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臺前縣新區醫院(475600)岳宗光 王孝輝 鄭光亞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炎癥腸病,被認為是自身免疫應答紊亂、體內菌群紊亂造成該病的發生、發展,使得患者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上主要通過益生菌改善微環境,平衡腸道菌群,改善病情,但是在單一使用時,起效較慢,病情易反復,由此,從中醫角度給予患者健脾利濕湯治療標本兼顧,提高效果?,F就健脾利濕湯聯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效果展開探討。
1.1 資料 對筆者醫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組,甲組39例,給予健脾利濕湯聯合益生菌治療,乙組39例,給予益生菌治療,其中甲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在20~69歲,平均(41.35±5.28)歲,病程3~22個月,平均(13.77±3.51)個月;乙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在22~67歲,平均(41.38±5.24)歲,病程3~21個月,平均(13.73±3.47)個月,比較兩組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作比較。醫院倫理會批準本研究進行。

附表 兩組患者的IBDQ評分比較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研究患者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診斷指南》中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實驗。排除標準:患嚴重癌癥、精神疾病者;處于哺乳、妊娠時期患者;對實驗有關藥物過敏患者;有腎臟、肝臟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乙組給予益生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93065)]口服,每次2粒,每天三次。甲組在相同劑量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基礎上給予健脾利濕湯,方劑組成:黃芪、山藥各18克,白術、黨參、茯苓15克,白芍、白扁豆各10克,白頭翁12克,再加炙甘草、黃連各6克,煎的水煎液分早晚服用。兩組治療8周后觀察效果。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利用炎癥性腸病問卷(IBDQ)對胃腸癥狀、全身癥狀等4維度評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癥狀改善越好。采集兩組靜脈血測量炎癥因子白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兩組數據,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進行X2檢驗、t檢驗,以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IBDQ評分 甲組IBDQ評分較乙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 甲組白介素-8(157.66±12.44)ng/L,腫瘤壞死因子-α(50.19±4.67)ng/L,乙組白介素-8(214.73±18.39)ng/L,腫瘤壞死因子-α(78.49±7.67)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于黏膜層,病理變化表現為炎性滲出物,受遺傳、應激、感染及環境因素影響患者出現腹痛、腹瀉、膿血便等體征,免疫功能紊亂是造成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發現腸道菌群紊亂也可能是該病的發病機制之一[1]。益生菌屬于腸道內正常微生物優勢群,有調節菌群效果,可促使腸道微生態恢復平衡[2]。中醫將潰瘍性結腸炎歸為“泄瀉”“痢疾”,受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外邪侵襲所致腸道功能異常,應以健脾利濕湯健脾益氣,祛濕止瀉。將健脾利濕湯聯合益生菌應用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癥狀改善相關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更低。健脾利濕湯中茯苓、黃芪、白扁豆均有利尿消腫、健脾化濕之效,白術、山藥健脾、益氣、利水,黨參有補氣益氣之效,加上白頭翁清熱解毒,白芍止瀉止痢,炙甘草補脾養胃,諸藥共奏健脾益氣、滲濕利水、止瀉效果,同益生菌共同維持體內菌群平衡,發揮抑制炎癥作用,促進潰瘍愈合之效。
總之,健脾利濕湯聯合益生菌能減輕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炎癥,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