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466600)高向前
腦外傷后腦積水是臨床常見腦損傷,可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致死率高,預后較差。臨床治療腦外傷術后腦積水以手術為主,目的在于解除腦梗阻、釋放腦脊液,其中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顱骨修補術臨床應用廣泛[1]。臨床采用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一般在3~6個月后再行顱骨修補術,但總體效果欠佳。本研究選取我院腦外傷后腦積水患者分組對比,目的在于分析同期行顱骨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效果。具體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附表 兩組患者GCS評分及側腦室大小(±s)

附表 兩組患者GCS評分及側腦室大小(±s)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aP<0.05;與同組術前比較,bP<0.05。
?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腦外傷術后腦積水患者88例,其中45例行同期顱骨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為研究組,另43例行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后3個月再行顱骨修補術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3~67歲,平均(54.79±5.22)歲;開放性損傷8例,閉合性損傷35例。研究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2~69歲,平均(55.47±5.36)歲;開放性損傷9例,閉合性損傷36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例標準 ①納入標準:經MRI、CT檢測確診為腦外傷術后腦積水;符合手術指征;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合并腦脊液通路梗阻、腦發育不全;凝血功能異常。
1.3 方法 研究組行同期顱骨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全麻,頭向患側偏,健側腦室前角為穿刺點,置入分流管,待腦脊液流出在耳后皮下裝分流泵,連接腦室端;做皮下隧道,腹腔端分流管置入髂窩,連接分流泵;患側原切口逐步分離皮瓣,暴露腦膜及顱骨邊緣,適當按壓分流泵,膨出腦組織齊平顱骨邊緣后行顱骨修補術。對照組先行側腦室腹腔分流術,3個月后行顱骨修補術。兩組常規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 ①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CS)評分,分值3~15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經功能障礙程度越輕。②檢測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側腦室直徑。③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統計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GCS評分及側腦室大小 術后6個月兩組GCS評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6個月兩組側腦室直徑小于術前(P<0.05),但兩組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術后出現感染1例,硬膜下積液1例,分流管堵塞1例;對照組出現感染4例,硬膜下積液2例,分流管堵塞4例。兩組比較,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3/45)低于對照組23.26%(10/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急重癥,臨床通過手術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但術后易出現腦積水,造成二次損傷,進一步加重病情。腦外傷后腦積水主要是由于骨瓣減壓術后失去顱骨支撐作用,影響腦代謝及腦循環,造成內環境紊亂,同時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蛛網膜、軟腦膜粘連,堵塞腦室出口,形成腦積水[2]。臨床通過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聯合顱骨修補術可有效治療腦外傷后腦積水,但對于手術時機選擇存在爭議。腦外傷患者術后3個月為最佳恢復時期,若顱骨修補術較晚易加重神經功能損傷,不利于預后改善。同期行顱腦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可預防術后腦組織塌陷過度,及早修補顱骨可調節自身代償,維持顱內空間平衡及正常顱內壓[3]。手術為有創治療方案,同期手術可避免二次創傷,降低感染幾率,對術后腦組織恢復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研究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同期行顱腦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外傷術后腦積水患者,可改善神經功能障礙。此外,術后6個月兩組側腦室直徑小于術前(P<0.05),但兩組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兩組術后腦室恢復效果相仿。統計兩組并發癥情況,發現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同期行顱腦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同期行顱腦修補術聯合側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外傷術后腦積水患者,可改善神經功能障礙,減少術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