景13套算法模型,并現場驗證,準確率超過97%。“在設定閾值和制定數據運行規則時,我們沒有時間反復推演,而是用算法論證,通過代碼跑數的結果來驗證初設電量值等數據的合理性,用迭代開發的方式完成上線應用。”徐川子介紹道。2月7日,電力大數據網格化防疫應用在山一社區落地。隨后,該項應用在浙江11個地市供電公司上線,被列為全省各級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參考依據。


野外巡線、桿塔檢修、高壓線上帶電作業……這是全國勞模、國網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班副班長許啟金的日常工作。疫情期間,57歲的許啟金既要帶領團隊維護原有管轄線路,還要代管安徽宿州境內9條80萬伏線路的巡檢任務。巡查線路聽起來輕松,卻要用雙腳一步一步夯實。他不僅每天徒步10多公里,還要途經山路陡坡,遇到雨雪天氣更是崎嶇泥濘。“不少村莊因為疫情防控封了路,我們就得變換路線,想辦法繞道繼續巡線。”許啟金說。巡線路程遠,體能消耗大,吃飯也成為新問題,許啟金便鼓勵大家帶上干糧,喝點水,墊墊肚子繼續堅持。
每天與高壓線打交道,危險不言而喻,許啟金卻一干就是38年。他不僅勇于吃苦、敢于創新,還毫無保留地把經驗技能傳授給一線工人。如今,他培養的一批批徒弟已成為青年骨干。
把履職擔當寫在桿塔線路上,許啟金用行動踐行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