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縣人民醫院(476300)王進云
受到外界環境以及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子宮肌瘤近些年發病率有逐漸上升趨勢,其嚴重影響了女性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既往臨床治療子宮肌瘤主要以激素類藥物或手術切除為主,但單純激素治療療效有限,且長期用藥副作用較大,而外科手術會帶來較大的二次創傷[1]。中醫藥是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重要組成部分[2],此次研究以2018年3月~2019年6月虞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米非司酮聯合宮瘤消膠囊治療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征得虞城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后,隨機將2018年3月~2019年6月虞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為A、B兩組(A=5 5,B=55)。A組年齡26~49歲,平均年齡(35.16±3.76)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2.41±0.62)年。B組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5.32±3.89)歲;病程8個月~5年,平均病程(2.33±0.57)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組間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瘤體直徑<5cm;無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生殖系統疾病或生殖系統手術史;泌尿系統感染;惡性腫瘤;精神障礙;藥物過敏;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A組接受米非司酮(北京法莫斯達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063)治療:10mg/次,1次/d。B組加服宮瘤消膠囊(山東步長神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5635):1.5g/次,3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6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瘤體體積和子宮體積;檢測兩組治療前后促黃體素(LH)、孕激素(P)等性激素水平;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附表1 兩組治療前后瘤體體積、子宮體積比較(±s)
?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LH、P水平比較(±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LH、P水平比較(±s)
?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數據,瘤體體積、子宮體積、LH、P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瘤體體積、子宮體積比較 兩組治療后瘤體體積、子宮體積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B組瘤體體積、子宮體積低于A組(P<0.05),見附表1。
2.2 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LH、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B組治療后LH、P水平低于A組(P<0.05),見附表2。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A組出現1例惡心,B組出現1例頭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1.8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多發于育齡女性,會給女性正常生理、心理帶來極大不便。病理學研究顯示子宮肌瘤發病與遺傳、性激素分泌異常以及局部生長因子分泌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激素調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藥物種類,米非司酮是一種強抗孕激素,其與子宮內膜上的孕酮受體有強力親和作用,可有效抑制孕酮生理作用,從而促進肌瘤細胞凋亡,但單純激素類藥物治療局限性較大,患者停藥后復發率較高[3]。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與正氣不足、風寒入侵致使氣血受阻有關,臨床治療主張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宮瘤消膠囊由牡蠣、香附、白術、黨參等多味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是臨床治療氣滯血瘀型婦科疾病的常用中成藥物[4]。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家用宮瘤消膠囊的B組治療后瘤體體積、子宮體積以及LH、P水平均低于僅接受米非司酮治療的A組,這表明宮瘤消膠囊可通過調節子宮肌瘤患者性激素分泌加快瘤體縮小,且此次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這表明加服宮瘤消膠囊不會增加用藥風險。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聯合宮瘤消膠囊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