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458030)張治中
糖尿病腎?。―N)為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相關研究指出,10~20年糖尿病病史患者,DN發病率達47.66%,約40%終末期腎衰竭由早期DN引起[1]。因此,加強早期DN防治至關重要。臨床常采用西藥治療早期DN,雖療效顯著,但長期應用受藥物毒副作用等機制影響,部分患者受益欠佳。中醫理論認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為DN病因病機,臨床治療當從活血化瘀、益氣養陰入手,益腎活血湯由黃芪、生地黃、丹參、牛膝等組成,具有滋陰養氣、活血祛瘀之效。本研究選取我院早期DN患者94例,旨在探討益腎活血湯對血管內皮功能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早期DN患者94例(2016年8月~2019年7月),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47)、常規組(n=47)。常規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38~76歲,平均(57.15±7.26)歲。研究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37~75歲,平均(56.45±7.49)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附表 兩組ET-1水平比較
1.2 選取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早期DN相關診斷標準[2];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合并酮癥酸中毒;合并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飲食、運動干預。①常規組采用格列喹酮片(北京萬輝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40258)治療,口服,30~90 mg/d,控制空腹血糖(FBG)水平于正常范圍;鹽酸貝那普利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92),10mg/次,1次/d。②研究組于常規組基礎上采用益腎活血湯治療,藥方組成:黃芪30g、山藥30g、生地黃30g、丹參30g、牛膝15g、當歸15g、黃精15g、枸杞子12g、牡丹皮9g、山茱萸9g、全蝎6g。1劑/d,水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溫服,持續用藥2個月。
1.3.2 檢測方法 抽取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后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分離10min(3500r/min,半徑8cm),取血清,并保存冰箱待檢,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內皮素-1(ET-1)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ug/min,且較治療前下降≥50%;好轉:UAER<20ug/min,但較治療前下降<50%或UAER>20ug/min,但較治療前下降≥50%;無效:未達上述指標。總有效率=(好轉+顯效)/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②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ET-1水平。
1.6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ET-1水平以(±s)表示,t檢驗,臨床療效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治療顯效24例、好轉20例、無效3例,常規組治療顯效17例、好轉18例、無效12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62%(44/47)高于常規組74.47%(35/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25,P=0.011)。
2.2 ET-1水平 治療前兩組ET-1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ET-1水平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近年來,中醫治療早期DN得到臨床廣泛關注,早期DN屬“消渴”范疇,濕濁溺毒內停而致病,治則當從益氣養陰、活血通絡入手。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益腎活血湯治療早期DN患者療效顯著。益腎活血湯由黃芪、生地黃、丹參、牛膝、當歸、黃精、枸杞子、牡丹皮等組成,其中黃芪具有生津養血、補氣升陽之效;生地黃可清熱生津、涼血;丹參具有活血調經、補血安神之效;當歸可活血化瘀、補血止痛;黃精具有滋陰潤肺、補中益氣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滋陰補腎之效。且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益腎活血湯具有糾正糖、脂肪、蛋白質紊亂作用,可改善腎內血管循環,提高機體免疫應答能力。相關研究指出,ET-1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具有改善腎臟血流動力學、降低腎小球濾過率作用,內皮細胞衰竭可引起ET-1分泌增加,造成血流動力學紊亂,促進早期DN形成及發展[3][4]。由本研究結果可知,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ET-1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見,益腎活血湯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
綜上所述,益腎活血湯治療早期DN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內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