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龍 劉壽臣
(山東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聲樂作為音樂的一種,本質在于用聲音表現音樂、表達情緒。聲樂是用日常語言表達自己情緒但又不足以抒發時追求的一種更高境界的表達方式。下面是我根據自身演唱經歷針對如何提高演唱中的音樂性總結的一些觀點。
筆者認為,聲樂演唱聲音是基礎,是整個演唱的骨架,但音樂更加重要,聲樂的本質在于用聲音表達音樂,音樂表達的不準確與我們演唱的目的相違背。在演唱過程中,音樂的準確把握和抒發會讓演唱更加自然,更加投入。聲樂學習中,相信老師都會提到一句話,叫“以氣帶聲,以情帶聲”,音樂的準確把握對聲音的調動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筆者認為,聲樂除了聲音,更重要的是音樂。
有句話叫內行看門道,所謂門道,就是同一個行業中大家對同一件事公認的精髓,而判定一個歌唱者聲樂演唱是否具有良好的音樂性和藝術修養,就是看這幾個地方把握是否到位。

譜例1
演唱時要從整體上把握作品,要學會設計情緒,要讓整首歌的情緒流動起來,有起有伏。如譜例1《負心人》。
這首作品的主歌和副歌有很明顯的情緒對比,旋律、音域上也有很明顯的對比。演唱時,除了自己內心表現出的相對抽象的情緒以外,通過音量大小的對比也能非常直觀地表達作品內涵。
前面說到,音樂的目的在于表達情緒,其實它和日常語言的作用是一樣的。同樣的語言,不同的語氣表達出來可能意思就不一樣,尤其是我們的中國作品,在強弱對比的基礎上加入恰到好處的語氣,會讓整個演唱更加細膩,如譜例2。

譜例2
這首陸在易先生的藝術歌曲《家》,整首歌都在講鄉愁,如果演唱這句歌詞的“愁”字時加一些嘆氣聲在里面,整個情緒會更加飽滿,更易使觀眾產生共鳴。
作曲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會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在譜子上面加入各種各樣的音樂符號,比如連音線、弱(p)、強(f)、漸強、漸弱等等,這些處理的準確把握同樣體現著音樂性。還有的作品有長樂句的自由延長和發揮,如譜例3。
這首《偷撒一滴淚》最后一句的華彩部分。整個樂句都是自由延長,自由發揮,這里是一個難點,但對于能夠準確把握情緒的演唱者來說又是讓觀眾稱贊的一大亮點。準確處理每一個氣口和速度變化能夠體現出良好的音樂性。

譜例3

譜例4
聲樂演唱中,伴奏同樣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作品的伴奏和聲樂在音樂進行中互相配合,穿插交錯進行solo,他們的地位同樣突出,伴奏音型與演唱旋律的音型相差較大,這就要求具備和伴奏配合默契的能力。如譜例④《理想佳人》。聲樂演唱部分的節奏是二拍子,鋼琴 伴奏的節奏是三拍子。
筆者認為,音樂修養與天賦密不可分,很多人天生就樂感一流。但天賦的重要并不代表后天不能培養,相反,筆者認為很多本身具有天賦樂感的演唱者對自己的演唱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反而那些后天樂感并沒有多一流的歌者,通過不懈努力使自己的演唱準確而細膩。筆者認為,后天培養音樂修養的第一步就是模仿, 就是刻板,也就是按照作曲家的要求固定的處理作品——把曲譜中的音樂符號嚴格固定地做出來,這要求具有合格的視唱讀譜能力,熟知樂理基礎知識的能力。由于沒有養成讀譜習慣,嚴格按譜學歌的方式可能會讓一些歌者在一開始練習時有些不自然,但多加練習,肯定能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學習美聲唱法的同學會接觸很多外國作品,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去弄懂所有語言,但歌唱語言發音的準確卻是不可或缺的, 準確的外語發音體現著一個演唱者的專業性。意大利作為美聲的發源地,他們的語言是最適合歌唱的語言,除了意大利語歌外,美聲唱法還會學習德語歌曲和法語歌曲,德語和法語發音的難點在于元音和輔音的運用上,想要提高這類作品的音樂性,必須規范語言。而中國的語言其實并不像意大利語一樣適合歌唱,因為中文歌的咬字有一定難度,要想“字正腔圓”,在保證中文漢字的“聲母”產生共鳴的基礎上,“韻母”的準確才是保證中文語言準確的精髓,也就是常說的“歸韻”,要想唱好中國作品,中文的咬字也值得我們下功夫好好推敲,語言的規范對于整體音樂性的把握也是必備技能。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沒有濃厚的文化積淀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審美情趣,就很難準確把握作者意圖,更不可能有高于作者的獨立的審美思考。因此,要表達出有高度的、具有音樂性的藝術作品,演唱者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盡可能地抒發自己內心對作品的理解,在保證引起觀眾共鳴的同時,如果能適度展現自己的二度創作,相信更能夠使觀眾和聽眾覺得高級。
前面說到,好多有天賦的演唱者并不嚴格要求自己,張嘴就唱的演唱者比比皆是。還有很多人尤其是初學者,學歌從來不讀譜背譜,全靠聽音頻看視頻,要么是專挑簡單易學的歌曲,這樣的學歌方式會讓歌唱者的視唱讀譜能力停滯不前。當然好多人把這個問題歸結到天生就沒有良好的音樂修養上,但是試問,修養靠的是一種積累,不從一點一滴的案頭工作做起怎么才能沉淀呢?要養成拿到譜子先視唱的好習慣,尤其在學習外國作品的時候,首先第一步要先進行旋律視唱,把旋律徹底唱熟。第二步讀歌詞,先把每一個單獨的單詞讀熟,再按節奏讀,讀的時候還要想著盡量在發聲位置上讀。第三步是把旋律和歌詞合起來,到了這一步之后要搜集作曲家的生平,創作背景,如果是歌劇作品,我們還要熟悉歌劇劇情,只有這樣系統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藝術修養,要知道有思想有目標的研究才是有價值的研究。
聲樂演唱想要達到頂尖的水平需要天賦,更需要努力。頂尖的歌唱藝術除了生理條件以外,更需要的是有文化積淀做基礎的藝術修養。中國改革開放 40 年以來,中國的國力增強了,文化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很多具有高超演唱技巧的聲樂人涌現出來,但是真正走向世界頂尖殿堂里的依舊很少,真正能做到演唱音樂的人比追求漂亮聲音的人要少之又少。聲樂藝術的最終追求應該是借助聲音表達具有審美高度的音樂,提高聲樂演唱中的音樂性和藝術修養更加重要和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