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在舉國上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金剛川》《最可愛的人》《英雄連》和《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等一系列影視作品集中上映,把觀眾帶回那段崢嶸歲月,通過光影來追念英雄,不忘那些“最可愛的人”。
“擰成一股繩,通過心中那座橋”
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和鄧超等主演的《金剛川》率先與觀眾見面,從朝鮮戰場的第一視角打開半個多世紀前的回憶。該片重現抗美援朝收官階段,在板門店談判的同時,中國人民志愿軍發起金城戰役,戰士們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為幫助大部隊按時渡過金剛川,搶造橋梁,并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一次次修補。
目前《金剛川》首日場次達15.84萬場,刷新國產電影首日場次紀錄。據“貓眼專業版”統計,《金剛川》首日預售票房已達2285萬,周五首映日全國排片占比高達55%,有望創下國產戰爭題材影片又一高峰。
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刻不容緩”首映新聞發布會上,本片主角之一、擁有十年軍旅生涯的張譯介紹稱,演員們第一天拉到丹東進行軍事訓練,面對一架文物級的高射炮,大家正犯迷糊時,吳京一句話“一班,二班給我上!”一下子就把大家帶入戲里的氛圍,軍營的氛圍。吳京則表示,那門滄桑的炮以及對抗美援朝老戰士的敬畏,讓自己后背起了雞皮疙瘩,“要拿出最大的敬畏全力以赴地詮釋這個角色”。
三位導演各自負責影片的三個部分,用三種視角構建同一戰場,最后在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犧牲中推向高潮,首映式上許多觀眾流下熱淚。管虎稱,自己多年來一直想拍朝鮮戰爭,“這次故事切口小,觀照更大。”他表示,能在如此短的工期內拍攝完畢并上映,得益于科學嚴密的分工,“分比合難,這樣的拍攝經歷對中國電影也是新的經驗。”
拍出中國首部“重工業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郭帆,此次主要負責片中特效場面的拍攝和后期制作,“這次拍攝時間特別緊張,所以開機前我們做了預拍。我們有2600人特效團隊通力協作,大家擰成一股繩,去通過心中那座橋”。
路陽導演負責大部隊當中一個小士兵隨部隊前行的視角。路陽說:“今年我們大家都經歷了許多,是很特殊的一年。希望能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看到當年的中國精神。”▲
“一條大河波浪寬”
雖然已經過去70年,但抗美援朝依然留存在幾代中國人的記憶中,這一部分也要歸功于那些經典電影。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1956年拍攝的《上甘嶺》,不僅再現抗美援朝戰場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主題曲《我的祖國》更是膾炙人口。每當郭蘭英娓娓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人們的思緒就會回到那場打出新中國尊嚴的戰爭,喬羽的歌詞雖是虛寫,卻道出每個人心中的愛國情緒。
在1964年的《英雄兒女》里,志愿軍士兵王成的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中國人最珍貴的銀幕記憶,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鼓舞了幾代人投入到國家建設中。關于抗美援朝的影片還有1959年的《友誼》,講述志愿軍從美軍手中救下的朝鮮婦女金順玉,危機時刻犧牲自己,再現中朝兩國的友誼。
1960年的《奇襲》根據真實戰事改編,片中志愿軍連長方勇帶領偵察小隊,機智偽裝,成功炸毀敵軍必經的康平橋。此外還有再現經典戰役的《飛虎》,紀念英雄事跡的《邱少云》等。
而在馮小剛執導《集結號》中,老兵谷子地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騙過美軍,化險為夷。此外,中國電視人也拍攝過《抗美援朝》《北緯三十八度》《毛岸英》《三八線》等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通過從領袖到基層士兵的視角呈現戰爭全貌,對英雄的歌頌從未遠離中國觀眾的視線。▲
今年抗美援朝影視劇 還有它們:
同樣在10月23日上映的《最可愛的人》,則是用數碼動畫的形式重繪志愿軍戰士浴血奮戰的場面,再現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張桃芳等英雄的高光時刻;即將定檔的《英雄連》以志愿軍某部四連戰士的視角,在面對火力強大的美軍部隊和嚴酷天氣條件時,毫不畏懼、靈活機動,不懼慘痛犧牲,最終贏取輝煌戰果。
而紀錄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則是用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詳細講述抗美援朝戰爭全貌,可以作為《金剛川》《英雄連》的背景知識,為觀眾補充歷史細節;此外,張涵予主演的《冰雪長津湖》預計將于明年與觀眾見面。此外,電影《最冷的槍》近日立項成功,該片講述抗美援朝期間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斗智斗勇并成功擊敗對手的故事。
這些影片的集中上映,以及《三八線》等電視劇的熱播,讓“抗美援朝”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詞。各種布景、特效、道具等細節越是真實到位,越能體現戰爭的殘酷,更能讓今天的觀眾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環球時報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