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積有 任勁錦
(陜西省三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43)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與生態環境建設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的城市建設中都通過新增園林綠化工程來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園林綠化工程是服務民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大喬木栽植因成本高且成活率低,一直都是施工技術的難點。大喬木栽植包括挖掘、包裝、吊運、定植、養護等多個步驟[2],其成活率的高低與移栽區域的土壤墑情、氣溫日照條件和移栽的技術措施密切相關[3]。大喬木移栽時間以春季最佳,尤其是清明前后成活率最高,但對于施工單位,通常由于施工工期的要求,在春、夏、秋、冬四季移栽常有發生,其中以夏季移栽成活難度最大[4]。因此,采取科學先進的移栽技術措施是提高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的關鍵。本文針對灃河良家灘防洪工程夏季大喬木栽植一次成活率低的問題,通過信息化技術交底,提高了大喬木一次成活率,減少了施工成本,增加了項目利潤,對類似項目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灃河良家灘防洪工程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灃河中游,河堤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堤防工程級別為I級,全長4.37km,總建設面積約63萬m2,合同總造價9431.36萬元。該工程隸屬于西安國際社區中心,工程建設結合海綿城市生態建設理念,通過對灃河流域良家灘區域進行綜合保護與利用,旨在打造西安國際社區綠色親水廊道,為市民構建集生態游賞、休閑娛樂、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景區,其規劃設計見圖1。

圖1 灃河良家灘濕地公園規劃總平面
灃河良家灘防洪工程喬木栽植共4341棵,其中大喬木栽植1121棵,且多為胸徑20cm以上的銀杏、廣玉蘭、金桂等珍貴品種,施工成本極高。在喬木栽植初期,對已栽植的大喬木隨機抽取100棵進行了成活率調查,發現成活率僅為90%,補栽率為10%,急需采取技術措施提高大喬木一次成活率。
為進一步探尋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原因,對100棵大喬木樣本進行了頻率分析,結果見表1、圖2。在夏季高溫缺水、支撐穩定性差、樹穴透氣性差、大喬木抽枝不當、樹皮破壞、土壤質地不佳及其他7個檢查項目中,夏季高溫缺水的問題占45.71%,支撐穩定性差問題占30.00%,該兩項累計頻率達到75.71%。因此夏季高溫缺水和支撐穩定性差是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

圖2 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原因排列

表1 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原因調查頻數統計
如果將夏季高溫缺水和支撐穩定性差這兩個問題解決90%,那么就可以將夏季大喬木栽植一次成活率提高至90%+(1-90%)×75.71%×90%=96.81%。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和管理水平,最終確定目標為將夏季大喬木栽植一次成活率提高至96%。
針對夏季高溫缺水和支撐穩定性差這兩個主要原因,運用頭腦風暴,從5M1E六大因素(人、機、料、法、環、測)分析出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的10條末端原因,并繪制出關聯圖,見圖3。

圖3 原因分析關聯圖
經過對以上10條末端因素逐條驗證分析,最終確認技術交底不徹底是導致夏季高溫缺水和支撐穩定性差的要因,見表2。

表2 要因確認計劃
針對技術交底不徹底這一要因,按照5W1H的原則,從有效性、可實施性、經濟性、可靠性、時間性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確定了最優對策——引進信息化技術交底并考核,并制定了4條措施。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結合作業規范以及施工方案,收集整理大喬木栽植信息以及作業控制要點。
在大喬木起苗時,標明樹木的陰、陽面及出土線,喬木土球直徑應為喬木胸徑的8~10倍,土球高度為土球直徑的2/3。運輸過程中捆綁穩固、輕取輕放,不得損傷喬木和土球。入場前要對每顆喬木進行檢驗,土球完整、包裝牢固、分枝合理、樹冠完整、長勢良好的大喬木才能入場,對于帶有病蟲害的喬木禁止入場。喬木入場后當天不能栽植的應及時進行假植,保持土球濕潤。栽植前進行適度輕剪,2cm以上的截口削平并涂防腐劑。
大喬木移栽過程中,種植土的土層厚度應大于180cm,土壤pH值在5.6~8.0之間,含鹽量在0.1%~0.3%之間,有機質含量大于1.5%,土壤粒徑小于5cm。種植穴比土球直徑增大60~80cm,深度增加20~30cm。栽植吊裝要對樹干土球采取保護措施。栽植后在種植穴直徑周圍筑高度10~20cm的圍堰,樹干設立支撐桿,并進行裹干保濕。由于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大喬木極易缺水,移栽后和養護期要保持水分,避免缺水導致樹木死亡。
根據設計圖紙、作業規范要求,結合BIM技術,用Revit軟件將喬木信息及施工參數建立BIM模型,使平面的圖紙信息轉換成可視化三維模型,見圖4。然后將收集的喬木信息、作業控制要點及BIM模型輸入信息后臺并制作二維碼,張貼在栽植喬木及施工區域。

圖4 銀杏BIM建模
大喬木移栽前,結合設計圖紙、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現場的二維碼,實施項目總工對工程部長、工程部長對項目部施工員、施工員對現場工人的三級信息化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后,在大喬木栽植和養護期內,施工現場的施工員和工人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查閱,即可隨時隨地了解該大喬木的特性以及栽植控制要點,技術交底有效率100%,確保大喬木栽植效果符合規范和圖紙要求。
根據技術交底內容及相關規范編寫試題,對作業人員進行理論和現場實操考試,項目部每位作業人員均達到了合格要求,考核合格率100%。
對策實施后,對夏季栽植的大喬木隨機抽取100棵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從90%提升到97%,實現了既定的96%的活動目標。進一步分析后,發現夏季高溫缺水和支撐穩定性差不再是影響夏季大喬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問題,見圖5,說明實施的措施有效,項目栽植技術得到了改善。

圖5 夏季大喬木栽植未成活原因調查餅分圖
灃河良家灘防洪工程大喬木栽植采用信息化技術交底措施,提升了大喬木栽植施工技術水平,降低了大喬木死亡率,節約項目成本63萬元,提高了公司利潤,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了有效經驗。