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縣人民醫院(476400)李珍
膝骨性關節炎屬退行性疾病,發病率約為2.2%~3.5%,患者群體以老年人居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膝骨性關節炎致病因素復雜,遷延反復,常規手術或藥物治療難以徹底治愈,通過降低體質量并維持較低水平,指導進行肌力鍛煉,有助于抑制病情進展。但多數患者出院后缺乏監督與指導,難以長期堅持運動鍛煉,影響康復效果。一體化護理模式通過建立家庭、社區、醫院一體化管理系統,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增強遵醫行為,從而改善康復效果,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我院膝骨性關節炎保守治療患者,旨在探究一體化護理模式的價值。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膝骨性關節炎保守治療患者87例,其中2017年5月~2018年4月39例患者行常規護理為對照組,2018年5月~2019年4月48例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一體化護理模式為研究組。對照組男14例,女25例;年齡53~64歲,平均(59.13±2.56)歲;病程0.5~9.0年,平均(4.73±1.65)年。研究組男18例,女30例;年齡53~64歲,平均(58.59±2.48)歲;病程0.5~8.5年,平均(4.42±1.59)年。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經X線檢查確診為膝骨性關節炎;采用保守治療;合并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或慢性病;認知功能異常;酒精或藥物依賴史。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出院1周后首次上門隨訪,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康復指導;第2次起改為電話隨訪,解答患者存在問題,并督促進行功能鍛煉,3周/次。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一體化護理模式:建立家庭、社區、醫院一體化管理系統,建立患者檔案并聯系患者所在社區,由該社區醫務人員負責;出院1周后首次上門隨訪,由院內護理人員與社區醫務人員一起進行,院內護理人員向社區醫務人員詳細講解患者住院期間相關資料、診療情況及康復重點,介紹患者與社區醫務人員認識;第2周由社區醫務人員上門隨訪,進行健康宣教,指導膝關節功能鍛煉,評估患者精神狀態、治療積極性、家庭環境、生活質量等情況,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為患者及家屬樹立治療信心;余下每周進行門診隨訪或上門隨訪,落實患者功能鍛煉情況及評估效果,解決患者存在問題,指導并監督康復鍛煉執行情況,根據患者實際狀態調整康復鍛煉計劃。
1.4 觀察指標 康復鍛煉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康復鍛煉依從性量表進行評估,總分50分,>42分為完全依從,35~42分為部分依從,<35分為不依從,總依從率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之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分值10~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估兩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附表 兩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分)

附表 兩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aP<0.05。
?
1.5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1 康復鍛煉依從性 研究組完全依從28例,部分依從19例,不依從1例;對照組完全依從17例,部分依從14例,不依從8例。研究組康復鍛煉依從性總依從率97.92%(47/48)高于對照組79.49%(31/39)(χ2=6.018,P=0.014)。
2.2 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 護理后兩組GSES、ADL評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伴有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癥狀,活動受限或存在功能障礙,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由于康復周期較長,康復鍛煉復雜,需長時間進行專業化指導進行強化訓練,導致患者出院后由于接受指導較少、自我效能較差而難以長期執行,影響最終效果。一體化護理模式是將家庭、社區、醫院進行有機結合,以患者為中心建立完善為一體化系統,具有連續性、針對性、系統性等優勢,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無縫接受專業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護理效果[2]。一體化護理服務通過社區醫務人員上門隨訪,方便快捷,有助于及時解決患者出現的問題,并具有監督指導作用,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康復鍛煉依從性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一體化護理模式可增強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GSES、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一體化護理模式可提高自我效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于膝骨性關節炎保守治療患者,可增強康復鍛煉依從性,提高自我效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