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461000)蘇靜
肺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病,是由不同病原體引發的肺部炎癥,冬春季節的發生率較高,臨床特征為氣喘、發熱、咳痰、咳嗽等。小兒由于年齡較小,機體抵抗力、免疫功能較差,隨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1]。據調查顯示:小兒肺炎患者發生小兒腹瀉的概率高達52.9%[2]。小兒肺炎繼發腹瀉會降低患者食欲,進一步加重肺炎癥狀,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因此及早分析小兒肺炎合并腹瀉的危險因素,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納入本院小兒肺炎患者138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具體細則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138例進行分析,根據是否繼發腹瀉分組,將65例發生腹瀉的患者作為觀察組,73例未發生腹瀉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女性30例、男性35例;年齡在1~12歲,年齡均值為(5.52±1.11)歲;體重在8.5~24.1kg,體重均值為(22.55±3.62)kg。對照組女性35例、男性38例;年齡在2~11歲,年齡均值為(5.47±1.15)歲;體重在8.7~24.9kg,體重均值為(22.61±3.59)kg。
納入標準:①均經X線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②均存在不同程度排便次數增多、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癥狀。③無器質性病變。
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遺傳性疾病者。②臨床資料不真實、不完整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敗血癥、膿胸等疾病者。⑤先天性胃腸畸形者。⑥合并免疫缺陷病者。⑦器官功能不全者。⑧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⑨合并癲癇等疾病者。⑩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者。
1.2 方法 回顧性統計、分析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是否使用激素、血紅蛋白、粒細胞分數、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劑、是否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病情輕重、年齡。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述,X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小兒肺炎繼發腹瀉單因素分析

附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
2.1 單因素分析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危險因素 單因素分析:觀察組、對照組是否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病情輕重、年齡比較P<0.05;兩組是否使用激素類藥物、血紅蛋白、粒細胞分數、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劑比較P>0.05,見附表1。
2.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危險因素 Logistic多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7天、年齡≤6歲、病情重是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危險因素,P<0.05,見附表2。
肺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病,在兒科住院以及門診患兒中占60%以上,是導致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3]。根據病理類型對肺炎進行分類,可分為間質性肺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等,其中以支氣管肺炎最為常見,小兒肺炎會累及多個系統,例如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進而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4]。隨著我國抗生素的廣泛使用,雖然小兒肺炎的死亡率明顯降低,但由于濫用抗生素而引發的小兒腹瀉發生率卻明顯升高。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發生與以下幾點有關:①治療小兒肺炎時濫用抗生素往往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例如乳酸桿菌、大腸桿菌等,正常桿菌大量死亡,食物中的多糖物質難以分解,進而引發滲透性腹瀉[5]。②抗生素會促使大量腸道正常菌群死亡,部分病原菌會致病菌大量繁殖,產氣莢膜桿菌、沙門氏菌、念珠菌、克雷伯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發相關性腹瀉的重要致病菌。③抗生素廣泛使用會損害患兒的小腸黏膜,導致腸道上皮細胞纖毛萎縮,降低酶活性,對腸道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響[6]。④抗生素結合腸道中的膽汁,會影響機體對脂肪類物質的吸收,進而引發障礙性腹瀉。⑤肺炎致病菌移位會也是引發小兒繼發性腹瀉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示: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年齡、病情重是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危險因素,P<0.05。提示小兒肺炎繼發腹瀉與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針對本次研究結果分析如下:①年齡與患者消化系統、免疫系統成熟程度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一般年齡越小的患者,消化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極易引發感染,且患病時患者消化系統的負擔較重,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下,容易發生腹瀉。②住院時間的長短也與腹瀉的發生聯系密切,一般住院時間越長,醫院感染的概率就越高,發生繼發性腹瀉的概率也就越高,尤其是對于重癥監護室的小兒肺炎患者,應當作為繼發性腹瀉的高危人群。③小兒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中心靜脈置管、鼻飼、氣腹插管、腹腔穿刺等侵入性操作的影響,容易增加機會性感染、醫源性感染風險,發生腹瀉的概率更高。④病情較重的患兒,住院時間更長,往往會更多的使用抗過敏、抗炎等激素藥物,激素藥物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患者免疫功能,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增加腹瀉發生率。此外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雖然可取得廣譜抑菌、殺菌效果,但也會減少腸道中正常菌群的數量,引發消化系統二重感染。
針對本次研究結果,臨床可采用以下措施預防繼發性腹瀉發生:①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兒肺炎患者,應加強病情觀察,做到及早對癥處理。②積極采取針對性護理對策,縮短治療時間,最大限度降低醫院感染率。③盡可能減少侵入性操作,對于不可避免的侵入性操作,應嚴格遵循無菌原則。④診斷病情較重的患兒盡可能減少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必要時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藥物使用療程、劑量等。⑤結合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避免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⑥適當增加微生態制劑的使用量,誘導正常的腸道菌群增殖,促使胃腸道功能復常。⑦父母應對患兒病情密切關注,盡早就醫,盡早治療。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患者住院期間實施侵入性操作,同時年齡較小、住院時間較長的患者,應當引起臨床重視,高度警惕腹瀉的發生,及早予以針對性治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