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慧 李旭佳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兒童友好型城市概念的正式提出,社會弱勢群體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在藝術學門類語境下通過跨學科研究、文獻研究、社會調研、觀察等方法,提出色彩管理的學術交叉概念,并在其基礎上探討兒童友好型街道空間在環境設計中的色彩價值,其中涉及到多維度的色彩探究,以及目前較為熱點的共享街道、綠色城市等概念的融合。探究色彩管理的現實意義與未來價值,希望對我國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色彩管理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縱觀社會發展,我們始終努力堅持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中央城市會議也突出強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筆者文中所提出的“色彩管理”理念緊密貼合了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腳步,將管理融入到色彩實踐中,為色彩學學科開辟了新的分支研究領域。“色彩管理”理念也將行使色彩管理的社會群體,即色彩管理的踐行者稱作“色彩管理者”。而文中將“兒童友好型城市”作為切入點,用環境設計的維度進行學科的交叉研究。試圖將城市建設中城市建設者的關注聚焦點加以改變,構建一個三維立體的色彩管理體系,使人們明晰色彩管理如何給社會群體基于城市建設中不公平現象的出現增添系統且規范的調色譜的。
一、何謂“色彩管理”
(一)色彩在管理職責中的引申
自持管理者身份的“色彩群體”,其基本職責有決策、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組織、領導和控制旨在保證決策與計劃的順利實施,而創新則是橫向的貫穿在各個職能中,增添色彩管理中的活力與趣味。[1]05色彩可以通過在管理學中的橫縱穿插,真正有效地并且成體系地做到管理的有的放矢。
1.色彩管理的先導——決策與計劃
決策是計劃的前提,計劃是決策的邏輯延續。[1]05色彩管理者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做出的滿意的色彩選擇而不是最優的色彩選擇。滿足赫伯特·A.西蒙在《管理行為》一書中所提出的“有限理性”標準和“滿意度”原則。這里的“最優的色彩選擇”就是色彩決策的標準。因為“色彩”作為非語言交流的一個媒介體,它本身所具備的視覺本體與感性的心理表達都造成了結果的不可預知性。而管理決策也是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主,兩者相結合必定是相對而言的選擇策略。所以,筆者文中所涉及到的“色彩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及“色彩”本身的系統化最優的共通點。例如“中國紅”就是一種色彩決策,從原始人對自然的崇拜開始到古代統治階級對紅色的推崇,紅色漸漸地被決策成了中國的色彩象征,其中當然也有中國傳統“五行五色”的原因。[2]40而色彩管理計劃又是色彩決策的行動導向,是一個系統的色彩大綱,是之后的色彩管理活動的基礎,也是行動預先性的具體體現,要根據“5W1H”的原則落實清楚。[1]101
如:What?做什么?——做“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管理。
Why?為什么做?——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做出系統性的色彩管理辦法。
Who?誰去做?——政府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城市建設者。
Where?何地做?——基于全球。
When?何時做?——努力跟進他國“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腳步。
How?怎么做?——(1)組建專業的研究團隊,進行全方位的城市調研;(2)根據城市街道色彩現狀及城市文化色彩以及城市人群的具體意向調研,給出色彩管理的決策與計劃;(3)之后根據色彩計劃進行具體的城市街道空間色彩的規劃設計。
2.色彩管理的維持——組織、領導與控制
色彩管理的組織職能是為了讓管理規模變大變復雜,從而高效地達到某個共同目標而組成的集合體。筆者認為在色彩學的語境下的管理職責中,組織職責是整個管理過程的“主色調”,而主色調的創構、變革和再設計就是實現共同目標的關鍵——組織設計。
如何讓組織的大綱運作起來,就需要色彩的領導職能。通常是“領頭羊”的角色,同時利用身份的權力更高效地完成組織設計。而控制與領導在色彩管理中關系密不可分,控制在色彩決策與計劃時給領導者保駕護航,在色彩組織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和監督工作,讓實踐無后顧之憂地進行(圖1)。
(二)色彩管理的組織職能賦予色彩的“社交能力”
色彩管理中組織設計要有清晰的組織結構帶領,組織結構具有復雜性、規范性及集權性。而創新是色彩管理橫向展開的每個環節中都有滲入的概念,在組織職能中也有著先鋒性。
1.色彩組織的共性
色彩組織的規范性和集權性是色彩組織共性的體現,就是社會群體對色彩約定俗成的色彩觀念。如社會性別下的色彩表征,黑藍色系代表男性,粉紅色系代表女性。社會階級下的色彩表征,朱、黃、玄色系代表中國封建時期的皇權貴族階級,16世紀-18世紀的“藍色”之爭導致了代爾夫特藍的產生[3]81,以及社會文化下的色彩表征,蒙古族女性的頭飾由于薩滿教的宗教影響,喜用藍、黑、白、紅色進行裝點。[4]78
2.色彩組織的個性
色彩組織中的復雜性是其個性的體現,組織層級的復雜度往往意味著管理的精細化程度。色彩有著共性也當然具有其自身的個性表達,通常是多種色彩組織構成形成的個性化表現。如黃色系常被意指為溫暖的陽光、有著積極向上的視覺感受,但其中的檸檬黃又帶著清新自然的色彩屬性。藍色系也常被意指為靜謐沉穩憂郁的大海,但其中的天藍色又能給觀者一種豁達舒適有暢快的感覺。所以說重視色彩管理中組織的個性化管理,可以使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更高。
(三)色彩組織的創新
色彩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創新過程,創新幾乎穿插于色彩管理的各個層級。色彩管理中的組織、領導與管理職能屬于維持職能,想要在動態的社會下發展,光維持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將創新思維加入到組織職能的各個層面。
1.色彩組織要因地制宜地進行針對性創新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的代表性色彩,甚至縮小到城市也是一樣。色彩會成為一個區域的標志之一,例如,朱赤色系已經成為北京城內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它同時也是中國的象征。大到雄偉壯麗的故宮,小到市井百姓眼中的京劇和手中的冰糖葫蘆,北京城內的煙火味兒總是最濃的。在2010年的中國上海世博會中的中國館的建筑設計中,便可看到將木色的斗拱與中國紅創新融合在一個建筑內,體現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精神與氣質,是中華色彩文化傳承的重要創新(圖2)。中國紅的標志性色彩組織的創新不僅是視覺感官上的升級,更是在思維層面上給世人傳達民族自豪感的色彩管理手段。對于處在色彩組織創新過程中的管理人來說,其過程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強心針。
2.色彩組織要融入共享原則的色彩創新理念
街道的色彩共享原則的實現離不開“少數服從多數”的社會法則。在街道色彩的管理中可以將城市主導色作為街道空間的主色調,這樣的文化歸屬感可以加大各個社會群體心中對街道空間規劃的共享原則認同感,也可以將群眾所認為街道缺少的色彩納入共享原則實現的藍圖中去。[5]16比如北京市綠化的生態色分布散、面積小等問題的未來發展趨勢。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對周圍環境中的自然生態色的理想追求也越發突出,但在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中、在冰冷的城市空間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又感到幾乎難以呼吸,這樣的現象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城市社會居住群體。所以在提出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時,共享原則也應緊隨其后。
共享街道多出現在生活街道的分類中,一般是社會群體多用于生活社交的空間,生活色彩較為濃厚。當然街道中的共享原則在目前的全球研究中,思維政策上的色彩研究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生活街區實行慢性區域,亦或是巴塞羅那的“超級街區”城市規劃,該項目將車流與人流區分開來,行人是這片區域的主要活動者,在街區與街區之間建立公共空間,主要的出行方式為步行。目前項目還在初步探索階段,市民對這個城市規劃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是也是我們在共享街區中的努力探索。
二、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色彩在環境設計中的價值
(一)“一米視角”下的色彩探索
1.城市弱勢群體的權益明朗化
我們對每日身處其中的城市有著不一樣的解讀,每個學科領域都有著富有其邏輯的解讀空間,而所有的邏輯解讀的分支散落開來也終究會回到“以人為本”的原點。隨著統治特權時期的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普羅大眾中的一員,弱勢群體本該是社會權益最大化的群體,可在城市建設的歷史軌跡中,兒童福祉一直處在邊緣化的狀態。[6]03直到近年來,隨著社會矛盾的逐漸轉化,兒童作為依附在優勢群體下的消費群體,屬于他們的“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才逐漸興起,切實地落到我們的生活中。所以社會發展中弱勢群體的權益才是衡量社會健康的一桿秤。在對于針對城市弱勢群體的城市建設規劃探索中,不可淺嘗輒止,要改變站在城市發展速度或者城市優勢群體的角度下建設城市的取向,更多地立足于弱勢群體的城市規劃理想以及上升到代際關系的共享空間規劃等。只有將城市兒童弱勢群體的權益明朗化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才會更穩定地堅守著社會的發展。卡倫·馬隆也認為兒童權益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是“兒童友好型城市”全球框架的基礎,兒童在弱勢群體中受社會影響最大也最深刻,因此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兒童福祉應該被當作衡量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
2.“兒童友好”的環境色彩取向
雖然全國意識到城市建設應該最大化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但是縱觀全球的“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依舊是在努力的探索階段。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率先邁出步伐,緊隨其后的廣州、長沙等城市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開始了“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初探。以及落實建成的政策項目也是源源不斷,我們從中也能看到色彩管理的身影。
(1)兒童友好型城市色彩選擇的生動性探索
分析現如今的“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案例,不難發現大多以紅黃藍取向的鮮明原色系為主,增加了街道活力及標識性,給予兒童群體視覺教育同時整個空間的生動性也不言而喻。游戲場所在城市街道空間中產生更是生動性體現的高光空間,對于兒童而言不僅需要做到視覺上的吸引,更需要做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高度。如位于中國山東省東營市東城區萬科中天城市花園景觀設計,在該項目公共休閑益智的區域上,對顏色的選擇是亮眼且鮮明的。在整個區域的規劃上也是由多個娛樂功能區域連接在一起的帶狀景觀點,街道空間瞬間被點亮,空間的視覺吸引力是非常強勢的(圖3)。
(2)兒童友好型城市色彩選擇與生態化探索
綠色生態理念與兒童教育的交互關系順應了時代節奏,寓教于樂且立足于生態,“綠”便是自然的饋贈。“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管理也應該遵循“3R原則”,生態的綠色順應環境生成了色彩管理中的主色調,不僅使城市色彩生機勃勃,更讓城市環境得到了可持續的發展趨勢。[7]83位于澳大利亞悉尼的伊恩波特兒童野趣游樂公園占地6500平方米,公園中幾乎所有的設施都采用天然的材料制成,竹林、灌木叢、小水坑、可以攀爬的小樹屋、用竹材制成的隧道。有很多不同主題的區域,讓兒童充分與大自然接觸,同時切合了兒童天生就有的冒險精神,能夠更好地開辟兒童的天性。當然,公園中也設有家長看護的休息區以及多樣化的游樂空間,讓代際關系充分融入項目中去,也讓兒童能夠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得到多維度的自然教育新體驗(圖4)。
(二)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空間維度
1.制度與思想空間的同步色彩管理
如今的“兒童友好型城市”發展,多數國家都在政治思維色彩上下功夫。這對于具體城市建設規劃項目的建設有著拖動和鋪墊的作用。將社會群體對“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思維色彩構建成熟,社會大眾對于城市的各項專項改造和統籌規劃都會相對比較容易接受并且給予支持與理解,這對于政府推動“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荷蘭代爾夫特市的兒童出行路徑的交通建設意見中就提出關于交通的規劃6要素,內容關于機動車駕駛員需要共同參與安全的交通環境,還有在街道建設兒童常用的設施,清晰的兒童行走導向系統等等(圖5)。
2.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建設的多維度環境色彩探索
(1)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與建筑的色彩關系
根據我國的大多數城市的街道空間尺度,建筑是構成整個街道空間三維色彩豐富度的重要元素,街道甚至是伴隨著建筑而存在的。兒童從0-18歲都需要靠視覺來融入周邊環境,所以“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管理要從街道與建筑的色彩關系入手發揮管理的組織職能。位于丹麥比隆市的樂高之家,項目用建筑的尺度去詮釋了樂高的多彩趣味性,同時也成為了城市標志。這個地塊是城市街道空間中的中心點,它集合了多項城市街道空間的功能,同時在人的視覺角度與丹麥城市主色調也是極為吻合的。將顏色巧妙地運用到了建筑形式中每個層級每個主題空間中去,也可以對兒童形成視覺上的牽引作用。其充分融合了城市的色彩管理體系中的共享創新組織職能(圖6)。
(2)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共享原則
社會活動是由社會群體組成的,城市建設應該做到身份全覆蓋。在“兒童友好型城市”的色彩管理過程中,代際關系是尤其應該注意的部分。兒童與成人共同使用的一個空間,在色彩管理上免不了有“借景”效應。[8]62這一部分的顏色可以把它稱作代際共享色。位于美國紐約的多米諾公園,設計本身為了與老工廠的色調相配,使用了有灰度的藍綠色、黃色以及綠色,整體氛圍是比較復古柔和的,但同時也不乏趣味性。顏色飽和度的降低除了能剛好地融入環境也能在視覺上更加溫和,讓成人的觀感得到了更加舒適的體驗,亦不會和周圍的建筑格格不入,較好地做到了“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的色彩管理中,對于兒童益智空間的初步探索(圖7)。
三、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如何在色彩管理中生成
(一)色彩管理的街道運用及現實意義
街道空間包括建筑、廣場、陰角空間、下沉式庭院等。[9]38其色彩管理應呈點、線、面的形式橫向展開,多維度的進行色彩管理的專項計劃。街道主色調也就是“面”,可根據區域特色進行色彩決策;街道色彩的創新色彩搭配也就是“線”,應穿插在主色調的“面”中,起到調和作用使街道活力的創新達到最大化。街道色彩管理的“點”就是街道空間的高光區域,生態公園、娛樂綜合體等景觀點可以為街道色彩管理增添亮點。這就是色彩管理過程中需注意的橫縱穿插的多維度關系。
兒童的自主活動空間在街道分類中大多在“小街區”的范圍內,運用色彩管理決策性的城市街道空間主導色為領頭羊,建立有著組織個性、共性以及創新的周密計劃,用色彩管理的組織、領導與控制對色彩管理計劃在城市街道建設中的進程給予支持與監督。這樣系統的色彩管理體系將為城市規劃中的色彩專項研究提供技術指導路線,加快城市規劃建設的腳步,有統一技術路線的同時也不缺乏地域特色及社會熱點的融入,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二)基于社會群體的城市建設色彩管理體系
1.總分總的城市色彩管理探索
筆者落腳于兒童群體下的城市建設的色彩管理,旨在引導社會關注弱勢群體的社會權益,也是將分人群、分身份、分區域、分功能的色彩管理主動性原則與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的互通的初步探索。發揮色彩管理的主動性原則的前提是對色彩管理進行統籌兼顧,總分總的探索模式將色彩管理更加系統化的呈現。這里的總是色彩管理者的融合兼顧的能力,比如前文中提到的交通措施、代際關系等。
2.社會弱勢群體的高光空間色彩管理建設
縱觀城市發展建設的歷程,弱勢群體的福祉總是被迫邊緣化的狀態。在共享原則融入色彩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和諧發展的理念就已經初見成效。那么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在城市色彩建設中突出位置該如何體現呢?
(1)獨立的色彩歸屬感公共空間的建設
現如今空間效率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不僅工作會出現“996”的高強度人體物理運轉,就連空間都要加班,具備多樣化的功能儲備,旨在提高空間利用率。所以大量的城市群體的歸屬感是無法獲得的。
但高強度且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應該具備基本的且服務于不同社會群體的獨立色彩空間。可以是一個可視色彩結合思維色彩的多維度社交空間,會讓群體中的各個散點有意識地匯集,進行小范圍的社交圈,為他們的歸屬感增色;也可以是一個不可視的虛擬線上空間,這個方法的覆蓋范圍就比較廣了,同時可以兼顧到社交恐懼癥的人群,讓其更加釋放自己。總之,色彩管理的概念想要為不同身份、不同人群甚至不同區域的社會群體帶去色彩的歸屬感。
(2)高光空間的色彩點亮作用
共享原則的完美呈現在具體的城市色彩管理中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想要讓弱勢群體在城市中的歸屬感增強,在街道空間的規劃中加入“高光空間”的建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高光空間的形式多樣值得探索,比如生態教育空間、動態水裝置廣場、色彩跳躍的益智教育空間等。
(三)色彩管理體系下兒童健康與安全問題的關注
1.兒童生理健康問題的探索
對于城市建設的色彩管理,應該切實關注到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問題。國際上對于兒童健康與城市發展的研究來看,在21世紀初才剛剛出現。兒童群體近年來的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中提到兒童在周一至周五的每日戶外活動時間平均為一個小時,在如此短的平均時間里仍然有27.5%的兒童無法達到平均水平。[10]01這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比如城市發展速度飛快,街道空間呈車水馬龍的繁華狀態,兒童群體在城市中的自主活動的安全問題得不到解決。大多數家長會選擇相對安全的機動車接送的方式,從而更加重了當代兒童本就活動量少的狀況。而久坐不動且低活動量的生活節奏,會引發兒童的眾多生理疾病,如兒童肥胖、注意力缺陷、哮喘等。從兒童對環境的感知作為切入點,我們早該關注兒童健康問題,將其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的體系中去。環境就是兒童的恢復場所,應該利用色彩環境吸引兒童主動進行戶外活動,幫助家長一起解決兒童活動量缺乏的問題。
2.兒童心理健康的調色管理探索
色彩管理體系除了對兒童生理健康的關注,更不應該忽視心理健康的維護。由于兒童群體一直處于依附成人的狀態中,很多時候是為了取得成人的認同或喜歡才去做某件事。也是因為我國傳統的思維色彩慣性,認為“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學業遠比“游戲”要更重要,兒童的自我認同幾乎完全依附于外界或他人。[11]92長久之后,會潛移默化地導致兒童的自我封閉,社交恐懼甚至抑郁等疾病。而色彩管理將使成人正視自己的思維色彩,還孩子們一個多彩的童年;同時在街道色彩管理中加入明亮的色彩源,緩解兒童的低落心理狀態,這一點的實現需要成人對兒童的正確思維色彩的建設與管理。總之,保護兒童心理健康人人有責。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籍元梓.用色彩看中國——以“中國紅”為代表[J].美術教育研究,2016(6).
[3]楊夢婉.設計社會學取向的《色彩學》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實證研究[J].藝苑,2016(2).
[4]陳新如.禮儀制度視角下的蒙古族女性頭飾色彩等級研究[J].藝苑,2018(04).
[5]靳朝陽.小街區規制下生活性街道共享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0.
[6]布倫丹·格麗森,尼爾·西普.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
[7]王玟.綠色生態設計理念在兒童教育空間中的設計研究——以日本東京富士幼兒園為例[J].大眾文藝,2019(12).
[8]朱里瑩,蘭思仁,潘鶴立.基于共享理念的大學城色彩規劃探析——以福州大學城區域色彩規劃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5(9).
[9]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上)[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
[10]吳嘉銘.兒童健康導向下的社區公園更新策略探究[G]//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鄭州市人民政府,等.2019城市發展與規劃論文集.北京:北京邦蒂會務有限公司,2019.
[11]周路路,周蜀秦.“自由是如何消失的”:城市兒童公共游戲空間的審視與探討[J].南京社會科學,2018(9).
◆基金項目: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設計人類學理論與實踐范式研究”(項目編號:18YJC76001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林家慧,北京交通大學2019級設計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研究;李旭佳,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教授、重慶大學博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