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50052)岳朝換 李家儀
腸易激綜合征(IBS)為臨床常見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IBS患者長期承受疾病痛苦,自覺病情危重,心理彈性較差,且自護能力欠缺,歸家后缺乏有效指導,不利于病情轉歸。本研究將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應用于我院IBS患者,取得顯著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90例IBS患者(2018年3月~2019年5月)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無溝通交流障礙、讀寫能力良好,排除惡性腫瘤、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肛腸疾病、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等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女29例,男16例;年齡18~55歲,平均(32.16±7.05)歲;腹瀉型32例,便秘型8例,混合型4例,不定型1例。研究組女27例,男18例;年齡18~53歲,平均(31.52±6.75)歲;腹瀉型30例,便秘型9例,混合型4例,不定型2例。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口頭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出院后電話隨訪(2周/次)。研究組于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①結構層面:圍繞“結構—過程—結果”,通過網絡查詢結合IBS護理相關核心文獻,結合患者病情、心理狀況等,制定初步院外延續照護方案;②分析層面:結合醫療資源,根據預先擬定的照護方案,制定各個環節的詳實措施;③過程層面:充分利用微信軟件,將IBS基礎知識、用藥方案、自我管理方法、飲食策略等發送至患者微信,引導患者認真閱讀,通過語音通話等與患者溝通交流,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對患者進行鼓勵、安慰,將IBS康復效果良好事例講述給患者,鼓勵其積極面對疾病,遵醫囑用藥、飲食,爭取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必要時可進行家庭訪視,面對面對患者進行指導和心理干預。兩組均持續護理2個月。
1.3 觀察指標 兩組護理前、護理結束后心理彈性、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分別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IBS專用生活質量量表(IBS-QOL)評定,總分分別為25~125分、0~172分、0~100分,對應分值越高各項指標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結束后,兩組CD-RISC、ESCA及IBS-QOL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被認為是胃腸動力異常、腦腸調控異常、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治療只限于對癥處理,持續有效的治療為控制病情的關鍵,但大多數患者負性情緒嚴重,缺乏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知,院外遵醫行為不佳,加強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三維質量評價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法,魏建紅等[3]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開展基于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延續照護,患者負性情緒得到顯著緩解,生活質量恢復良好。本研究對研究組IBS患者施行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持續護理2個月后發現,研究組護理結束后CD-RISC、ES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能顯著改善患者心理彈性及自護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結合高質量文獻、患者特征,圍繞“結構—過程—結果”制定初步方案,護理方案科學性強,切合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并結合醫院醫療資源統籌規劃具體施護細節,可有效提高護理措施可行性,施護過程中充分利用微信軟件,可實時、有效與患者溝通交流,利于解答患者疑慮、給予患者有效指導,并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從而改善患者心理彈性,提高自護能力。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IB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可見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性較高。
附表 兩組心理彈性、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對比(±s,分)

附表 兩組心理彈性、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對比(±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對比,aP<0.05。
?
綜上可知,對IBS患者施行三維質量評價模式的院外延續照護,能顯著增強其心理彈性水平,提高自護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