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許縣人民醫院(475400)時會君
產褥期是指女性分娩后的6~8周,該時期是產婦生理狀態恢復至非孕狀態的關鍵時期,此時產婦生理狀態發生了較大變化,易出現感染以及各種并發癥,因此加強對產褥期產婦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此次研究探討了延續性護理在產褥期初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征得倫理委員會許可后,使用隨機雙盲法將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產褥期初產婦分為對照組(n=54)和觀察組(n=54)。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7.19±2.46)歲;陰道分娩37例,剖宮產17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7.24±2.59)歲;陰道分娩39例,剖宮產15例。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足月分娩;單胎;無嚴重妊娠期并發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精神障礙;治療依從性差。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出院后不再接受額外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①建立延續性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任小組組長,并向其他護理人員講解延續性護理相關內容;②收集產婦詳細的個人資料,針對產婦自身特點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并添加產婦微信,通過微信軟件進行護理干預;③健康教育:詳細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產褥期女性和胎兒生理、心理特點,糾正不良的護理觀念,并定期通過微信向產婦推送相關知識,及時解答產婦疑問;④心理干預:積極與產婦溝通交流,密切關注產婦心理變化,指導產婦通過合理的方式宣泄心中不良情緒;⑤生活干預:結合患者營養需求為產婦制定“月子餐”,鼓勵產婦積極下床鍛煉;⑥加強產婦間溝通焦慮:通過建立微信群加強不同產婦間的溝通交流,鼓勵產后恢復較好的產婦分享自身管理經驗。護理干預共持續6周。
1.4 觀察指標 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評估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使用自擬產婦自我保健能力量表評估產婦護理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共包含產褥期衛生、飲食護理、情緒調節、新生兒保健以及自我護理5個維度,共50分。統計產婦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以±s表示,行t檢驗;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附表 護理干預前后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比較(±s,分)

附表 護理干預前后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比較(±s,分)
注:aP<0.05表示干預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2.1 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5.56%)低于對照組(20.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將院內護理延續至患者家庭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院內護理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其在多種慢性疾病患者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較少應用于產褥期產婦。此次研究探討了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產褥期初產婦生活質量和自我保健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干預后WHOQOL-BREF和自我保健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這表明延續性護理干預可通過提高產褥期初產婦自我保健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產褥期并發癥發生風險,這與張小華等人[1]研究較為一致。延續性護理可對已經出院的產婦進行專業指導,能有效彌補產婦對產褥期保健知識的不足,且能及時糾正產婦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從而保證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2]。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產褥期初產婦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質量,該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