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451100)董巧蘭
子宮內膜異位(EM)是一種育齡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其病理實質為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定位、增殖,其可導致腹痛、痛經、月經異常和不孕,會嚴重影響女性正常工作、生活。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86例EM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地屈孕酮聯合來曲唑治療的臨床療效,現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使用隨機雙盲法將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86例EM患者分為A、B兩組(A=43,B=43)。A組年齡26~47歲,平均年齡(35.43±3.79)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2.18±0.39)年。B組 年 齡2 5~4 7歲,平 均 年 齡(35.29±3.84)歲;病程7個月~4年,平均病程(2.11±0.35)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組間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管理指南(2018年)》中診斷標準;患者入組前1個月內未接受過激素治療;治療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其他類型生殖系統疾病或生殖系統手術史;備孕期、妊娠期、哺乳期;嚴重內分泌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精神障礙;嚴重感染;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異常。
1.4 治療方法 A組接受來曲唑(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09)治療:2.5mg/次,1次/d。B組加服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H20170221):10mg/次,2次/d,月經周期第5~25d用藥。兩組治療周期均為6個月。
1.5 觀察指標 取兩組治療前后外周靜脈血,使用放射免疫法檢測性激素[卵泡素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統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未見盆腔內包塊為顯效;臨床癥狀緩解,包塊體積縮小為有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影像學結果均無變化或病情加重為無效。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SPSS22.0分析數據,性激素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治療總有效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性激素水平比較 B組治療后FSH、L H、E 2等性激素水平均低于A組(P<0.05),見附表。
2.2 總有效率比較 B組治療總有效率(95.35%)高于A組(79.07%),差異顯著(P<0.05)。
作為一種婦科常見病、多發病,EM一直是婦科醫生的關注重點,既往研究顯示激素及其受體功能紊亂、新生血管生成、子宮內膜干細胞以及局部炎癥反應均與EM的發生存在一定聯系,而受到近些年生活壓力增大、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EM發病有逐漸上升趨勢[1]。作為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疾病,激素類藥物是目前臨床治療EM的關鍵,來曲唑可有效阻斷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從而有效降低機體雌激素水平[2],而地屈孕酮是一種口服孕激素,其可通過影響FSH水平降低機體雌激素表達,對抑制子宮內膜增殖和癌變具有一定療效[3]。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s)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s)
?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的B組治療后FSH、LH、E2水平均低于A組,且B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這表明兩種藥物聯用可有效調節EM患者性激素水平,進而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這主要與兩種藥物作用機制不同,聯用可相互彌補單一藥物不足有關。但此次研究仍有一定缺陷,并未對兩組進行停藥后遠期隨訪,兩種藥物聯用在降低EM復發中的作用仍需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來曲唑聯合地屈孕酮治療可有效改善EM患者臨床癥狀和性激素水平,該療法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